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主化的大反思(圖)

——評著名法學家袁紅冰教授的時政巨著《被囚禁的臺灣》一書

袁紅冰教授作為《臺灣三部曲》,即《臺灣大劫難》、《臺灣大國策》和《臺灣大國魂》的作者以及精通臺藏疆蒙和中國民主化問題的大專家,他所掌握的信息面和聯繫渠道相當廣泛。由於袁教授曾在大陸北大任教時享有「中國尼採」聲譽和後來因「六.四」事件而被驅逐到貴州的歷史,還與中國未來領導層的往日交往(包括習近平、李克強和薄熙來)等緣故,有意無意中趁中國步入大動盪的邊緣,很多無價之寶般的信息向袁教授張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雙臂,為袁教授重新解析所謂「陳水扁貪腐案」找到了驚人的窗口。其實,教授曾在《臺灣大劫難》中對此案作過嚴厲的批評,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最終看似天衣無縫中進行的中共對臺(扁)戰略陰謀,還是伴隨其內部執政方式的鬥爭而透露出來,這些信息屬於對方至於死地或能夠起到前功盡棄作用的絕密級信息。


袁紅冰新著《被囚禁的臺灣》,2012年9月出版

這是歷史賦予一位追求美和高貴人格學者的良機,也是正義授予一位法學家義不容辭的桂冠,更是臺灣海峽處於緊急關頭時,蒼天使給臺灣拯救的最後眼神,但是,臺灣人是否願意接受?臺灣又能否在迷茫的漩渦中甦醒過來?

其實,《被囚禁的臺灣》一書是一部破解中共對臺(扁)戰略陰謀手段的驚世大作,又是一部臺灣民主化反思的巨著以及分開法與道德界限的啟蒙新著和能夠深刻地影響未來中國民主化的教科書。

第一, 破解中共對臺(扁)戰略陰謀手段

中共對臺戰略陰謀的不斷更新或補充,屬於恐懼「臺灣民主化」心理和中共全球擴張戰略的一部分,因此,對「囚戰略」的破解和深入的分析,等於在破解中共全球新戰略趨向和思謀的總結,所以,通過這個戰略對「扁案」實施的過程中能夠清晰地掌握到中共一如既往地仇恨民主和把民主視為動搖集權專政體制的潛在威脅。

《被囚禁的臺灣》一書通過全面、深刻地揭示了中共對臺(扁)戰略陰謀的一系列動作真相,讓人清楚地看到中共的陰險冷酷和迫在臺灣眉睫的毀滅性災難,比如,中共通過製造「貪污罪名」囚禁前臺灣總統陳水扁的過程中,國民黨權貴和著名商人、政客、「名嘴」統統成了協助中共的得力助手。不僅如此,中共還成功地利用臺灣社會深層的各種弱點,並污名陳水扁導致囚禁自由的臺灣發揮了令人瞠目結舌的程度。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次典型的「超限戰」的實施,看似互不相及的很多領域一環扣著一環,圍繞被打擊的重點對象,成功地實施了囚禁陳水扁,並達到了污名自由臺灣的戰略高度。同時,也不忘為了下一步的連續有效,連馬英九的兩個女兒都已被中共戰略特務控制。因此,現在大家有理由認為中共對臺(扁)戰略陰謀,其實是控制自由世界的第一步。假如這個陰謀成功了,就等於為自由服從集權專制的時代開啟了方便之門。
幸虧袁紅冰教授及時掌握和破解了中共囚禁自由的戰略陰謀。同時,給臺灣人指明了所謂「扁案」的由來,並為「扁案」洗刷了冤屈。這是一次自由踏向勝利之路的開頭,也是為阿扁正名,更是為自由臺灣正名的偉大創舉。

第二, 從「扁案」上重新梳理法與道德的關係

東方人的法制觀念相當薄弱,尤其是受過封建王法嚴重影響的族群如此,臺灣人也不例外。在東方人的觀念中基本上形成一種「以德以法」的模式,也就是說這個模式逐步榮登為「德法合一」的高度,因此,東方人(至少大部分)生活在「德法合一習俗」完全主宰的一個社會,「道德」被視為衡量人格的標準,所以,「道德」不像「法律」,在「是與否」的結果之間有很大的出入,而且,有時候「道德」能夠深刻地影響法律的裁決,甚至凌駕於法律之上。

《被囚禁的臺灣》一書充分地評析了這個嚴重的問題。中共戰略高手們完全瞭解東方人的這種習俗,更瞭解臺灣人的忠誠和善良,因此,在所謂「扁案」上毫無保留地利用了臺灣人的善良和忠厚,例如,這一點在中共「情報系統之王」總參二部製造三 . 一九槍擊案的具體過程中就顯露無遺,為了達到政治目的、事件之後的政治操作、輿論控制和謀殺槍擊者的內幕,以及所謂「神探」李昌鈺在圍繞三 . 一九槍擊案巧妙地誣陷陳水扁過程等,已經對所謂「扁案」起到了牆倒眾人推的作用,而且臺灣司法部門趁機對依法裁決中「道德謀殺法律公正」開啟了先例。這是一次可怕的倒退,也是臺灣民主化的一大諷刺,尤其是對中國大陸民眾留下了「民主制度不如專政制度」的極壞影響。

真如《被囚禁的臺灣》評析,「混淆道德與法律的界限,不是用法律的邏輯,而是用道德追訴證明法律追訴的合理性——這是歷史和現實中幾乎所有類型的專制惡法的共同性。而這個特性在臺灣司法系統追訴審判陳水扁的過程中,像禿子頭上的紅斑狼瘡一樣觸目。」

現在大家能夠領略到「道德和法律必須分離實施」的必要性,因為,以道德壓垮法律尊嚴的悲劇不會終止於所謂「扁案」為止,將來在千千萬萬的案子中會扮演隱或顯的各種角色,從這個意義上說,袁紅冰教授向臺灣法學界打開了步入現代法精神的大門。此一舉措對眾多臺灣法學家而言,具有史無前例,繼往開來的重大歷史意義。

第三, 臺灣民主化的大反思

人們常說,「民主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民主是萬萬不能的」。這意味著人類奉為最高精神價值體現的民主制度也有缺陷和不足,但是,至今誰也沒有提出過如何才能完善民主制度並彌補它的不足。

袁紅冰教授曾在《臺灣大國策》中明確而堅定地列出了藥方,也就是「拯救自由」的具體出路,概括為「第一,強化對金錢轉化為政治和社會特權的法律防範與糾正;第二,確立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憲法原則;第三,確立不能以自由之名否定人的社會公共責任的原則或自由以不得違背社會正義為限」。

如同《被囚禁的臺灣》中的詳細評析,中共根據臺灣的民情和國民黨權貴對特權的迷戀,所制定出來的「囚戰略」充分利用了臺灣民主轉型期的很多不完善之處,最典型的是2006年中共通過其長期培育的投共賣臺勢力,慫恿發動紅衫軍運動,污名化陳水扁和民進黨政府,打擊臺灣的建國理想。

另外,國民黨權貴控制的臺灣司法界,又利用臺灣觀念轉變為民主觀念的空間,利用道德來制裁陳水扁,並繼續想打敗李登輝,那樣就充分證明了威權專制回歸的合理性和臺灣民主制度的失敗。

這是袁紅冰教授的發現,這一發現更是臺灣的出路和未來中國民主化的福音。 至今影響世界的「相對論」,也不就是一紙數百字嗎?何況袁教授應用幾十萬字,向臺灣向世界揭開了聽似傳奇,實則一起當代中國智慧高度集中的戰略陰謀。

第四, 未來中國民主化的啟蒙

中共仇視民主和國家被視為私產的觀念一直在延續,甚至顯示出一種準備強加於國際社會的傲慢,因此,臺灣民主化成了中共政府的最大心患和不惜一切代價摧毀的對象,而且中共製定和實施了「囚戰略」,也可以說這個戰略已經成功了百分之九十九,使阿扁入獄等於達到了醜化臺灣民主以及從根本上動搖自由理念的預期效果。

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共所利用的手段建立在臺灣社會的意識形態之弱點上,因此,「揚善棄惡」的社會公德標準容易成為栽培醜化和混水撈魚的土壤,所以,在《被囚禁的臺灣》中所列舉的一系列陰謀的得逞意味著利用了民主化的不完善,也利用了民主意識的不足之處,尤其是威權依戀者的主導下對阿扁的司法迫害達到了令人厭惡的程度。

這是未來中國民主化的必經之路,再加上中共政客們不願意放棄巨額財富和對個人利益起到維護作用的權力,將在未來中國民主化的轉型過程中會設置種種微妙微肖的大戲,《被囚禁的臺灣》一書不僅給大家解析了這類大戲的規則和運行邏輯,也杜絕了未來中國民主化中這類把戲再次成為主導社會公德的可能。

小結

《被囚禁的臺灣》一書中,袁紅冰教授從中共企圖徹底操控臺灣,並消滅臺灣民主制度的戰略高度,詳盡地披露了中共政府製造所謂「陳水扁貪污案」的來龍去脈,以及操縱對陳水扁進行司法迫害的整體過程和具體細節。

《被囚禁的臺灣》一書強調,陳水扁案是二十一世紀世界第一大政治冤案;作為著名法學家,袁紅冰教授從現代法的精神的角度,為陳水扁作出辯護,並論證了陳水扁無罪的五大法律根據,也以令人信服的理由指出:「陳水扁是《中華民國》史上最廉潔自律的總統。」

毋庸置疑,《被囚禁的臺灣》一書將成為千古吟誦的英雄傳奇,更有望成為挽救臺灣民主以及樹立臺灣人民現代觀念的教科書——從而就達到了「為陳水扁正名,為自由的臺灣正名」的最高境界。     

安樂業(藏漢雙語詩人、西藏流亡作家)

2012年10月10日於悉尼。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安樂業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