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長:新生代農民工不可能回家種地(圖)


2012年1月9日,成都一個建築工地大擺「壩壩宴」,組織工地上的1400多名農民工提前吃年飯。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以80後、90後為主體的新生代農民工已超過一億人,其中85%的人沒有從事過農業生產,「不可能指望他們再回農村種地」。

韓長賦稱,新生代農民工一般是指20世紀80年代後出生的農民工,他們基本脫離農村但又沒有真正融入城市,處於社會結構中第三元狀態。據有關部門調查,新生代農民工沒有從事過農業生產的佔84.5%,希望在城裡定居的佔93.6%。

他指出:「實事求是地講,不可能指望新生代農民工再回到農村種地」。理由有三:其一,這些人中,多數人本身沒有地,農地二輪承包時就沒有分到土地,根本就無地可種;其二,他們從來就沒有種過地,一離開初中或者高中的校門就到城市務工;其三,他們中的多數人出來後就沒有想再回去種地。

韓長賦分析,取消農業稅後,「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基本解決,今後,主要是解決「城鄉要素配置剪刀差」。

他指出,目前,土地、資本、勞動力等要素城鎮化超前,而農民的城鎮化滯後,農村資源過多地流向了城市。中國城鄉發展不平衡,城鄉差距擴大,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城鄉資源要素交換不平等造成的。

比如,在土地要素方面,中國的城市建設用地、工業項目用地、開發區佔地,大多是從農村徵用的土地,征地的價格大大低於土地市場價格,土地淨收益從農村流入城市和工業,每年以萬億計。

在金融方面,通過金融機構存貸差,農民和農業積累的有限資金大量流入城市和工業項目。2010年末,全國農戶儲蓄餘額為5.9萬億元,農戶貸款餘額只有2.6萬億元,兩者相差3.3萬億元。農村資金供給嚴重短缺,提高了農業的融資成本。

勞動力流動方面,據專家測算,農民工為城鎮發展積累的資金每年在數千億元以上。近幾年,農民工工資增加較多,但享受的各種社會福利仍很欠缺,特別是參加社保的比例低。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