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11月19日對緬甸的6小時訪問成為德語多家報紙週二對歐巴馬此次東亞三國(泰、緬、柬)之行報導的中心。一些報紙認為,推進民主進程和抗衡中國是歐巴馬此次緬甸之行的最顯著意義。
《法蘭克福匯報》以「恰逢其時」為題發表一篇短評稱,緬甸目前當然尚未建立起完美的民主制,但歐巴馬的來訪可謂正得其時,原因之一就是「中國」:
「因此,有人批評歐巴馬說,他本應在將這個東南亞國家拉出國際孤立境地之前再等待一陣,這種批評完全是南轅北轍。姑且不論這一點,歐巴馬本來也並非專為此前往仰光的。過去數年裡,緬甸演變成了中國的一個衛星國。這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緬甸的鄰國們也更願意看到這個國家能推行一種平衡的外交政策。歐巴馬此行中鼓勵東道主繼續改革,這也是正確的。一個真正的緬甸也將是抵制北京過於強大影響力的一種保障。中國領導人喜歡的畢竟是獨裁者。」
奧地利《新聞報》也指出,鑒於緬甸的政治開放才剛剛起步,該國民主進程還遠未達到不可逆轉的程度,人權活動家們或許會對歐巴馬現在就提升緬甸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嗤之以鼻,從這個意義上說,緬甸民主楷模昂山素姬提醒歐巴馬不要有幻想是對的,但是:
「對歐巴馬而言,緬甸是其外交主要工程上的一個重要構件:遏制中國。若能使緬甸長期脫離北京的勢力範圍,將是一個真正的外交成果,而這樣的成果,歐巴馬迄今還拿不出幾個。因此,作為美國總統,他在這裡的行動完全是以國家利益為準繩。而這一次,同樣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他完全可以在鏡子中正視自己。」
自由世界與非自由世界的較量
瑞士《新蘇黎世報》發表一篇署名文章指出,歐巴馬對緬甸當局致力於讓民眾獲得更多自由表達敬意,這其實也是向中國發出的一個信號:
「很長時期以來,圍繞對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潛在擴張的爭議已促使從越南到日本的某些國家再度更多地把目光移向美國。多數遠東國家依然將美國尊為中國以外的地區一強。這一情況已延續了數十年。因此,被廣為引述的歐巴馬行政當局的‘太平洋走向’其實並無真正意義上的新內涵。……
「而且,它的含義也並非是要在歐亞之間、在西方和東方之間作出抉擇。除所有經濟和實力政治利益外,它所涉及的其實是自由世界和非自由世界之間的衝突。恰恰是在中國的周邊地區,這一點特別明顯。儘管它們—例如越南—都不是純粹的民主制國家,甚至還保持著威權政府,但大多數東南亞國家依然更信任那個自由的美利堅超級大國,而非那個專制的大中國。對於緬甸,似乎也應作如是觀。」
柏林出版的《日報》也強調歐巴馬緬甸之行的「中國」因素:
「歐巴馬是訪問這個此前數十年對外封閉國家的第一位在任美國總統。……對有意強化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安全與經濟政策領導角色的歐巴馬來說,這個資源豐富、處於印中之間的戰略要地的緬甸是重要的。與此同時,是要遏制越來越有影響力的中國。數十年裡,中國屬於緬甸前軍政府的最忠實盟友。」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