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華民族固有的優良精神萬古長青

作者:鄭酋午  2012-09-08 02:0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世代相傳的優良精神,比如,法蘭西民族有自由、平等、博愛和人權等法蘭西精神。中華民族與世界各偉大民族一樣也有優良精神,這種優良精神一直都在鼓舞著中華民族前進再前進,從漢代以後,中華民族只要是統一時期,都是農業社會裏的世界超強國家。只是從近代以來,我們落伍了。我們落伍不是我們中華民族固有的優良精神不行而是在歷史時代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我們不能在堅持中華民族優良精神的同時跟著時代一起前進,拋棄已經不符於時代的精神,吸收或創造符合於新時代的新精神。數千年來,中華民族在發展的過程中,創造和積累了許許多多的精神,在這些種類繁多的精神中,從現在來看,雖然有許多精神已經過時,放在現代條件下來已很明顯能看出其中的錯誤,比如,專制主義、人治、等級論,等等,但我們也不能不看到中華民族固有的精神中有許多就是放在現代條件下也屬於正確的東西。這些正確的精神具有超時代的特點,被稱為超時代精神,這種精神一定會萬古長青。

(一)何謂中華民族固有的優良精神,「仁愛」是也。

「仁愛」是中華民族固有的優良精神,數千年來,對中華民族影響很深,中華黃帝建國時就以「仁義」治天下,發展到孔子時,孔子把「仁」的內容系統化構成仁學。

「仁」字在《論語》中出現109次,其涵義寬泛而多變。但「仁」的最本質的規定則是「愛人」(《論語·顏淵》)。孔子的仁學思想始於親卻非終於親,通過對「仁」作為一種普遍化親情的解釋,孔子把仁看成人類的本性,是生命的意義,比如,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孔子還把「仁」概括為人的最根本的品德和衡量人是否有道德的最高標準。孔子說,人只要能做到恭、寬,信,敏、惠這五點,就可以稱之為志士仁人。孔子的仁,不是一種空虛的理論,而是人人都可以實踐的德行。

其實,世界各優秀民族其先哲發明的學理大多都提倡「愛」,《聖經》與《古蘭經》都講「愛」,但中國的孔子講的「愛」在來源上跟它們不同,《聖經》與《古蘭經》講的「愛」來源於神(上帝或真主),人間沒有愛與公義,孔子講的「愛」來源於人類內心。因為孔子不信神鬼,他常說,不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遠之。從人類發展的實際情況看,現在科學發達,信鬼神的人已不多,所以,我國孔子講的仁愛既比《聖經》與《古蘭經》講的「博愛」早又比它們講的實際。

從現在看來,這是我們祖宗的高明之處,但有些人偏要信邪,不信祖宗的好東西。比如,中國歷史上的馬克思主義者,不信仁愛,就信階級鬥爭,從1927年殺到2002年,開頭是國共兩黨之間相互殘殺,1949年中共執政後先殺「反革命」,後殺知識份子,殺到知識份子下跪喊萬歲,以後在中共內部自己殺自己,再後來就是殺學生和法輪功。中共信了馬克思主義這一「邪教」,走火入魔,「階級鬥爭,你死我活」這樣的思想支配大腦焉有不瘋癲的?中華文化好好的,非要鏟掉,搬來什麼馬列主義,實行馬克思主義化,其結果是我殺你你殺我,殺得中華天下幾十年不安寧。現在馬克思主義不靈了,有些人還是不信中華民族文化中好的東西,又要來什麼全盤西化,全盤基督教化。當然,西方好的東西,比如,」自由、民主、法治和人權」這些普世價值我們要學,但不好的東西我們有必要學嗎?比如,自由主義主張的」換妻群交」有必要學嗎?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我們先人發明的普照人類的」仁者愛人」思想,團結互愛,不分階級、階層、民族、種族等,只要人人付出一點愛中國和世界都會更加美好。

仁愛實際上是實行民主憲政的心理基礎,民主憲政絕對不可能在刑事犯成堆的監獄中和中學裡的極差的班級建立起來,為什麼?因為前者不善後者之善還沒有挖掘出來和培養起來。所以,學習孔子整理成系統學理的仁學在今天以及將來還有意義。

(二)何謂中華民族固有的優良精神,「正義」是也。

「正義」也是中華民族固有的優良精神,中國的正義觀在孟子的學說裡表達得最充分。孔子也論"義",他的"義"是一種社會道德規範,在"義"、"利"兩者的關係上,孔子把"義"擺在首要地位。他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孟子的學說突出「義」字,他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大凡在義利衝突,必作選擇時,孟子是取先公義後私利的立場,但並非不顧私恩、私利。孟子不否定利益財富,他要強調的是不能只講利不講義。孟子還強調,做為人不能失去尊嚴,與其喪失人的起碼尊嚴而苟活,毋寧為保持人的尊嚴而死去。孟子論「義」的範圍涉及生存權、「制民恆產」論,涉及養老、救濟弱者與社會保障的制度設計及其落實,涉及教育公平,平民參與政治的制度安排及作為村社公共生活的庠序鄉校,涉及尊重民意、防止公權力濫用的思想及革命論,等等。

孔子「貴仁」,並且強調「克己復禮為仁」,強調「仁」與「禮」的有機統一,孟子繼承了孔子「貴仁」的思想,但不突出強調「禮」,而是格外突顯「義」。孟子把義比作「人之正路」,在孟子看來,「義」是自覺地對自己的情感和行為加以限制,出於羞恥感而有所不為,自覺控制自己不去做道德上不適宜的事。正如孟子所說的「人皆有所不為,達之於其所忍,義也。」(《盡心下》)

孟子說「仁義禮智根於心」(《盡心上》)。孟子說:「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告子上》)「義」是「理」,是「心之所同然者」,是普遍的道德理性,肯定心具有理義也即肯定人具有內在的道德觀念。

正義問題,現在仍然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可是我們的祖先在五千多年前中華黃帝建立國家的時候就把正義樹立為立國原則,孔孟在兩千多年前也就更系統地討論了這一問題。我們祖先以及孟子的學說雖然不可能解決有關正義的所有問題,而且正義問題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充實其內容,但由此卻可知,中華祖先是多麼的有智慧和多麼有洞察力,能夠超前提出今天及未來人類仍然需要關注的問題。

正義問題雖然中共的「官學」——馬克思主義也有涉及,但是,馬克思主義的主張和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及措施卻無法使社會達到公平正義這一目標。從現在看來,馬克思主義的「正義」理論是邪惡的,它認為,資本家剝削工人,是非正義的,所以無產者應該團結起來結成政黨——共產黨,通過暴力革命奪得政權並利用政權的力量剝奪他們的財產,如遇反抗就從肉體上消滅他們,建立起有計畫的公有制經濟。這種邪惡的「正義」理論其錯誤主要是:(一)資本家與工人的關係是在社會發展中的競爭協同關係,資本家與工人共同創造的生產利潤如何劃分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應通過法治來解決而不應通過暴力革命來解決,當時的情況是,資本家對生產利潤的過多佔有應屬於道德問題而不是刑事犯罪問題,不能通過非法治的方式來剝奪財產更不能從肉體上加以消滅;(二)馬克思時代以及後來的資本主義社會已經是民主社會可以通過自由選舉獲得政權,這個時候鼓吹通過階級鬥爭和暴力革命奪權已經是一種罪惡;(三)社會主義建立後不僅缺乏效率不能維持社會運轉而且由於政治上的專制致使政治特權不斷滋生,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公平正義。

現在,羅爾斯認為只有在民主自由之下才會有正義,這當然是對正義內容的發展,我們在學習正義理論時也應該隨著時代一起前進。我們的祖先已懂得正義的重要性,正義也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固有的精神,並在五千多年前把正義樹立為建國原則,要是沒有馬克思主義的入侵我們中華社會必定會是充滿浩然正氣的社會。可是,現在的中國社會烏雲瘴氣,官員腐敗不堪,權貴橫行不法,特權氾濫,根本就沒有公平正義,當然,這些都是一黨專政制度造成的,我們必須建立起民主憲政制度,為正義原則的實現創造政治環境,以便使到我們祖先提倡的正義精神能夠在中華大地重新發揚光大。

(三)何謂中華民族固有的優良精神,「伐無道」是也。

中華民族向來是以仁義治天下,「仁義」已成為偉大的中華道統,「仁義」表現在政治上就是孟子提倡的「行仁政」。按照我們祖先的看法「行仁政」就是有道,就是「王道」政治,不「行仁政」就是「霸道」政治,發展到至極就是暴政,暴政就是無道,無道就必須討伐,這就叫「伐無道」。

「伐無道」其實也就是反抗暴政。中國儒家的說法是"無道者,天之所誅也,人之所讎也。""無道與不義者存,是長天下之害。""守無道而救不義,則禍莫大焉,攻無道而伐不義,則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聖王攻伐。""大為無道不義,所殘殺無罪之民者,不可為萬數,聖者當伐。""以有道師伐無道,曰仁。"什麼叫無道?儒家的說法就是"謂無道是殺無罪之民。""子之在上無道,據傲荒怠,貪戾虐眾,恣睢自用也,辟遠聖制,謷醜先王,排訾舊典,上不順天,下不惠民,徵斂無期,求索無厭,罪殺不辜,慶賞不當。"

儒家從來沒有對政權的盲從,國家及其執政者,在儒家看來,從來不是儒家倫理的最高標準,孔子將終極標準確定為「禮」和「仁」,孟子確定為「仁義」。即使是董仲舒,也是以「天」作為這一最高標準,「天」與政權的關係,是政權順從於天,而非反之。宋明心、理之學分門別立,到黃宗羲將理、氣、心合為一體,至此,實際上儒家理想的政治結構已經成型:在內心為天生良善的惻隱之心,外發為合乎「禮」的「仁」、「義」精神,上升至制度層面是契合於「道」的行「仁政」的制度,「道」是國家行政的最高準則,「道」上合天理,下基人心。但不合於「道」的政權當如何呢?孟子講解的最為透徹,「邦無道,天下共伐」,「君無道,伐之」,「聖王攻伐。有道伐無道,解民於倒懸,天地經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孟子的核心意思就是否認不合於「道」的政權存在的合法性,對於這樣的政權,天下有「伐之」的權利和義務。

孔孟的「伐無道」思想與西方的「人民有反抗暴政的革命權利」的思想是一致的。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舉起的革命大旗沒有任何人能夠否定和撕毀,當然,美法革命者看得比孔孟高,他們「伐無道」追求的是制度的變革,由專制變為民主憲政。孔孟的革命只是換一群人,沒有想到改造制度,所以,孔孟的「伐無道」最終也解決不了問題。

今天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可以在「道「中加進新的內容,當今「道」的核心指向應該是對人權和公民基本自由的尊重,人類文明發展的規律與邏輯就是不斷的強化對個體權利的尊重,不斷強化旨在對個體自由和個體經濟、政治、社會權利加以有效保障的良性民主憲政制度,遵循這一邏輯,就是要「講理」,國家與政權必須以「講理」的精神去決定自己的政策與制度、選擇自己的行為、正確理順與公民的關係,所以,在當今時代一切違背人類文明發展的基本邏輯和否認普世價值的政權,都是「無道」的政權。當今中國權貴橫行、官僚腐敗、特權氾濫、人權無保障等等,已經是很無道的政權,當有被伐之理,因為孔子說"有道伐無道,天理。"

(待續)

2012-9-3

来源:來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