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最近推出《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2012》,宣布中國家庭總淨資產為69.1萬億美元(86萬億新元),美國家庭總淨資產為57.1萬億美元,中國家庭總淨資產比美國高出21%。
結論一出,輿論嘩然,如此對比或者激起憤怒,或者徒生驕矜虛榮之心。比家庭資產有時會成為比貨幣泡沫,比資產泡沫,這樣的對比毫無價值。
中國人均收入4000美元,而美國則是4萬美元,收入之比是1:10,人民幣面臨對外略有升值、對內貶值的壓力,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痛苦之中,上述報告提醒了中國資產泡沫之大,以及泡沫一旦崩潰後的可怕前景。
如果把日本泡沫破滅以前的家庭資產與美國對比,結論是,日本家庭資產遠遠高於美國;如果把美國房地產泡沫時的家庭資產與現在對比,結論是,美國低收入家庭的資產大為縮水。如果把中國城市家庭目前的資產與日本、美國對比,會得出結論,中國家庭比美國富裕得多。
日本90年以前的泡沫階段,家庭資產大幅上升,日本家庭主婦被全球投資市場簡稱為「渡邊太太」,成為全球債市匯市的英雄。
以日本股市為例,1980年1月東京股市日經指數6560.16點,1983年1月4日8021.40點,1985年1月4日升到11543.00點,1987年1月5日為18821.00點,1989年12月29日達38916.00點的頂峰,2012年7月日本貨幣泡沫崩潰20年之後,日經指數在8700點左右徘徊。
房地產價格與股市同步。一組數據顯示,泡沫經濟高峰期,僅東京都住宅用地的市值總額對GDP之比1986年就已超過1,1988年達到1.4倍。1990年日本全國土地總值達15萬億美元,相當於日本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5倍多,不到美國國土面積4%的日本國土土地資產總值卻比美國多出4倍。
任何資產泡沫都是貨幣泡沫的結果,日本也不例外。日本泡沫急劇膨脹始於1985年9月「廣場協議」(Plaza Agreement)之後,當時日元急劇升值導致1986年秋季日本經濟的短暫衰退,日本央行為刺激經濟,在1986年11月和1987年2月兩次下調整法定利率,由原先的5%降低到創記錄的2.5%,廣義貨幣(M2+CDs)增長率在1987年也由8%增長到12%。貨幣泡沫無法被實體經濟吸引,直接刺激了資產價格泡沫。
一旦央行開始大規模緊縮貨幣,資產泡沫價格直線下挫。1989年5月31日,日本央行將貼現率提高到3.25%,年末提升到4.25%,1990年8月,再次提升到6.0%,同時大藏省限制土地投機。資產價格雪崩,雖然1992年日本央行再次回到擴張性貨幣政策,經濟下滑使得擴張政策徒勞無功。地球人都知道貨幣泡沫的後果。
美國資產價格同樣如此,為了在911之後刺激經濟,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將聯邦基準利率下調到1%,從2001年1月至10就9次降息,聯邦基金利率從年初的6.5%降至2.5%,貼現率從6.0%降至2%。並且通過資產證券化的方式,不斷拉長金融槓桿,同時主要金融機構槓桿率都在30倍左右,甚至高達60倍。2006年美國GDP為13.2萬億美元,約佔世界GDP總量的1/3;美國股票市場規模(約20萬億美元)是其實體經濟的1.5倍,約26萬億美元的債券市場規模是美國實體經濟的2倍,300萬億元的金融衍生品市場規模早已脫離地球引力,衝向火星。
而當下的中國,從幾個主要指標衡量,資產泡沫遠遠超過了美國與日本的平均水平: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全球第一,廣義貨幣發行量與gdp之比全球第一。截止2011年底,中國M2與GDP比值為1.89倍,美國為0.64倍,為0.64倍,2011年底M2存量85萬億,比2000年底的13萬億增加了6倍以上,同期GDP增長4.7倍。不可否認,美國的m3等廣義貨幣比中國更多,但美國的金融衍生品賣給全世界,而中國貨幣絕大部分在國內流通。因此造成人民幣升值壓力與國內通脹壓力並存的情況。其他的如房價收入比、租售比、房地產與股市流通市值佔gdp比例等主要指標,全都顯示中國的資產泡沫程度比美國、日本嚴重。
目前比各國家庭淨資產,事實上比的是央行的貨幣發行量,而不是家庭財富,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淨資產上升,但民眾生活水平不會因此上升,依然感覺痛苦。
這是現代版的漁夫與金魚的故事,民眾在得到夢幻中的財富之後,最後在手中的還是一個破漁盆。這並不奇怪,東南亞銀行在泡沫時期資產還超過歐美銀行呢,現在呢?統計數據會騙人,尤其是故意誤導或者片面解讀的統計數據。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