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舉國體制就是全民「讓球」(圖)


為了避開提前與本方隊友在淘汰賽中相遇,倫敦奧運會羽毛球小組賽最後一輪比賽中,中國組合在與韓國組合消極應戰,被取消奧運會參賽資格。

假打、假摔、讓球、棄權,這在體育比賽中並不是新聞。其中有些屬於商業收買,但是更多地發生在中國等競技體育市場化並不發達的國家。為了國家利益,教練或領導會告訴隊員讓出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安排。這也不需要太多的說服工作,一則是一種傳統,二則運動員都是國家出錢出力培養出來的。少數公開挑釁這個規則的運動員,無論外部世界如何喝采,在內部都引起較大的爭論。

這種長期公開運用、甚至被視為高明的策略的運籌帷幄,此番被國際奧委會、世界羽聯嚴厲懲罰,對中國競技體育的舉國體制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舉國體制的另外一個名稱是國家動員體制。其半官方的解釋是,為了國家利益,以世界大賽的冠軍(特別是奧運會)為最高目標,統一動員和調配全國有關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質資源,來奪取比賽運動的好成績的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這種來自蘇聯的計畫體制,在市場化改革進行了三十年之後的中國,仍然大行其道,是因為很多人鍾情於它的如下"優點":由政府選拔和培養有天賦的運動員參加比賽,可以集中力量,配置觀念統一、計畫全面的優秀教練員。在這種制度下,運動員遵守紀律,訓練刻苦,易於取勝。

舉國體制競技體育的實質,和計畫經濟時代的社會其他資源配置一樣,就是犧牲個人,成全國家,犧牲多數,成全少數,犧牲日常生活,成全特殊時刻。在一個小的範圍內,它必然導致教練安排的讓球、假摔等消極比賽。這已經讓很多觀眾感到憤怒。但是很多人不明白的是,在更大的範圍內看,少數運動員獲得金銀銅牌,是全中國民眾"讓球"的結果。

有人曾經計算過奧運會的一塊金牌,價值人民幣7億元。由於體育總局跟中國其他官僚部門一樣,預算和開銷並不透明,這種計算的結果未必可靠。然而,花費全國納稅人的錢財,"集中"培養體育尖子,卻是無需證明的事實。另一方面,社區體育和學校體育一塌糊塗。奧運成績無法反映國民體育運動實際狀況,很多屢屢奪金的項目,民眾只有在大型比賽的電視屏幕上才能見到,還要為它們喝采。喝采不是因為比賽如何精彩,而是獲得了金牌。消極比賽也會有人稱讚其策略英明,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

更大的問題在於,並非很多人想像的那樣,舉國體制可以遴選出優秀人才,並讓他們獲得較好的發展。沒有市場配置的調劑,人才市場也必然伴生著低效和腐敗。完全封閉的選拔和培養機制,讓很多有運動天賦同時又希望得到全面發展的人望而卻步。即便那些獲得金牌、所謂為國家爭過光的運動員,大部分也在退役之後無所適從,甚至生存艱難。更不用說那些被要求假打和讓球的運動員要忍受的委屈。只有極少數明星級運動員可以遊走於中國的計畫與世界的市場之間名利雙收,還能當上政協委員。但是他們傳遞給青少年的信息,未必像媒體宣傳的那麼正面。

對中國體育的舉國體制的檢討已經很多年了,媒體對它多有批評。不少批評有者認為,這和已經深入中國的市場經濟格格不入。但是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舉國體制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它本身就是所謂的"中國模式"的一部分。這種模式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也是多數人被迫"讓球"的結果。同時,它也把全世界拖入了不公平的比賽。有一天,這種比賽也會受到國際社會的懲罰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長平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