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從資源和環境角度反駁葉檀的人口論

 2012-09-18 12:1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筆者非常高興地發現,一些經濟學家和財經評論員終於開始關注人口問題了。葉檀女士近期在FT中文網提出的幾個支持計畫生育的觀點很典型,值得討論一下。

首先,葉女士的一些人口的數據有差錯。很多人口學家已經指出,中國在1949年後人口快速增長,實際上和很多國家是同步的,中國人口佔世界人口比例並沒有增加。中國現在的人口總人數增長已經非常緩慢,完全是由於壽命延長造成的。進一步看,中國的出生率極低,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生育率不到1.2 (即每個婦女只生1.2個小孩)。即使人口普查的數據有誤差,人口學界的最樂觀的估計生育率也只有1.5. 中國已經和日本一樣成為嚴重少子化的國家,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現在新生兒的比例只有世界的10%,是有歷史以來的最低點。

葉女士在後面兩篇文章中,提到了以下幾個觀點,現在一一反駁如下:

首先,葉女士認為 「貧困群體與高淨值群體傾向於高生育率」,並暗示放開計畫生育會讓窮者多生。如果從全國範圍內看,的確有收入越低,生育意願越高這個現象;但與此同時,在生活方式類似的一群人裡,卻存在收入越高生得越多的現象——這是因為,收入高的人更能承受撫養小孩的成本。在歐洲國家裡,富裕的北歐、西歐國家的生育率就高於相對貧窮的東歐和南歐的國家。在中國,農村人比城市人更願意生孩子,但是不一定窮的城市人比富的城市人更願意生小孩。與十年前不同,今天大多數農村的年輕人,已經在城市裡工作生活。他們未來面臨和城市人一樣的撫養小孩的高昂成本。他們的生育率可能比更富有的城市戶籍人口更低。在臺灣、韓國等東亞地區,幾十年前,他們也經歷了大批農民潛遷入城市的過程,結果是這些人到了城市以後,生育率就被城市人趨同了,如今,他們的生育率很低,不過他們比中國早20年意識到這個少子化的問題,不遺餘力地鼓勵生育。

其次,葉女士還認為「中國能源消耗強度是美國的3倍、日本的5倍」,所以要控制人口。 很有意思的是,同樣的數據,我卻在《中國人太多了嗎?》中用來論證相反的結論。中國能源使用效率低,正好說明瞭中國的能源問題是發展模式的問題,而不是人口的問題。中國只要實現了發達國家一樣的能源效率,就可在不增加現有的能源消耗量情況下,使中國的人均收入再增加3-5倍,接近發達國家水平。而且新能源的技術還在不斷完善,成本還在下降。如下圖顯示太陽能發電和火電的成本趨勢,在今後的十到二十年裡,太陽能發電成本就會接近和低於風電成本。

當然,新能源也可能沒有預料的發展那麼快,那很可能是由於有更加低廉的火電資源,被開發出來。最近新技術使得美國的巨量的油氣岩儲藏得以開發,天然氣價格驟降,專家預測將來美國很可能是個能源的淨出口國。中國也有豐富的油氣岩資源,正在積極組織開發。

由此可見,中國乃至世界的能源供應都是樂觀的。當然開發新能源,例如建設風電和太陽能電廠,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都需要政府有良好的財政狀況。如果中國將來的人口結構嚴重老化引發財政危機,反而會拖累新能源的開發速度。

此後,葉女士又用大量篇幅寫了中國的水資源匱乏和水污染等的問題。實際上, 中國的人均水資源和很多歐洲國家差不多, 且遠高於韓國、印度等亞洲國家。在中國,63%的水用於農業灌溉。中國農業灌溉的利用係數隻有0.4,而發達國家的利用係數高達0.8。 以色列的人均水資源比中國低得多,卻能以其世界領先的滴管技術出口水果,還能出口滴灌技術。如果中國能夠採用先進的灌溉技術,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利用率,就能節省一半的農業用水,徹底解決缺水問題。

另外,在城市裡節約用水的空間也很大。很多工業用水只要肯花成本淨化,就完全可以被再利用。此外,海水淡化技術已經成熟,已經被很多國家使用,而且成本只在每噸在0.5到1美元, 比現在的水價高了每噸1-2元。 葉女士說「中國的沙漠在西部,海水淡化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其實中國的西部如新疆和西藏,因為人口稀少反而是人均水資源較高的省份,人均水資源最低的人口稠密的山東、河北、京津等北部沿海和近海地區。如果其他節水和產水的技術成本太高,這些沿海或近海地區完全可以大量利用海水淡化,所以海水淡化的成本應該是水成本的上限。 水價高了每噸1-2元,中國人承受不了嗎?簡單算筆賬,如果把搞計畫生育的幾百億直接費用,用來補貼北方地區的水費,可能水就不用漲價了。

環境問題不是人口問題,而是一個經濟問題。造污水處理廠、投資清潔能源最終靠的是財力。我們到發達國家去旅遊,哪一個不是山清水秀?就連人口稠密的日本、韓國,如果稍稍遠離大城市,也是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這是因為這些富裕國家,有意願和財力去解決環境問題。有研究表明,在工業化過程中,環境會經歷一個先壞後好得過程。在工業化後期,人們就有財力和意願去解決環境問題。如今,在中國沿海的富裕地區,也可以感受到環境正在逐步改善。當然,中國現在人均GDP還只有5000美元,才剛剛開始有能力和意願去解決環境問題,所以污染還很嚴重;今後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會逐步得到改善。和開發新能源一樣,需要大規模的投入,這就需要雄厚的財力和年輕的人口結構。

「資源環境約束」的觀點很典型,但是經不起推敲。這種觀點過分誇大了經濟發展的資源約束,卻忽視了人口多有分工更細、創新更多、產業集聚等好處;而且「資源約束」這一觀點也完全經不起事實的檢驗。世界上既有人均資源豐富的富國,如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也有人均資源極為貧乏的地區,如日本、新加坡、臺灣地區、香港地區等。事實上,工業化以後,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是因為資源的硬約束而發展不起來的,資源相對貧乏的東亞國家都發展得非常好,反而資源豐富的拉美國家卻發展滯後。 在五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很多國家都經歷了人口快速增長的過程,中國的人口在世界人口的比例幾乎沒有增加, 只是中國由於實行了錯誤的經濟政策,並沒有像亞洲四小龍、日本一樣,人口和經濟同時快速增長。

可見貧富和人均資源無關,人口數量少並不一定對經濟發展有利,但是人口結構的扭曲必定對長遠的經濟發展有確定的負面影響。最新經濟研究還表明,工作人口年齡結構老化以後,年輕人的創業和創新活力大幅降低,整個國家的科技競爭力減弱。近二十年日本經濟的變化,也證明了人口少子化和老齡化對創新的影響,他們的科技創新力明顯下降。中國的人口結構變化之劇烈,是史無前例的,中國將在一代人時間成為世界上變成人口結構倒金字塔型最嚴重的國家,各方面的風險難以預測。計畫生育的支持者們,我們真的還要不顧巨大的社會成本,來增加未來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風險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金融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