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九成居民有住房何來剛需

日前,西南財經大學和人民銀行共同發布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顯示,中國自有住房擁有率高達89.68%,遠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報告還稱,2011年中國城市戶均擁有住房為1.22套。這一數值比2010年中金公司發布的數據0.74套住房相比有大幅提高。有人說,中金的數據可能更準確一些,大概是因為中金數據反映的情況離現實更近一些,但中金的數據同樣會產生荒唐和謬誤。這樣的所謂權威數據,一經報告就引起了無數的質疑聲音:是數據錯了,還是人們的生活感受錯了?

90%有自住房,剛需何來?

質疑並非沒有道理,因為現實中很多人在蝸居,當蟻族,還有人睡在馬路邊。如果文首的數據有現實意義,那麼還有什麼剛性需求?中國還要高城鎮化建設有何用途?長期困擾中國樓市的供應不足,不也可以迎刃而解了?

現實與數據如此荒唐的出入,到底哪個更荒謬?或許專家會打個補丁說,我們的數據統計口徑和方法是不一致的。問題是,如果一個數據的口徑和統計方法與現實差異很大,就算你做得再精確,有何意義?

為了揭示這些荒唐結論背後的秘密,中國經濟網中經論壇做了一項關於「為何出現如此高比例原因」的網友調查。結果顯示,75%的中經網友選擇了「戶籍制度」這一原因。其中有位網友說:「數據並不能反映現實,我在農村和父母是有住房,但現在我絕大多數時間在城市工作生活,以後也想在城市生活下去。所以如果(從)數據上看,我也有住房,但我現在的生活狀態就是沒房,而且居高不下的房價以及各種生活成本的增加,使得買房這個夢越來越不現實了。」

這位網友的說法是有道理的,但原因不僅僅止於戶籍制度的缺陷所致。很多學生的戶口或年輕人是在老家和父母擁有「住房」,但是有房不能「住」,因為它是不動產,不能像吉普賽人的大篷車一樣可以流動。

「很少人再認同CPI數據」

中國房地產市場還是不成熟的市場,有相當多的人需要安居樂業,市場空間還很大。按著自有住房擁有率高達89.68%,那麼,我們還要大興保障房幹什麼呢?如果想證明中國人貪得無厭,都擁有了住房還想再搞一套住房,也是有些牽強。固然有不少人買了二套房,甚至N套房,但畢竟大多數人還只是一套房。

無論如何,在對待房地產數據的問題上,一定要實事求是。如果數據不準確,不但會誤導管理層,也會誤導投資者,更會為市場帶來巨大的混亂。中國的CPI數據也經歷了這樣的悲劇,現在很少人再認同,我們的CPI數據能夠大致反映通脹率。人們連大致反映現實都不認同了,這樣的數據可能「止增笑爾」。

本文留言

作者朱大鳴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