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香港對中國奶粉搶購客的限購令引發可怕連鎖反應

作者:石述思  2013-04-19 00:2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英國《金融時報》4月8日稱,一些超市4月開始限制顧客只能購買兩罐嬰兒配方奶粉。此前數月,德國、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已推行嬰兒奶粉限購。

雖然沒有明示,但這些政策針對中國人的意圖是顯而易見的——外電說,中國對外國產奶粉的需求量「大得可怕」。

對於舉世公認的世界工廠,對於一個主流媒體每天唱響中國夢的國度來說,這是一個巨大國恥,令人無地自容。

正當中國消費者信心盡失,紛紛淪為驚弓之鳥之際,來自蘇州的美素麗兒利用過期原料加工奶粉的醜行被媒體曝光,又完成了致命一擊。國外乳品巨頭在暴利驅使下,利用中國監管的漏洞,為個別喪盡天良的商人戕害公眾大開方便之門。儘管洋品牌難辭其咎,但這場悲劇的始作俑者是中國人,發生地是中國,因此成為中國更多人奔赴海外搶購奶粉的加速器。

儘管國內一些乳品巨頭如蒙牛看到涉洋奶粉出事,聲稱這是國產奶粉崛起的機遇,但可惜它們說了不算。依據官方數據,中國的奶粉目前的合格率只有96%,而消費者似乎永遠無法知道那不合格的4%是誰,有沒有受到嚴厲的懲處。畢竟,對於雲集著成本上千的奶粉企業和數以萬計的原料供應商的中國而言,4%的不合格率已是個無比可怕的警鐘。

國務院新任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日前吐槽說,自己有個4個月大的孫子,也需要吃從香港代購的奶粉,自己也是「限奶令」受害者,呼籲香港人與內地人要換位思考,互相體諒。這有些哀怨的話語至少透露出兩個信息:第一相當多領導的孫子沒有民間想像的特供奶粉可吃,第二相當多領導對中國國產奶粉也極端不信任,與廣大人民群眾同氣連枝。

截止2012底,中國嬰幼兒總量達到1.08億,如今焦灼的家長們紛紛轉向海外搶購奶粉,雖然能對西方擴大內需產生積極效應,但也由於需求短時激增對其市場造成巨大衝擊,導致人家國家嬰幼兒有斷奶之虞。於是,包括香港在內,這些標榜自由市場的民主國家地區,連自己信奉多年的價值觀都不要了,接連推出極富創意的奶粉限購政策。

德國最大的日用品連鎖店DM以及ROSSMANN等大連鎖店在奶粉櫃臺貼警示稱,「每位顧客最多只能買3包奶粉」。近來,DM超市的限購規定又「升級」,不但限購3包,還要求出示孩子的身份證明或帶著孩子才能買。在澳大利亞,各大商場、藥品保健品店聯合採取保護自家嬰兒行動,每人每次限購4罐嬰兒奶粉。店內監控系統將收集到的數據輸入收銀系統,24小時內超量或反覆購買者,電腦拒絕通過。當地郵局提高了郵寄費。現在,寄奶粉的價格基本上與奶粉價格相當,如果加上保險費,比奶粉價格還要高一些。

但這些刁鑽的禁令依然不能阻擋中國人千方百計搶購奶粉的熱潮。

就奶粉而言,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要想維護中國消費者利益,重建其對國產品牌的信心,洗涮這一震驚世界的新型國恥,首先要喚醒所有奶粉乃至食品生產加工銷售企業的良知,加強行業自律,畢竟,少數害群之馬的存在已經影響到整個行業的生存,該猛醒了。

要想真正迎來中國奶粉的放心年代,關鍵還是要完善法治,深化改革,推動政府依法行政,並在此基礎上加大對違法企業的懲處力度——經濟上讓其傾家蕩產,刑律上讓其不敢越雷池一步。

這都需要時間。希望掙著非洲人民工資、喝著比美國人還貴的奶粉的中國消費者靠自己如此艱苦的跨國搶購能加速這一歷史進程。孩子是未來,是希望,他們等不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