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曾經的那些風俗習慣日益遠去:七夕(5)

 2012-08-21 14: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三十五、金‧晒書翻經

三伏朝爽晒書篇,庵院翻經結善緣。近事信女樂相助,願修來世福壽 全。《爾雅翼》卷二:‘荊楚之俗,七月,曝經書及衣裳,以為卷軸久則有白魚。’魏晉時代在七月七日晒書,後改為六月六日三伏時晒書。《燕京歲時記》:‘京 師於六月六日抖晾衣服書籍,謂可不生蟲蠹。’清潘弈雋有《六月六日晒書詩》。

三十六、唐‧蛛絲乞巧

七夕織女賜新妝,挑來蛛絲盒中藏。明朝結成玲瓏網;試比阿誰稱巧娘《荊楚歲時記》:‘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採縷,穿七孔針,或陳 幾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喜子即指一種小蜘蛛。唐劉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盤濕,花上乞得蜘蛛絲。’杜甫在《牽牛 織女》詩中也寫過這種風俗:‘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宋代《東京夢華錄》:‘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

三十七、宋‧穿針比巧

供 果焚香祝新秋,庭中比巧月如鉤。年年閨閣乞織女,男兒何曾求牽牛周處《風土記》云:‘七月七日,其夜灑掃庭中,露施幾筵,設酒脯時果,散香粉於筵上,以祀 河鼓(即牽牛也)織女。’唐詩人祖詠《七夕乞巧》詩云:‘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向月穿針易,迎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旦試 相看。’穿針乞巧者,或穿七孔針,或穿九孔針,用一根彩線連續穿過為巧。《醉翁談錄》:‘其實此針不可用也,針褊而孔大。’

三十八、宋‧供摩侯羅

捏 塑彩畫一團泥,妝點金珠配華衣。小兒把玩得笑樂,少婦供養盼良嗣。《東京夢華錄》載:‘摩侯羅惟蘇州者極巧,木瀆袁家所制益精。’宋代蘇州虎丘有玩具市 場,被稱為‘虎丘耍貨’,包括泥娃娃、泥美人,彩畫鮮妍,製作精良。杭州西湖玩具,被稱為‘湖上土儀’,有泥孩兒、鶯歌、花湖船等。《夢粱錄》載:‘內庭 與貴宅皆塑賣磨喝樂,又叫摩睺羅,孩兒悉以土木雕塑,更以造彩裝襕座,用碧紗罩籠之,下以桌面架之,用青綠銷金桌衣圍護,或以金玉珠翠裝飾尤佳。’宋許棐 ‘泥孩兒》詩云:‘牧瀆一塊泥,裝塑恣華侈。雙罩紅紗廚,嬌立花瓶底。少婦初嘗酸,一玩一心喜。潛乞大士靈,生子願如爾。’
 

三十九、清‧丟巧針

佳 節女兒約諸鄰,迭將水碗丟巧針。日光照得龍梭影,繡出鴛鴦如意君。《燕京歲時記》:‘京師閨閣,於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 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謂之丟針兒。’或名丟巧針。清代詩人吳曼雲《江鄉節物詩》:‘穿線年年約北鄰,更將余巧試針 神。誰家獨見龍梭影,繡出鴛鴦不度人。’

四十、清‧拜魁星

七夕女兒祝織女,男士廟中拜魁 星。佑我科舉登榜首,供神豬頭代三牲。清代Taiw風俗,七月七日,婦女忙於拜織女,而男子則忙於屠狗祭魁星,魁星為點取狀元之神,祭拜它以求科舉高中, 官運亨通。清鄭大樞《Taiw竹枝詞·七夕》詩云:‘今宵牛女度佳期,海外曾無鵲踏枝。屠狗祭魁成底事,結緣煮豆待何時。’錢琦《Taiw竹枝詞·拜文 昌》詩云:‘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裡拜文昌。橋填烏鵲星聯鬥,天上人間各自忙。’當地人稱織女為‘七娘’;文昌又稱文曲星,掌管文運之神。

来源:網路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