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協議初定 菲律賓將設國中國(圖)


2012年10月7日,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宣布與南部的回教叛軍達成和平協議。REUTERS

菲律賓政府與南部的穆斯林分離主義組織昨天(7日)達成和平協議,這意味著菲律賓將結束分離主義武裝近40年來的漫長游擊戰。政府與游擊隊長達40年的戰爭已造成15萬人死亡,數十萬民眾流離失所。

據法新社發自馬尼拉的消息,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7日宣布,政府和反抗組織「莫羅伊斯蘭解放陣線」(MILF)達成了歷史性的和平協議,根據這一協議,菲律賓南部棉蘭老(Mindanao)地區將設立名為「莫羅國」 (Bangsamoro)的政治實體,給當地政治經濟復興帶來了希望。

據報導,菲律賓政府與莫羅伊斯蘭解放陣線(Moro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將於本月15日在馬尼拉正式簽署這項協議,馬來西亞首相納吉(Jajib Razak)將作為這一歷史性契機的見證人出席簽字儀式。

阿基諾三世昨天在總統府透過現場直播說:「這項架構協議事關超越彼此的成見,拋開過去的不信任與短視。」

阿基諾三世同時宣布,菲律賓政府同意在棉蘭老島設立名為「莫羅國」的政治實體,取代現有的棉蘭老島穆斯林自治區(ARMM),由少數民族進行自治。

當天,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對菲律賓政府與反抗組織達成和平協議給以讚揚,表示樂見菲律賓政府和最大的穆斯林反抗組織結束40年的武裝衝突。

希拉里在聲明中說:「這項協議見證了各方致力於和平解決菲律賓南部的衝突。接下去的步驟,是確保框架協議完全落實。」

希拉里還表示,美國鼓勵「各方合作,為菲律賓全體人民建立和平、繁榮,提供更多機會」。

棉蘭老島莫羅伊斯蘭解放陣線是菲律賓現今勢力最大的分離主義組織,估計有1萬2000名武裝成員。

菲律賓南部穆斯林原住民自稱為莫羅人(Moro),Bangsa則為「國家」或「民族」之意。

莫羅伊斯蘭解放陣線將「莫羅國」定位為「亞國」,也就是「國中國」,但阿基諾三世宣布時,只稱它將是新的政治實體、自治區,從頭到尾未提及「亞國」一詞。

阿基諾三世指出,新的政治實體稱為「莫羅國」,是因為這象徵棉蘭老島先民的奮鬥。他強調,新的安排可望為棉蘭老島帶來長久和平,而不會違反菲律賓做為完整單一國家的原則。

據報導,菲律賓政府將透過立法程序設立新政治實體,包括修憲及公投在內,一旦新政治實體成立,菲律賓中央政府仍將掌握它的國防、外交、共同市場與全球貿易、貨幣政策、國籍及郵政等功能。

原標題:政府與反抗組織達成和平協議 四十年漫長內戰即將結束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