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房產真能公開 房價必一瀉千里
在國際經濟前景不明,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沒有解除、尤其是實體不振的背景下,除非出現奇蹟,股市在近期繼續熊字當頭、跌破2000點幾成定局。
剛剛閉幕的十八大上,最高決策層開出的最溫暖民生賬單是: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專家指出,這是指實際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它是指扣除交納的所得稅、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險費等稅費後的收入。
但目前公眾在期盼加薪的飢渴中,遭遇到一個現實問題是:面對著潛在的通脹壓力,自己的錢袋子在變鼓之前,怎樣抵禦生活成本的急速上漲和社會保障的之憂?
也就是說,對資產的保值增值的現實焦慮大於對未來漲工資的渴望。
一個普遍的疑惑是:現在是買房的好時機嗎?
其實,關於年輕人該不該買房的爭論持續了多年。
從本世紀初開始到2003年前後,我國迎來第一波房貸高潮。當時的住房貸款期限基本以10到15年居多,如今10年即將過去,有媒體說「首代房奴」即將「翻身得解放」。
在重慶媒體最近的一項調查中,面對如今房價成倍上漲,只有18%的房奴感覺「很幸運」在「在首批房奴成功上岸,最大的感想是什麼?」選項中,42%的網友選擇了「如釋重負,擺脫房貸枷鎖」。
但在「還清房貸後,是否考慮再買一套房」的選項中,46%的網友選擇了「會」。一位被調查者說:「除了買房,我也沒有別的投資途徑了呀。」
2000年,北京四環內商品房價不過5000平上下,我當時就勸人買房,結果總是遭到多數人痛斥——他們有個堅定的信念,政府一定會對萬惡的房地產調控的,直到今日北京四環內房價已經奔每平方40000而去,且沒有回落跡象。
據央行數據,截至2010年9月M2餘額達69.64萬億元,約是十年前的5.5倍。這意味著,如果你今天的財富沒有達到十年前的5.5倍,那麼你在中國已然「變窮」。有趣的是,能跟上這個節拍的,是北京等大城市的房價漲幅。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有3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環比微漲,較上月增加4個。
市場人士分析,整體市場量價漲幅縮窄的形勢出現扭轉,未來價格將依然維持平穩微漲的趨勢。其中北京新建商品房價格環比上漲0.3%,較上月擴大0.2%,持續自6月以來第5個月房價環比上漲。
這樣的溫和上漲必將持續。除了畢業的房奴們流露的強烈的投資房產的衝動,結合中國城市化只有50%且極端不平衡,一線大城市的商品房仍存旺盛的需求。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受財政收入下滑的影響,近期也增加了土地市場的供應規模。據統計,繼9月土地市場出現火爆後,整個10月份,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杭州在內的全國10個主要城市土地市場成交規劃建築面積為1510萬平方米,成交金額超過400億元。土地市場的回暖跡象已經出現。
另外,此前針對商品房市場的土地、信貸收緊政策,某種程度上變相導致了其相對稀缺,做強其價值。
加之隨著美國等西方國家進一步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人民幣匯率屢創新高,熱錢流入中國的規模將加大,其中一部分將不可避免地進入房地產市場。
這些力量便會與史上最嚴厲的調控政策形成艱苦博弈。房價快速上升缺乏基礎,但下跌也幾乎沒有可能。
這樣的趨勢只是在提醒公眾:靠投資房產一夜暴富的時代已經終結——房價已經逐步趨於平穩,且為投資客築起了高高的政策和成本門檻。但如有機會購買,其資產保值增值功能卻在進一步加強。
總之,這輪宏觀調控是政府為城市房奴創造的最後擁有自己商品房的機會,也是對投資無門的畢業房奴創造的為自己血汗錢上保險的機會。
而更多公眾只能等待佔目前土地供應量7成的保障房能帶來福音。目前1000萬套開工率5月底僅34%——出臺了新的財稅扶持政策,但資金問題依舊堪憂。在政策高壓下,6月份達到了驚人的56.6%。但其能否順利建成、質量能否靠譜、分配是否公平都是一個懸念。
這樣的階層分裂不美好,唯有希望未來的中國房地產能夠真正洗心革面,真正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政府將基本住房需求的建設分配建到位、分到位,而對於商品房按照法治市場經濟的要求,從建設到銷售走進陽光地帶——放開價格管制,課以重稅,反哺民生。
而要實現這一點,公開官員房產又顯得迫在眉睫。如果他們真公開,房價必一瀉千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