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開始衰退已有徵兆(圖)
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曾經拉動GDP實現了超過30年的輝煌增長,然而隨著近年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複雜多變,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華民教授在2012年度上海論壇的一場金融分論壇上尖銳犀利地指出,過往「三駕馬車」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基本失靈,判斷在全球經濟可能已經進入最底部的時候,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危機可能剛剛開始,對於中國來說,如果不及時調整政策,繼續一些對經濟錯誤的理解和判斷,中國很可能遭遇重大經濟危機。
馬車的失靈
解讀傳統「三駕馬車」的現存狀況,不難發現中國經濟的開始衰退已有徵兆。
從形勢嚴峻的貿易數據看,2012年第一季度對外出口的同比增長僅7.6%,增速持續下滑的情況下,華民認為,「到2013年出口的貢獻對經濟增長可能完全沒有了」。
除此之外,投資方面呈現下降趨勢,「固定投資主要靠民間私人的投資和政府及房地產支撐,現在民間投資和房地產投資都在下降,而政府投資再也沒有第二個"四萬億"了,所以才有私人部門參與基建投資,進入醫療、鐵路、電力等項目」,華民對記者指出,目前中國經濟出現全要素生產率下降,花很多錢干了沒有效率的事情,通過快速消耗資源來維持一個效率較差的增長,都是不可持續的。
從消費看,雖然消費佔經濟的比重在上升,但絕對量卻在下降,投資收益率走低的背後有「國進民退」的因素。華民認為,資源配置從民營部門轉到國有經濟部門,生產需求實際上是下降的,比如如今號召開發西部,但西部的市場環境比東部差,所以投資的使用效率也是下降的,此外被稱為「十二五」產業規劃,實際上是用規劃替代市場,剝奪了企業家和消費者共同的市場選擇,導致資源配置低效。至於用「內貿」替代外貿,犧牲了外貿的比較優勢,學習效應也蕩然無存。
錯誤的理解
經濟困境中關於「刺激內需」的呼聲不絕於耳,但從經濟學角度看,華民認為,事實上這條路似乎堵死了,「2010至2012年之間,農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但這些增量的收入都被用於蓋房子而不是消費,又成為了未來增加產出的固定資產;同時由於壟斷、定價和價格轉移等因素,儘管今年我國總體工資增長速度很快,但其中民營企業的工資總額並沒有改變,因為倒閉企業越來越多,而國有部門公務員的收入增長,基本轉化成房地產投資或者催生泡沫的高息放貸。」
同時,對當前主流觀點認為導致內需刺激困境是社會收入分配不公,華民並不讚同,在他看來大部分貧困和缺乏消費能力是因為沒有工作,所以首先需要公平的是就業機會,而不是公平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有差距反而倒是公平的,所以中國內需的關鍵問題在於公平機會的提供和保障。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