就因為馮小剛的這部《1942》,這幾天周圍的人都在討論大飢荒的事,「觀音土」、「吃樹皮」都成了熱門詞彙。今天下午我也趕潮流看了這部片子,看完後第一個印象就是否定豆瓣上6.0的低分——**水軍都把這片子黑出翔了吧?
內容夠給力 《1942》敢提敏感問題
馮小剛在影片中拋出一個問題:國家與個人,到底誰先誰後?個人利益面對國家利益,是否就活該被無視?
影片一個國民黨軍官在向飢荒災民徵集軍糧時說:「老百姓餓死了,中國還是中國;但當兵的餓死了,中國就未必是中國了!」他認為,「國家」先於「個人」。
(網路圖片/看中國配圖)
河南省主席向蔣介石請求賑災糧時,旁聽了情報員的匯報。其中「印度甘地絕食七天」的消息蔣介石非常重視,並計畫約見甘地。而河南主席的請求,則被這些國際大事憋得都不敢提出來。這叫什麼?聖雄餓7天,舉世矚目;河南災民餓70天,政府假裝沒看見?
與以上的回答不同的是日本鬼子岡村寧次的話:「我們給災民一口吃食,他們就會幫日本人打仗。記住,雖然災民是中國人,但他首先是個人。」
「他首先是個人」,多麼簡單的道理,但很多人就是不願意想。當中國政府不把老百姓當人看時,老百姓憑啥要把自己當成中國人呢?「奪我妻兒,踏我尊嚴」的傢伙,又和外國侵略者有什麼區別?
由這個問題,《1942》還引申出了「是天災還是人禍」的問題。影片中,一位美國記者幾次追問大規模飢荒的原因,國民黨官員先是回答「戰爭」,後來又說「旱情」,最後又說是「螞蚱」。其實,整個《1942》電影都在暗示:不把老百姓當人看,才是餓殍遍野的根本原因。
正是基於以上思考,我相信在《1942》後,《1962》也不會遠了。
通篇黑色幽默 觀眾一邊看死人一邊笑
馮小剛的電影愛抖包袱大家都知道,《1942》也有不少笑料。但是,這麼一部「幾分鐘就死一個主角」的電影居然能讓影院時不時冒出笑聲,這就不簡單了。
舉一例:影片中,曾經的地主女兒為了不餓死,就把自己賣進了窯子。一嫖客讓她幫著洗腳,她卻端著盆給嫖客鞠了三躬,嫖客誇她懂禮,她哭笑不得:「大爺,不是俺想鞠躬,是吃太撐了彎不下腰!」……
(有刪節)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