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1962比1942餓死的人多?


微博正文:

@鄺海炎不罵人

為什麼1962比1942餓死的人多?一個重要原因是傳統社會可以逃荒,所以,光緒時受災更嚴重的「丁戌奇荒」也是餓死1300萬。但1962年飢荒時,政府怕引起城市糧食短缺,將逃到城市的農民以「流竄罪」抓起來勞改。顧准親眼看到,信陽用機槍封鎖道路禁止農民逃荒。顧准回北京後發誓,永不踏入人民大會堂一步。

長微博內容:

1962為什麼餓死的人比1942多?

1,三年自然災害的說法為什麼不靠譜?因為根據《1950-1983年部分年度全國自然災害受災和成災面積及糧食總產量》發現,1956年、1957年、1962年、1963年、1977年、1978年、1979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的成災面積都超過了1959年,都沒有出現大飢荒。

2,有人將59-60年餓死3000多萬人歸咎於蘇聯逼債。到1964年,中國提前一年還清了50年代蘇聯的全部貸款和利息,但這並不是因為蘇聯逼債(瀋志華先生有研究),而是毛澤東為了跟赫魯曉夫爭社會主義老大的位置,為了「爭一口氣」,主動將原本16年還的債5年提前還清的。可這一口氣讓中國多死了好多人。

3,瀋志華教授認為,傳聞中所說的蘇聯在與中國關係惡化後曾追逼還債,他沒有看到任何歷史文獻的記載,卻發現了蘇聯為緩解中國的飢荒提供的援助的資料。1961年3月為幫助中國解決飢荒問題,蘇聯提出以貸款方式向中國供應100萬噸小麥和50萬噸轉口古巴蔗糖,但中國不要小麥,只接受了蔗糖的援助。

4,1961年5月,國家主席劉少奇回湖南花明樓老家調查。劉一進村就注意到池塘裡的水還有半塘水。這下劉就意識到了,看來乾旱的影響不是那麼重。因為劉記得,過去有兩年遭受旱災,安湖塘和門前塘裡的水都車干了。以此經驗和調查作為基礎,後來,劉在7千人大會上便有了「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的著名論斷。

5,1961年6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說:「天災不是主要的,人禍是主要的。」後來陳雲在回憶錄中也認為,「我一直反 對‘自然災害’這個提法。‘自然’兩個字不是馬列主義求實精神,是對黨、對群眾的欺騙,主要是當時中央主要領導的錯誤。」陳雲慨嘆,「中國人民實在好,餓死人(也)不想起來造反」

6,在以前,遇到飢荒,難民是可以逃荒活下來的,所以,光緒時受災更嚴重的「丁戌奇荒」也是餓死1300萬。但1962年飢荒時期,政府還阻止農民逃荒,逃到城市的以「流竄罪」抓起來,譴送回去(單是60年就譴送了200萬人),不回去的勞改。顧准日記裡寫道,信陽區委shu記用機槍封鎖道路禁止農民逃荒,信陽農村基本死光。顧准回到北京,看到為慶祝建政十年而建成的人民大hui堂等宏偉的十大建築,發誓永不踏入一步。

7,1959、1960、1961三年,中國現代歷史上最飢餓的年代,茅台酒合計產量為2079噸。按照茅台酒糧酒生產5:1的比例計算,即生產一斤酒,耗費糧食五斤,2079噸茅台酒,耗去原糧約1.04萬噸。茅台酒的產地為仁懷縣,當時有20萬左右農民,年人均統計數字上的分配糧食為300斤左右。如果把生產茅台酒的糧食用來救濟,每個人可平均分得100斤左右。換言之,2079噸茅台酒約等於20萬人3個月的口糧,再配些野菜、樹皮之類,估計熬過最危險的春荒沒有什麼問題,能夠把更多的人從飢餓、死亡的沼澤里拉出來。然而,歷史裡沒有假設。

8,自1954年至1978年,中國向阿共提供援款75筆,協議金額為100多億人民幣(其中一般物資佔28%強,軍事物資佔43%強,成套項目佔25%強,現匯佔2%強),阿成為我對外援助受援國人均數額最多的國家。應當強調指出的是,中國向阿爾巴尼亞提供的大量援助,正是在中國「三年困難時期」,以及後來在粉碎「四人幫」和遭受唐山地震,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供的,中國盡了最大的努力,把自己最新最好的設備、機械、拖拉機、車輛等提供給阿,僅糧食就達180萬噸。1961年春,正值中國大飢荒時期。本國糧食尚需進口,此時援助阿爾巴尼亞「幾十萬噸糧食」,其難度可想而知。

補充:

信陽事件期間,信陽地委書記路憲文竟然下令開槍射擊外出討飯逃荒的農民,認為這是給社會主義抹黑。雖由政治局決定撤職查辦,1962年被河南高院定為「反革命報復罪」和「違法亂紀」,判刑三年,但一直在一農場作所謂的調研,一天監獄也沒進去。

路憲文當年是河南省唯一不是地委委員的地委書記,他一直迫切想解決這一問題,這是路憲文在「大躍進」中拚命響應毛澤東、吳芝圃極左路線的主要動力,也是「信陽事件」得以產生的一種人性弱點和權力來源於上級的官場弊端。

路憲文不甘心一個人獨擔歷史千古罵名,後來在《「信陽事件」的歷史、社會根源及經驗教訓》中披露,毛認為對「餓死人」只算「工作問題」,態度輕描淡寫,李先念要求「提前強行徵購糧食」加劇了「信陽事件」的餓死率,鄧小平對「信陽事件」的無動於衷,79年還親自為吳芝圃平反並主持追悼會。

網友跟帖選摘:

@紫水漁人: 我聽長輩人講,各路口有民兵站崗;調動軍隊,似乎是特殊事件,並不普遍。大多數人不能逃荒,少數偏僻鄉下,有人逃荒成功。我外母講,她們村子有孩子逃荒被人吃掉。這是信陽光山的事。

@holyzch: @莫言 的『檀香刑』裡寫到,雖然那年東北鄉遭了些天災,但縣官錢丁向朝廷報了災情,朝廷給當地減免了稅糧,所以村民的日子反而比往年還好過些。

恩,這點也應列入原因。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等於將傳統地主的餘糧挪為國家所有,政府卻有權無責。再加上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導致基層餘糧減少。 //@袁復生一世:@鄺海炎不罵人 鄺公,1960的話,要詳細瞭解國家糧庫和老百姓糧食儲備的情況,因為以前地主儲糧的環節沒有了。

@瓜瓜吧:看到這條問旁邊的老媽,當年餓了不讓逃荒嗎?她說啊,是,不讓走 。而且她記得60年還豐收了,莊稼長的很好,但是豐收沒豐收到家,爛在地裡了。她還偶爾去地裡扒拉著偷過玉米。但是是什麼政策,為什麼不讓收她不記得了。長好的莊稼直接耕地翻到土裡了。

@羅小凱子:《1942》裡的快餓死的兄弟大吼一聲:20年後又是一條好漢!??於是20年後,1962年,x!玩我呢。。

@祖華文:文革時合肥省委大院邊就有一黑屋,專門用來囚禁來城市乞討農村人,每天傳出的慘叫聲不絕於耳。我媽當年還只是小學生,上學路上經過此地,然所受心靈毒害至今無法估量。

@黃少卿: 哪有「三年自然災害」,根本就是錯誤經濟政策與僵化集權政治體制相結合的產物。1958年搞體制下放,地方政府效仿中央大搞工業化,從農村招工2000多萬,導致城市用糧需求劇增;另一方面農村集體化後地方領導產量放衛星,中央加大糧食徵收。餓死人後還不讓逃荒,河南四川當政者最惡劣!

@葉克飛: 突然想起來,前幾年跟一位老人家聊天,談起大飢荒,他罵了一串粵語粗口,說廣東這地方,種什麼都能長,就算不種,去河裡摸魚摸蝦,反正肯定不會餓肚子,但政府不准農民自己種東西,也不准下河……最後結論是:某黨只會亂搞

@queenie_缺捏: 記得本科上課時這一段是王奶奶講的,說到「吃人大腿」什麼的,我就開始哆嗦。後來周老師說:中原人民逃荒經驗最豐富,而河南居然成為受害最重的省份之一,那麼必然是人禍。以及大飢荒在文字記錄中消失多年,直到人口學家畫曲線發現這幾年不對勁……

古代不只是政府有備糧習慣,而且糧食不夠時會從糧食豐收的地方買糧,不像計畫經濟需要層層審批,耽誤賑災時間。

@陳季冰:古代的朝廷做夢都不會想著要「備戰備荒」,準備去打一場解放全人類的戰爭。因此,除了權貴們貪掉的那些,一般遇到災荒,朝廷和各地倉庫裡的錢糧都拿出來賑災了,不會藏著。

@風雪獨行2010:山東農民逃到深山,城裡組織工人帶棍子到山裡抓人打人,逼農民回村!

@王子的咒語:我覺得這才是馮小剛幫助劉震雲講的故事,很高明,42年的事一講開,58年的事自然就來了。1942結尾,「我」問姥姥,姥姥,你還記得1942年麼?姥姥問哪一年?我說50年前,大旱,餓死許多人。原著裡,姥姥的回答是,餓死人的年頭多的很,到底指的哪一年?

本文留言

作者鄺海炎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