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習慣以兩位數增長的中國經濟上個季度創下3年來最低增幅,德媒就此發表評論和報導,警告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方有可能受到致命打擊,原因是,西方長期以來過分依賴同新興國家,尤其是同中國的貿易。
《南德意志報》在一篇評論中指出,多年裡,西方自認可以信賴新興國家的強勁增長;在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幾乎沒有一個國家購買德國產品時,中國大量訂貨,例如,對奧迪而言,中國已是最重要銷售市場。然而,時過境遷:
「類似的保障已不復存在。中國的國民經濟增長已不如過去的年份;在印度或巴西,消費的頹勢更明顯。」
西方同遠方強勢發展國家之間的依賴關係曾有多愜意,現在這一關係就有多令人不安。對德國和其它出口國而言,新興國家各國政府能否扭轉局面成了關鍵。西方國家的手段有限:所有西方國家受到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多債務的重壓。當時,尚有經濟實力去實行‘舊車報廢獎勵’措施和其它刺激景氣措施。中國的情況則全然不同:由於幾乎未在境外欠債,這個巨大的國家可以投放資金、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機會便在這裡。
「但是,德國不能完全依賴這一點。新興國家的問題顯示出,對於其他國民經濟體的任何一種依賴關係會有多危險。聯邦政府必須嘗試在擁有最多影響力的地區形成良好投資環境,它就是目前動盪的歐元區。」
凌厲頂頭風
當天《南德意志報》經濟版上的一篇報導也指出德國之於中國貿易關係的高度依賴性相當危險:
「新興國家的衰退影響到整個世界經濟,並產生連鎖反應:若美國減少向中國的銷售,也會減少從處於歐元危機國包圍之中的德國的進口……問題是,新興國家的增長是否會繼續處於頹勢?……
「在遠景上,中國面臨另一個問題:它需要的是另一種增長。(目前)對國家投資的依賴關係過大。(中國)人應增加消費,製造業應提供高值產品。……然而,中國的現實是,既未產生足夠的內需,製造業又未能改變低值生產的狀況。」
《新蘇黎世報》的一篇文章從中國同歐美經濟之間的緊密關係角度分析,得出結論:中國經濟處境艱難:
「凌厲的朔風正朝中國經濟襲來。中國依然高度依賴出口。歐元區和美國的形勢繼續讓中國人煩惱。而中方根本不願意向這兩個對中國而言重要經濟區的經濟大量注資,原因是,中國人擔心此舉在中期也會對本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