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擔憂中國信貸增長

毫無疑問,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中國大幅提高了經濟中的槓桿。信貸激增構成了政府高調刺激方案的最重要組成部分:2008年到2010年,國有銀行新增貸款約為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0%。

一些經濟學家表示,相比中國的槓桿規模,他們更加擔憂的是中國槓桿增加的速度。

瑞銀(UBS)經濟學家汪濤指出,一個國家的信貸與GDP比率在五年之內增長40個百分點,通常與金融危機有很大關聯。而在中國,僅過去三年這一比率就增長了40個百分點。

她說:「未來幾年,這種趨勢需要立即停止並有所逆轉。」她接著指出,政府如果要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就應該確保銀行信貸增長低於名義GDP增速。

換句話說,中國仍然有提高槓桿的空間,如果它要做如是選擇的話,但這樣的選擇可能會在未來帶來大麻煩。

即使經濟放緩跡象增多,今年大部分時候中國政府還是走謹慎道路,繼續其適度緊縮的貨幣政策,儘管房地產開發商和投資者表達了強烈的不滿。

但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國政府再次敦促銀行增加信貸,此舉令人恐懼地聯想到其剛剛走出的「信貸狂歡」。

出於對這種可能性的擔憂,經濟學家提醒中國政府,完全可以採取傳統的財政刺激政策(比如政府在醫療和教育方面的赤字支出),而且,一定不能僅僅通過促使本國銀行增加信貸來解決問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示:「中國仍然有在必要情況下採取有力應對措施的空間,但這一次,預算內的財政刺激舉措應該是主要的防護措施。」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