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勝選連任後首次對外訪問,其中又以緬甸最具歷史意義:緬甸向來和中國友好,歐巴馬希望藉這趟破冰之旅,鞏固美國與東協國家的關係,強化美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拉近和緬甸的關係,讓緬甸脫離中國的軌道及其勢力範圍,反制中國的崛起。在中國眼中,顯然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歐巴馬此行已使緬甸保證與北韓疏遠,宣布援助緬甸1.7億美元,協助緬甸建設,改變產業經濟型態,不但發揮了牽制中國的戰略意義,也實質上給予中國政治經濟,帶來直接衝擊的震懾效應。
首要之衝擊是,美國解禁緬甸經濟,對中國製造業在亞洲區域地位,乃至在全球市場地位產生兩大震懾作用:一是美資工廠產業從中國的大量移出,轉往緬甸落籍,對於其他,包括歐盟在內的先進國家既在中國設廠之企業的未來動向,著具高度示範指引作用。而美國企業的先驅先驗,不啻是給予其他先進國家企業打好穩妥的前進基地,使緬甸遽然成為世界級的投資亮點。
二是緬甸本身的產業經濟,因為有了美國企業之產業科技能量及事業經營模式的引進與灌注,將會更有效拉抬緬甸經濟職能水準,成為經濟爆發力的關鍵能源,尤其可使緬甸產業能量躍升,發揮極大的縮短「學習曲線」效應。緬甸更將因此而成為大陸台商轉向投資的第一順位優先目標,這是最值得兩岸主政當局特加重視的一大變數。
其次之衝擊,是對「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市場掌控力的震懾作用:由於美國資本、技術及政府政治力的強勁介入,「美國製造」的品質與市場價值,當然遠優於中國製造,「美國資本」的信用實力及全球化市場強勢地位,當然也遠較中資為強為高;這一構面的衝擊,對於過去20年中國經濟對東協,乃至整個亞洲地區,所遽然建立起來的供給面經濟統攝地位,當然會發揮撼動作用。這正是美國推動重返亞洲政策,所謂的「軸心轉向亞洲(pivot to Asia)」戰略中,最符合實力原則的一個重要部分。
其三之衝擊,是阻斷ASEAN10+3,突出TPP攻堅力的震懾作用:當美國借由對緬甸的鬆綁開放,並對其政經實惠加持,不啻是一次針對ASEAN10+3的中間砥柱部位的緬甸,進行截流、斷鏈,打破了ASEAN10+3甚至是ASEAN10+6的串鎖,增強TPP聯盟銳刺擠入作用與箝制能力。美國以緬甸作為強化TPP連動戰力的新支點,的確是一項極其聰明、極有智慧的國際經濟戰略抉擇。
其四之衝擊,是突破人民幣經濟圈之周延完整性的震懾作用。「人民幣經濟圈」的完整性與可操作性,已日趨妥備,人民幣之加速國際化與普遍化,乃至美元價值及其國際地位之被擠出(crowding out),已漸成國際經濟現實,對美國產生的政經壓力,可想而知;當此之時,美國歐巴馬政府之突破、緊扣緬甸,有效阻斷人民幣聲勢效用的擴張,也鞏固美元在亞洲經濟的必然地位,及其在世界經濟的領袖能力。
歐巴馬破冰緬甸行,背後所映現的全球經濟大板塊移動轉向消息,對臺灣及同等級各經濟體都同樣不能等閑以對。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