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中國經濟失速下滑超預期

中國預調微調經濟政策,維持政府投資數量,是倒逼之下的結果,而不是主動進行金融危機後的第二次大投資。

拉動投資原因之一是,中國經濟失速下滑超過預期。一批「報喜鳥們」宣稱中國將在全球經濟動盪中獨善其身,而現實是殘酷的,預言破產。官方採購經理人指數顯示中國經濟穩步增長,這樣的數據與其他宏觀經濟數據不符,與市場現實不符,令人生疑。從1月到4月,貿易、工業增加值、用電量、財政收入、貸款等一系列數據遠低於預期。

5月24日,匯豐公布的5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預覽指數為48.7,已經連續第7個月位於警戒線以下,顯示沿海中小製造企業非同尋常的困境。更痛苦的是,中小製造企業的困境還將延續,從中國第一大出口地歐盟的形勢來看,中國的出口環境不可能有根本性好轉,而美國則通過貿易制裁等方式變相增加中國產品的成本。在危急時刻,如果數據繼續注水,苦果只能由自己獨吞。

5月23日,世界銀行公布《東亞經濟半年報》稱,東亞太平洋地區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依然強勁,但增速比金融危機後的峰值有所放緩,預計該地區發展中國家今年的經濟增速為7.6%,低於2011年8.2%的增速,且較世行去年11月份預計的7.8%有所下調,世行將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期由8.4%降至8.2%。歐、日債臺高筑,美國開始顯現出重商主義苗頭,希臘退出歐元區預期是壓在全球經濟頭頂的黑雲。

沒有市場,沒有消費者,企業沒有投資的動力。目前多數企業的策略是穩定為上,熬過嚴冬。目前的情況是1929年大蕭條與日本式衰退的結合體,貨幣注水可以防止多米諾骨牌倒塌,但日本資產負債表式的衰退一退20年,溫水煮青蛙式的衰退不會比蕭條更好過,唯一的好處是不會爆發全面戰爭。

全球經濟增速下降,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尤其是出口主導型的經濟體,如同旱季水塘裡的鱷魚在互相廝殺。蘋果與三星的訴訟戰,日本與美國的汽車戰,中遠與淡水河谷的鐵礦石運輸戰,甚至歐盟的碳關稅戰,各個角落的經濟戰爭已呈白熱化,讓人觸目驚心。沒有馬歇爾計畫可以拯救西方,因為每條鱷魚都自顧不暇。

中國應該怎麼辦?預調與微調的目標到底是什麼?未來之路只能在城鎮化進程中拉動內需,如果中國實行無法拉動消費的偽城鎮化,中國經濟必無出路。

政府投資是短期強心針,而非長期促經濟健康的良藥。事實上,從去年年底開始,對於重點項目的債務展期已經開始,而現在政策明確要啟動一批重點項目。為了城鎮化,中國需要經過審計的高鐵建設,需要軌道交通投資,目前,負債率、地方財政危機與通脹威脅制約了投資的規模。

全面放鬆房地產調控是與魔鬼交易,將泡沫崩潰的日期後延,中國通脹壓力上升表現在房租上,近兩年國內房租價格兩位數上升,經濟下行而資源產品價格上升,煤氣水電全部面臨上升壓力,是通脹的典型現象。實體經濟下行而通脹上升,實體緊縮生活成本上升,有可能是滯脹的另類反映。

投資不能提升中國經濟效率。世界銀行的 《東亞經濟半年報》顯示,中國勞動力效率在全球處於低水平,2010年東亞的勞動生產率只相當於歐洲和拉美新興經濟體的1/2。其中按照購買力評價水平,中國2010年的勞動生產率比1990年增長1倍以上,但是仍不到OECD國家的一半水平,也不如拉美國家的水平。這與全要素生產率的下降可以互相印證,吳敬璉先生的研究團體對蘇南等地的研究顯示了經濟增速上升全要素生產率卻在下降的事實。

真正能夠成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引擎的只有城鎮化與內需,城鎮化培育出的中產收入人群消費群體是中國內需的希望,他們能夠帶來4倍以上的人均消費增長,僅僅理論上。

當我們剝奪農民的資產,讓貧民進城,是在剝奪中國未來內需的希望;當我們浪費農民的培訓費用,讓他們成為身無長技的打工者,是把中國企業釘死在低端製造的十字架上;當大批國人消費奢侈品而中產收入人群害怕因病淪為赤貧,是在掠奪中國產品的市場;當我們建成恢宏的大廈卻拆毀孩子們的學校,等於把財富與無恥畫上了等號。無恥的商業模式,不可能有真正的商業崛起。

投資可以改善短期經濟數據,對於未來,筆者只關注城市化與內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葉檀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