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指數,還是自由指數?
評價一個政府,是看(國民)幸福指數還是看(國民)自由指數?比如我們知道,通常會用GDP的增長來評價經濟成長,以此來說明或者評價各國的發展以及政府的成敗。
鄧小平有一句話,所謂「發展就是硬道理」。長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以GDP增長而居功自傲。確實,在世界經濟動盪的當下,沒幾個國家能像中國那樣,連續幾年「穩定增長」。可是矛盾的是,經濟大幅增長的同時,反政府的抗議事件卻此起彼伏,老百姓不滿意程度反而卻越來越高。據統計,中國每年的群體事件接近一萬件了。老百姓甚至嘲笑政府的GDP的計算,是「雞屁股」。
如果不用GDP作為指標,那麼用什麼數據來衡量政府的優劣呢?是國民幸福指數麼?那麼,幸福指數又是指哪些參數?如何調查?按照常識理解,與幸福有關的參數,最基本的是健康和壽命,比如,人均壽命的長短,嬰兒死亡率高低。還有就是人們對生活水平的滿意程度,包括衣食住行。
再有教育,收入,家庭關係,人際關係,工作壓力,生存的環境(治安和環境),成就感,正義感,再有就是,精神上的追求(信仰)等等,這些統統都與人民的幸福息息相關。現在,在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大潮下,大部分國民的生活有了改善。但我們還是不免聽到許多窮人的抱怨,有的人甚至懷念荒唐的毛時代,追求那種所謂的財富均等,無憂無慮,物質匱乏,精神單一的生活。當然還有一些人,物質上很富有,但精神上極度空虛,煩惱,工作和家庭上壓力很大,他們也感到不幸福。
那麼,究竟是不是可以用客觀數據來說明國民的幸福指數呢?公共政策的優劣,可不可以參照國民幸福指數的標準來評價呢?
如果按照我們先前提到的那些指標,比如健康,壽命等進行評價,那麼,為了公眾的健康水平,政客就可以制定出全面禁菸政策,甚至還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因為,至少從醫理上分析,禁菸是可能幫助提高人均壽命的。於是有人詼諧地說,要延長人均壽命最好的辦法是,把人冷凍,冷藏起來,保質保鮮。
而一旦把提高幸福指數作為政治正確,來輔助政策的制定的話,那麼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免費住房,免費食物,保證就業,生活補貼等等福利政策,都會接二連 三的出臺,政府也會因此龐大起來。大量的福利政策即將付諸實施之時,窮人的幸福程度會迅速提高,因為生活似乎有了保障。隨之,他們對政府的依賴程度會逐步加重,個人在事業上奮鬥的意志也會隨之消減。因為,失去了獲得財富的激勵,反正努力和不努力都可以旱澇保收,不再需要辛苦地勞作,如何享受生活才是最為重要的。顯然這是不可持續的。這段時間,我們看到歐洲那些老牌的福利國家,正在陷入經濟困境,政府的債券還不了。現在政府要取消部分福利,可老百姓不願意 了,紛紛上街抗議。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人還在羨慕歐洲完美的福利制度,如今歐洲人好日子到了頭,子孫後代將揹負巨額的債務。國家經濟陷於停滯,社會動盪不安,世界經濟也受到了連帶影響。
幸福感是主觀的,每個人對幸福有著不同的理解。西方人說朝鮮民眾生活的水深火熱,但去朝鮮調查,他們的民眾自認為很幸福,很美滿,還希望南韓的同胞們能夠像他們一樣生活。雖然我們可以通過某些常識性的指標,對國民的幸福指數進行調查,從而做出模糊的判斷和稍微客觀的評價,但我並不認為調研的結果,可以作為政府制定政策的參考資料。
對國民幸福指數的社會調查,將不可避免的使政策制定者陷入群體主義陷阱,從而謀取不實在的社會公正。經濟學家哈耶克曾批評社會公正的主張。但,政府及其政客,卻在競選中,需求民意支持時,通過強調社會公正來換取選民或者公眾的多數支持。
當然,我認為最不懷疑社會公正的國民,莫過於朝鮮人。也許我們會說,他們被政府宣揚的主體精神洗了腦,失去了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力。但不可否認,作為旁觀者,我們無法猜測定朝鮮人所說的幸福,是出於畏懼,還是他們真實的感受,正所謂「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幸福與個人的價值觀是息息相關的。價值觀不同,偏好就不同,實現幸福感的標準就不同。我認為我如果月入3萬,就知足常樂了。可是,別人月入50萬的還在拚命掙錢。你帶5歲孩子去吃千元的自助餐之後,你問他最想吃的是什麼,他可能回答的是棒棒糖。我以為聽一場古典音樂會會很滿足,可是朋友一刻都坐不住,想去看一場球賽。
因此,政府除非以獨裁方式進行壓制和脅迫,進行統一地洗腦,否則凡是有自由意志的人,他們之間幸福觀差異是很大的。也就是說,政府一刀切的政策,必然會傷害一些人的情感。比如說,滑板愛好者喜歡冒險,儘可能地去嘗試的更花樣技巧,當然免不了要跌倒,受傷。如果政府像大家長一樣,以安全和健康為由,禁止滑板運動,那麼這些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樂趣。政府當然還能以同樣的理由,禁止人們吸菸與喝酒,禁止大家吃不健康的所謂垃圾食品,以及容易導致肥胖和糖尿病的軟飲料,政府也可以禁止人們行走時聽耳機,防止出現不必要的交通事故,或者禁止人們的登山運動等等。
顯然,這樣的政策聽起來就很荒誕。既然人的價值觀和興趣偏好如此大相逕庭,不能用國民的幸福指數來評價政府及其政策,那麼到底用什麼來評價政府的政策呢?還是用「雞屁股」。
其實,我認為我們往往會忽略三個原則,即作為憲法要保障的,個體的三大基本權利,所謂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
假設政府準備推出一項措施或政策,比如建設和開發基礎設施,即使該措施有利於提高GDP,但如果這項措施,通過暴力或非法的手段,強拆了某位公民的住宅,而法院不能公正地捍衛這位住戶的利益或者說財產權,我們認為這個措施就是很野蠻的行為,即使這個決定是多數人的意見,即使是建立在民主之上,所謂多數人投票決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它缺乏了正義,違反了憲法捍衛個體權利的原則。政府的濫權,侵害了他人的基本權利,並且使用了暴力。因此,無論這項政策或者措施,會使得多數人幸福感得到提升(比如,提高了當地人的就業率以及交通的便利等等),但這都是出於功利主義的考量,而不是出於最根本的捍衛個體基本權利原則。
同樣,政府通過強制或脅迫的手段迫使孕婦墮胎,就像之前眾所周知的鎮坪殘害胎兒的慘案,一位年輕的母親被計生人員灌了迷藥,然後被強制的人流,小孩夭折。顯然,這是通過政府暴力,侵犯公民的生命權和自由權。計生政策本身不是保障人的自由,而是限制人的自由,是統治和規範人的生活。政府是在踐踏公民自由的基礎上,再主張所謂的法理和道義。憲法和法律主要是約束政府暴力的,不是約束老百姓基本權利的,恰恰相反,憲法和法律是保障公民自由的工具,不是政府的統治工具。
因此,我認為評價政府及其政策,至少有這三個原則。評價政府,我們應該看他們是否在儘可能的保障人的自由,而不是限制人的自由。有人說,憑什麼政府一定要尊重這三大權利的基本原則呢?比如,朝鮮人就認為,國家和集體的利益高於個人的權利。
我們必須承認人是先於社會和政府,更先於國家出現的。沒有了人和家庭,所謂的社會,政府,國家,都會成為空洞的東西。所以說,如果人在沒有國家,政府外部 暴力壓制之下,人會怎麼決定才是關鍵。比如說,被綁匪綁架的人質,為了生存他可能會暫時地,或者策略性地與綁匪配合,對付前來營救人質的警察。作為理性的 人,他不可能熱愛綁匪,本質上,他是為了在這種特定的條件下求得生存。
事實上,朝鮮的社會就是建立在政府高壓,信息封閉的基礎上的。朝鮮人沒有自由出入國境的可能,很難接觸和瞭解外部的世界。他們生下來就得接受這樣的生存環境,政府讓你怎麼做,你就得服從。他們甚至連穿衣,說話都在政府的監控之下。倘若沒有政府的高壓和洗腦,朝鮮國民的價值觀,會更符合人的根本理性,也就是趨向自由的本性。
論語裡有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沒有人不嚮往自由的,會有人天生就喜歡被束縛著手腳被關進牢籠嗎?沒有人不想存活下去,這是人的根本理性,理性人不可能會樂於被別人傷害;沒有人願意自己的財產被別人奪走,否則天下的強盜和小偷,就不是惡人了。推己及人,權利的邊界就有了這三條具備最根本的正當性。能否保障這三條,也成為政府是否正當和是否合法的基礎。
很多人不理解在1997年的時候,那麼多香港人都想要移民英國,加拿大。為何不願意中國人被中國人統治呢?怎麼不愛國了呢?這實際上,又回到了政府的問題,如果他們留下來,面臨的政府可能就不同了。
今年6月22日,茅於軾曾發了這樣一條微博:一塊土地在中國版圖內。現在歸了外國,但是那裡的人民生活更自由了,收入也增加了。你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如果 以國為本,答案是不同意;如果以民為本,答案是同意。我贊成以民為本。當國家利益和百姓的利益不一致時,國家的利益要服從百姓的利益,國家應為人民犧牲,不是人民為國家犧牲。過去皇上教育我們則相反。
不難看出,茅於軾看待政府的原則,也是以個體的基本自由權利是否得到保障為基礎。能保障個體自由的就是好政府,無論它是本民族,還是外來政權。
第二天,信力建在新浪微博回覆道:曾經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它的公路是中國的3倍,發電量是中國的9倍,工業產值是中國的13倍,它最大的城市有著東方魯爾的美譽,它的國民享受著大大優於中國的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服務,在它國門前等著移民的中國人排成長龍,它的電影流行於遠東各地,它英勇的軍隊正同友軍一起解放南京,它的名字是滿洲國。
信力建暗示,如果按照只從經濟發展來看,大日本帝國政府也是好政府。顯然,這是在反諷中國政府的以經濟發展作為合法統治的依據,而忽視民眾真正需要的個體自由權利。
獨立宣言說的天賦人權,即所謂生命權,自由權,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
追求幸福的權利,卻不是得到幸福本身。個體的幸福感是主觀的,政府和國家是無法幫你保證的。除非,政府規定什麼好什麼是幸福,然後每人一份。顯然,這時的國家會變成為保姆國家,或者是警察國家。
所以,談國民幸福指數,不如談「追求幸福」的權利,不如說解除限制個體走向成功的枷鎖。只要你不傷害他人的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你有權利去追求自我的成就和幸福,這才是自由。
企圖通過政府的權力來保障國民的幸福,結果是,他們既沒有自由,也沒有幸福。只有限制政府的權力,保障個體的基本權利,文明,進步,繁榮,自由的社會,才有望實現。
富蘭克林說:「哪裡有自由,哪裡就是我的國家。」他不是說,哪裡有幸福,哪裡就是我的國家。道理很簡單,沒有自由,何來的幸福。我們不要指望台上的政治人物,給我們分發「幸福」。因為他們每發出一份幸福,就有一部分人為之套上枷鎖。財富並不是他們創造的,他們只是在享受再分配權帶來的利益。
回到開頭的問題,我們已經有了答案,評價政府及其政策,最重要的看國民的自由指數,而不是國民的幸福指數。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