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蘇仙得道飛升的傳說(圖)

 2012-09-16 14:5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傳說中的蘇仙橋

西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的一天,郴州城東鴨子塘村一個姓潘的姑娘,到村旁的郴江岸邊浣洗衣裳。正洗著,潘姑娘猛地抬頭看簡一朵與眾不同的五彩浮萍順水飄近,閃現光異彩,煞是好看,潘姑娘既喜歡又好奇,用手去撈,不想手竟被浮蓮根蔓緊緊纏住,總也甩脫不開。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不料這浮萍竟順勢滑進了潘姑娘腹中。過了一段時間,潘姑娘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地懷孕。

轉眼到了惠帝五年,潘姑娘有了十個月的身孕。俗話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這年七月十五日,潘姑娘生下了一個男孩。潘姑娘未婚孕育,大家議論紛紛,閑言碎語很多。為避眾人口舌,潘姑娘的母親只得將嬰兒丟棄在村後牛脾山下桃花洞中。臨走時,潘母指天卜誓道:「該成人,七日之後活生生;不成人,七日之內早歸陰。」到第七日,思孩心切的潘姑娘急忙趕到桃花洞探視,竟看到一幅奇異的景象:一隻美麗的白鶴正張開雪白的羽翅為嬰兒禦寒,一頭健壯的白母鹿正用奶頭給孩子餵奶。潘姑娘始而驚,繼而喜,連忙將這苦命的孩子緊緊摟在懷裡抱回家去。

中國傳統習俗是孩子從父姓,潘姑娘的小孩既然沒有父親,也就沒有姓名。小孩長大入學,沒有姓名不方便,教書先生因此要為他取個名字。先生叫他走出塾館,通報他第一眼看到的景象。小孩剛走出門,就看見有一個人用禾草串魚懸掛在樹枝上,自己卻枕著樹根呼呼大睡。小孩於是將所見情景稟報先生,先生說:「禾草串魚,是個'蘇'字;枕樹而臥,是個'耽'字。你就姓蘇名耽,叫蘇耽吧。」自此,小孩就稱蘇耽。

脾山鐘天地之正氣,山靈水秀,風景佳好,山中多有神仙異人出沒。一天,蘇耽入山砍柴,忽然遇到一位老仙翁。老仙翁十分喜愛蘇耽的聰慧孝順,傳授了仙術給蘇耽。這仙術能隱其身,變化莫測.蘇耽學會後試了一下,砍刀不磨自利,柴擔舉重若輕。從那以後,圍繞著蘇耽就發生了許多奇情怪事。如蘇耽與同伴放牛,別人的牛桀傲不馴,唯蘇耽的牛老實聽話,似通人意。傍晚,蘇耽想回家,那牛不用驅趕就自返歸途。又比如,山中白鹿本來膽小見人就逃,但蘇耽卻能靠近白鹿,騎上鹿背。白鹿馱著蘇耽飛奔於峰巒溝壑,安穩如馳平地。更怪的是,每逢騎鹿馳驅,在蘇耽的眼裡.胯下的白鹿竟化作了一條神龍。

蘇耽非常孝順母親,有一次正在吃飯,蘇母無意間說想吃便縣(今永興)的特產鮓魚(油鮓魚)。蘇耽一聽,放下琬筷就出了門,眨眼功夫,蘇耽就提了一對鮓魚回來。蘇母問:「郴縣也有鮓魚嗎?」蘇耽答:「我是從便縣買來的。」蘇母覺得很奇怪;又一次,蘇母患病不思飲食,蘇耽問娘想吃什麼,蘇母說:「我想吃的只怕是想得到卻吃不到。」原來蘇母想吃湘潭名產臭豆腐乳。怪不得說想得到卻吃不到了;湘潭離郴州近七百里,常人注返需兩個月時間。

母親有病需要照應,如何能盡快取回臭豆腐乳呢?蘇耽在門外沉思間,忽然遇到曾向他傳授仙術的老仙爺,告訴他白鹿洞通湘潭,只要日出前入洞.日落前就可從湘潭打個來回,出洞而歸;第二天,蘇耽按照老仙翁的指點,果真買到了湘潭臭豆腐乳,並在當天傍晚趕回了郴州。蘇母高興之餘,卻不相信蘇耽真的到了湘潭.兩月後,蘇耽的舅舅來看望蘇母,說起曾在湘潭看見過外甥的事。蘇母這才相信蘇耽真的到過湘潭,於是更加驚異,自此,蘇母認定蘇耽不是凡人。 

蘇母久病不癒,蘇耽憂心如焚,暗中祈禱菩薩,願意自己代母受病,只望母親早日康復,蘇耽的孝心感動了神靈,夢見仙人授意說:「牛脾山頂古樹鮮桃,吸日月之精華,已成仙果.摘食之,可癒治母病。」又告誡道.「只是仙物不可妄求。一而三、再而四,七顆足矣,切忌多貪」。

蘇耽十二三歲時,已是一名品術皆優的少年郎中。有一天,他到牛脾山採藥,忽然聽到有人叫他的名字,蘇耽直身一看,原來是傳授仙術給他的老仙翁。老仙翁傳詔道:「爾今仙道已成,勿再依戀塵世。吾今奉命傳詔,三天之後就是你升天之時。」蘇耽拜謝說:「非我依戀塵世,只是我若升仙離去,母親無人終養。」老仙翁遞過一件石匣,說:「有此石匣,但可無憂。只是天機不可泄露,此匣萬萬開啟不得,切記。」老仙翁傳詔已畢,飄然而去,蘇耽也收拾藥簍懷揣石匣返回家中。

漢文帝三年(公亓前177年)五月十五日,是蘇耽成仙升天的日子。蘇耽一早起來就劈柴禾,掃庭院,又將水缸挑滿。這是最後一次侍奉母親,他想竭力多做些事。挑水時,他看見了倒映井底的南天門,且隱隱聽見裊裊仙樂聲,知道行期已近,於是整衣撣塵等候仙侶。忽然紫氣西來,氤氳縹緲中,十隻仙鶴迤邐降落在蘇家庭院。蘇耽急忙入宅含淚向母親辭別:「耽已成道,受命將升,仙仗臨門,不得終養。」蘇母雖然捨不得與兒離別,但知道天命難違,不可強留,於是哽咽唏噓說:「兒走後,娘何以為生?」蘇耽將老仙翁授給的石匣捧送到母親手中,說:「有需必得,慎勿發也。」又說明年郡有疫,可取庭前井水枯葉救之。蘇耽辭母出門,忽聞仙樂齊奏,又有異香瀰漫,蘇耽騎上仙鶴,旌幢和群鶴簇擁著他逶迤騰空而起。

蘇耽升仙的第二年,郴州果然暴發瘟疫,來勢迅猛,八方蔓延,不分男女老少,均受染髮病,病死無數。一時間,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鄉親們在此劫難中,自然想到蘇耽,可蘇耽已經成仙升天而去子:於是轉而來求蘇母。蘇母便按照兒子的囑咐,凡來求醫者,每人賜給院內井水一升,桔葉一片。說也真靈,病人服後,無不迅速痊癒。消息傳開,前來向蘇母求醫討桔葉、井水的很多,可桔樹上的葉子和井中泉水並不見少。原來,蘇耽成仙,仙氣飄溢,桔樹招收了仙風,有了靈性,人每摘一葉,樹就會自長一葉。泉水吸收了仙氣,也有了靈性,人們每舀一升,井水就自湧一升。由於有足夠的桔葉井水,郴郡的瘟疫終於得以平息。自此,「橘井泉香」這一典故就流傳下來,並傳遍全國及日本與東南亞等國。

蘇耽無父而生,自幼由母親一手撫養長大,他把母親的養育之恩銘記心上。又因未及報答,少年即成仙道,以至永訣慈母。所以蘇仙雖身在天界,思母之心卻與日俱增,常常溜出天庭,來到蘇仙嶺上,朝西南翹首眺望,期盼看到母親的身影。嶺上的松林也深受蘇仙孝心感染,每當蘇仙望母,它們也一同傾身西南,陪伴蘇仙尋覓母親天長日久,積而成勢,蘇仙嶺的松林無論老樹新枝,總是傾向西南。世人感慨蘇仙孝感草木,感嘆嶺上松林善解人意,就將這片松林稱為「望母松」。 

来源:網路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