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片)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除了洪武皇帝的頭銜之外,民間還給他封了不少頭銜,「植樹皇帝」就是其中之一。
朱元璋小的時候,家中十分貧困,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沒有辦法,只好拿起討飯碗、扯起打狗棍四處討飯。有一年秋天,已經兩天沒飯吃的朱元璋餓得眼睛發藍,四肢無力。當他跌跌撞撞走到一個小村莊時,頓時眼前一亮,發現村邊的一處爛瓦堆裡,長著一棵柿子樹,上面結滿了紅彤彤的柿子。朱元璋一見,興奮極了,於是,使出渾身力氣,爬到樹上,來了一頓柿子大餐,這才得以從閻王爺那裡撿回了一條小命。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有一天領兵再次路過那個小村莊,發現那棵柿子樹還在,上面依然掛滿了紅彤彤的柿子。面對此情此景,朱元璋思緒萬千,正是這棵柿子樹,才使自己免於成為餓殍。他仰望著這棵平平常常的柿子樹,緩緩脫下自己的紅色戰袍,又親自爬了上去,鄭重其事地把戰袍披在柿子樹上,並封它為「凌霜侯」,這才依依不舍地離去。果樹救命的經歷,讓這位洪武皇帝實實在在認識到:樹可救荒災,樹可富家國。
朱元璋在他推行的一系列振興社會經濟文化措施中,就把植樹造林列入其中,並納入朝堂的議事日程。同時,制定了具體的定額及獎懲政策。「凡農民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木棉半畝,十畝以上者倍之」,對利用荒地、閑散地種植樹木者實行優惠政策,予以免稅,樹木成材後歸己。而對完不成植樹任務者,根據不同情況給予懲罰。對砍伐、偷盜樹木者,一律加以治罪。他還下令自己老家安徽鳳陽並滁縣等地百姓每戶種兩棵柿樹,不種者要罰。從此,安徽等地廣種柿樹,幾年後碩果纍纍。朱皇帝得知後,龍顏大悅,化裝後進行微服私訪,回來後對大臣們說:「救我命者,柿樹也!凡私自砍伐柿樹者,從嚴論處。」
1391年,朱元璋意圖在將來建造一支從事海上擴張的海洋船隊,在國都南京地區共栽種了近5000萬株梧桐樹、棕櫚樹和漆樹。他預計建造的海洋船隊在他有生之年雖然沒有完成,但最終於15世紀初葉在他的兒子明成祖朱棣手裡完成。
1392年,朱元璋規定,在當時的鳳陽、滁州、廬州(今合肥)等地,每個家庭必須種植200棵桑樹、200棵棗樹和200棵柿子樹。兩年之後的1394年,朱元璋將植樹的義務擴大到了全國,規定每戶第一年種200株,第二年種400株,第三年種600株。年終將栽種數目造冊上報,違者罰雲南充軍。
1396年,在朱元璋的硬性規定之下,在屬於今天湖南和湖北等省的土地上,共栽種了約8400萬株果樹。據歷史學家估計,在洪武年間(1368-1398年),全國的植樹總數高達10億株。如果我們能夠知道,在200年後的萬曆六年(1578年),國家人口普查的全國人口總數都只有約6069萬人,我們就會知道植樹10億株這個數量是多麼值得驚訝了。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