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暴利抽血實體經濟

A股17家上市銀行的三季報最近已經全部披露完畢,17家上市銀行總利潤合計達到了8168億元。其中,四大行的利潤總和5702億元,佔17家銀行利潤總和近7成。其中工行最掙錢,該行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1856.02億元,大約日賺6.87億元。從增速來看,工行、建行、農行等的淨利潤增速掉到了20%以下,而招行、光大、平安和寧波、南京等銀行的淨利增速均仍然高於20%。

和近幾年銀行業利潤年均30%左右的增速比較,今年前三季度銀行業的利潤的增速的確有所回落。去年中國銀行業稅後利潤1.25萬億元,同比增長39.3%。包括華夏銀行、興業銀行等利潤的增速更是在40%以上。但是,和今年前三季度工業企業利潤比較,銀行業的利潤仍然顯得很刺眼。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5240億元,同比下降1.8%。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10070億元,同比下降11.8%。和實體經濟比較,在今年經濟整體困難的情況下,銀行業的利潤的增速仍然遠遠高於實體經濟利潤的增長。

今年銀行業的利潤相對前幾年放緩,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一是宏觀經濟整體增速放緩,利潤下滑,多數企業貸款的意願下降;二是因為兩次浮動降息的影響,導致銀行業的淨息差相對前幾年有所收窄。其中,寧波銀行下降0.36個百分點,成為下降幅度最多的銀行。但目前寧波銀行以3.1085%的淨息差在十家銀行中居於首位,中行以2.12%的淨息差位列最後;三是手續費收入增速放緩。去年同期四大國有行手續費和佣金淨收入普遍增長20%以上,今年由於加強銀行業收費的治理,銀行業收費收入增速明顯放緩。

儘管如此,我們看到,相對於實體企業經營的困難,銀行業的日子仍然要好過很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下滑,但銀行業的利潤增速普遍仍然高達20%以上,在實體經濟非常萎靡的情況下,銀行業的巨額利潤事實上意味著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要大大的增加,增加了企業的負擔。銀行業多賺一分錢,等於實體經濟多負擔一分錢的融資成本,這是一個零和博弈。有人以中國銀行的數量多來否認銀行業壟斷。事實上,銀行業的壟斷並不在於銀行業的數量,而在於銀行業的准入和銀行服務的價格是否自由。如果一個行業是真正的競爭行業,起碼應該具備兩個特點:一是准入自由,從目前來看,中國銀行業對於民間資本的進入實質上仍然是關閉的,獲得銀行牌照的難度依然很大;二是價格由競爭決定,好的服務有好的價格,但中國的銀行,任何一家銀行,無論服務好壞,價格都是行政管制的標準價格。就這兩點來說,即使中國銀行業有競爭,那也是「偽競爭真壟斷」。

這也從銀行業目前的利潤結構可以看出來。從中國銀行業的利潤來源看,儘管今年前三季度息差有所收窄,但銀行業的整體的利潤的80%以上仍然靠息差收入。這種高准入門檻和行政性定價事實上意味著銀行業整體靠壟斷來賺取暴利的局面尚未改變。而銀行業的壟斷一方面導致銀行服務的高價,另一方面,又使得金融機構的數量無法滿足實體經濟的需要。比如,中國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城鎮銀行現在不到20家,小額貸款公發展更是面臨吸納存款等等的資本金障礙,我國的銀行也許很多,但真正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卻是短缺的。在金融短缺的情況下,大銀行的稀缺的金融資源只能選擇大企業大客戶,而絕對不會流到中小企業的田裡面去,這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一個根本性的體制性的原因。

要改變銀行業從實體經濟「抽血」的扭曲狀態,改變不管實體經濟好壞,銀行業都旱澇保收的不合理的機制,唯一的路徑就是打破銀行業的壟斷,降低銀行業進入的門檻,讓民間資本可以合法的進入銀行業,同時通過引導民間金融的合法化,改變中國銀行業目前的集中和壟斷的局面。為打破銀行業的壟斷,今年已經在利率的浮動和民間資本准入方面嘗試改革,然而,成效卻不盡如人意。溫州金融改革推動半年多,尚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民間資本成立村鎮銀行,也沒有小額貸款公司轉制為村鎮銀行。而兩次不對稱降息加大貸款利率的浮動空間,被視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先聲,但從目前的效果來看,力度仍然太小,很難稱得上真正的改革。真正的市場化,應該允許商業銀行有更大的議價權,同時放開民間借貸的利率,競爭力強的銀行可以把存款利率適當上提,貸款利率適當下浮,縮小銀行利差,將一些經營不善的銀行淘汰出信貸市場。

儘管中國銀行業前三季度的利潤增速下滑,但中國銀行業暴利的現狀並沒有改變。對於中國銀行業的改革而言,目前仍然是最佳的時間窗口,即使改革中有一些風險,中國銀行業目前也有能力承擔這種風險。

本文留言

作者馬光遠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