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國為何沒有統一身份證?(圖)

作者:徐子沛  2012-11-29 05:5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看中國配圖(網路圖片)

美國是一個建立在數據上的國度。不過,公民的自由特別是隱私權,給政府蒐集個人信息的行為設定了邊界,直接體現為統一身份證的難產。

國會不同意,百姓不答應

統一身份證,是美國近百年來隱私風波中的中心話題之一。

在美國歷史上,聯邦政府從來沒有發放過全國統一的身份證件。但在現實生活中,有3個證件,不同程度起到了身份證的作用。

一是駕駛證。二是護照。三是社會安全號。羅斯福新政期間,他為了建立社會保障系統,提出為每一個有工作的人員,建立一個社會安全賬號。設想一出,立刻遭到了「隱私派」激烈反對。最後,羅斯福向國會妥協並保證:這個號碼僅僅用於社會保險,一定不會用於身份標識的領域,並且會被保密,這個提案才最終在國會通過。

嚴格地說,社會安全號還算不上統一的身份證件。因為它只記錄姓名,男女、年齡、住址、相片等基本信息都沒有,公民也不需要隨身攜帶,該號碼被明確規定為個人隱私。1974年的《隱私法》,甚至還有專門的條文寫明:「要控制社會安全號對個人隱私造成的威脅」。

因為沒有統一身份證,美國各種信息系統中用來標識、區分公民個體的方法五花八門,最核心的方法還是人的姓名。但不同的人可以擁有同樣的名字,還容易出現拼寫錯誤。毫無疑問,按照名字來查詢個體信息的方法,檢索效率和準確率都很低。當要把不同系統的資料庫聯接整合到一起的時候,要確定「誰」是「誰」,就變得非常困難。

當然,聯邦政府未嘗不想建立全國統一的身份證件。問題的關鍵在於:國會不同意。國會的問題又在於:大部分老百姓不答應。

曾發放的身份證都是暫時的

美國社會關於身份證話題的爭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開始了。

1917年美國對德宣戰,為了防止德裔美國人在境內從事諜報活動,聯邦政府提出,要對這個特殊的群體頒發統一的身份證件。還有機構附議:統一身份證應該延伸到所有的外國人,甚至全體國民。最後,國會僅僅同意了對德裔美國人加強管理,並在獲准通過的法案中明確指出:當國際衝突一結束,這種證件就應該立即撤銷。

戰火熄滅後,對德裔群體發放的身份證果然被取消了。不過,二戰期間,美國政府又因為類似的原因,對日裔、義大利裔、華裔群體發放過統一的身份證。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發生不久,蓋洛普的民調表明,有69%的美國人支持統一身份證件的做法,明確反對的人降至25%。可這個數據只是曇花一現,沒過多久,支持者就改變了念頭,反對方又在民調中佔據了主流。

二戰全面爆發後,聯邦政府曾經發起過多次呼籲,要求實施全國統一的身份證件,因從未在國會獲得半數以上的支持而盡數夭折。

「國家安全」並非充分理由

近幾十年來,美國對統一身份證這個問題做過很多次民意調查,每次都是反對意見佔絕對上風。1942年,民意調查的創始人喬治·蓋洛普,曾在《紐約時報》上對統一身份證的利弊做過有代表性的總結。在他看來,統一身份證很像是警察國家的做法,是違反美國精神的。當然,蓋洛普也承認,統一身份證有利於打擊犯罪、加強國家的安全,特別是在應對恐怖襲擊、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過程中,統一身份證將大大方便政府對社會的管理和控制。

1974年,美國司法部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FACFI),研究統一身份證問題。該委員會在聯邦、州、地方三級政府及商業領域進行綜合調研後,認為政府有義務為私營領域提供一個統一的標識,以方便全社會各種電子交易行為的發生和管理,因此建議採納統一身份證的做法。報告同時坦承:公眾對這個建議的反應是非常負面的。

統一身份證多次成為總統大選的辯論話題。紐約前市長朱利安尼,曾是2008年大選期間知名度最高的候選人,表態支持全國統一身份證,遭到其他多位候選人的攻擊;這些候選人都主張:沒有任何理由去犧牲公民的自由,以換取「可能好一點」的國家安全。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大數據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