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

南京是一座充滿悲情的城市。

這裡有馳名於世的總統府,也有氣勢宏偉的中山陵。在國民黨的總統府,看不到昔日執政黨為國為民群英奮進的工作場面,倒是可以欣賞到總統府的庭臺樓榭,花草水石,無處不映寫著歷史的曾經,有人在這裡為國家的治理和未來工作過,他是誰?一個人還是一群人?個體還是組織?有時,我們緬懷「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卻要截然否決孫中山先生創立的中國國民黨,這真的讓人很困惑。不可否定的是李宗仁指揮的臺兒莊戰役,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大捷,今天的臺灣,在國民黨的統戰下,精神文明和物質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臺灣,不是巨龍,卻早已是騰飛的亞洲四小龍之一。

我循著中山陵,緩緩踏上那三百九十二個台階,見到碑亭,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闊約12米,高約17米,一塊高約9米的碑石上刻著由當時國民政府四大書法家之一譚延闓手書的「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鎏金大字,字體渾厚有力,給人以沈重雋永的滄桑感。孫中山的離世,作為國父,離我們而去了,最悲痛的人是誰?「解放戰爭」後期,蔣介石曾想將遺體遷往臺灣,但由於爆破墓穴勢必會損壞遺體,因而作罷,終於使遺體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內。從這裡記載看出,除了孫中山先生的家眷,就是國父遺志的繼承人了,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以及無數的前來紀念的群眾和百姓,當然也包括共產黨。

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祭堂建有三道拱門,門額上刻有國民黨元老張靜江手書的"民族,民權,民生"橫額(代表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祭堂的門楣上刻有孫中山手書「天地正氣」四字。具有現實意義的是,孫中山的紀念陵園,更加如其設計風格,像一個警鐘,敲在太平盛世的今天,每天都在訴說一代偉人的治國初衷......

南京也是一個傷痛的城市。

自古秦淮兩岸的夫子廟,記錄了多少趕考生失意的懊惱和悲傷,夫子廟外圍的燈紅酒綠,洗盡多少鉛華,最終成了一條繁榮的步行街。

朱元璋的大墓,在碎石鋪滿的盡頭,靜靜地沉睡在山包地下,在地下宮殿裡,沉寂的守望著他曾經的帝國,山坡上,一直可愛的栗色野貓親切地走過來和我們打招呼,用它溫暖的後背蹭噌我們的腳跟,然後旁若無人般的遐寐養神起來。看來,它的生存狀態不錯,諾大的陵園,鳥兒到處安家,貓兒的天然食物到處都是,不富態才怪呢。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那裡記載了一段屈辱的歷史,記載了一座城市的地獄火光,南京,而由此變成了一個特別的城市,一個被屠殺過和血洗過的城市,南京,是一個讓人覺得沈重的城市。

怎樣才能卸掉這份沈重?答案正相反,那就是永不忘記這份屈辱。逃避和忘卻都不是解決的辦法,不適當的解決方式只能把痛苦延長的更深。南京是一座敏感的城市,它像耶路撒冷的哭牆,時時矗立在我們的記憶深處。

之前,我從來沒有到過南京,但我如此地熟悉它。

本文留言

作者梅子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