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日本人敬業的源泉與動力來自哪裡

 2012-05-02 14:5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日本人拚命工作、盡心盡職的敬業精神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要弄清這一問題,需從日本人的歷史發展、價值觀念和用人制度、企業文化等方面追根溯源。

日本人之所以對工作如此認真負責,其中一個因素是他們的集團意識強。所謂「集團意識」,是指日本人總是意識到自己是某個整體的一部分,這個整體甚至是命運共同體,自己與這個整體息息相關,同命相連。這種意識可說是由來已久,它是由日本的稻作文明所決定的。日本歷來是以種植水稻為主的國家,而水稻的種植要求是在水利設施的建設和管理上必須相互配合、協調一致,這種生產方式以及日本人所處的生活和生產條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集團思想。

日本文化對人的認識首先把人看成群體的的人,而不是把人視作單個的個體,即日本文化首先觀察的是人的群體。同時,由於日本原始自然觀特別強調人與自然的融合而不是對立,因此他認為人和自然之間不存在西方古代文化主張的對立關係,人不應支配自然,而應該順應自然和利用自然。按照這種思維方式,人應該順應自然萬物組成的體系,人必然融合於這一體系之中,與之成為一體。這實際上包含著人的自我意識受到抑制的契機。既然「人」的自我意識薄弱,群體中的個體自然依據這一思維模式,個體的意識也很薄弱。這樣,群體的人的抽象概念和這種「人」的自我意識薄弱兩者相互結合的結果,日本古代文化更多的重視群體,而不是現實的個體,更多的強調群體的側面,而較少倡導個體的意義。因此,日本人自古就把合群視為重要的人生規範,即獨往獨來是不行的,要生存要發展都必須合群,既然置身於群體之中,群體的事也就責無旁貸。

從價值觀念來看,日本人非常看重對所屬集團的忠誠。有人說,中國的儒教思想的核心是「孝」,而日本儒教思想的核心強調「忠」。前者反應的是家族意識,後者反映的是集團、群體意識。由於日本人把自己的命運同所屬集團緊緊的聯繫在一起,因而他們自然對集團忠心耿耿、盡職盡責。在日本人的道德規範中,個人的利益完全服從於集體的利益,只有集團的利益得到了維護和促進,個人的利益才有保障;而為了工作和集體,即使獻出個人生命也在所不惜。因此,日本人的「經」就是拚命工作,他們的「道」就是集體至上,一切有悖於此的事物,都是他們所能接受的,甚至是不可想像的。

按照社會學的理論,一個人在社會中的位置有兩個標誌,一個是他的資格,一個是他的所屬。所謂資格,即一個人的學歷、職務、地位等等;所謂所屬,即他是哪個公司、部門或學校的。日本人在向別人作自我介紹的時候,總是先說自己是哪個公司的,然後再說出自己是幹什麼的,甚至只說出自己是哪個公司的。當一個人想瞭解另一個人的時候,也總是把他的所屬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說,在日本人的觀念裡,一個人屬於哪一個集團,這是最主要的,至於他在集團中的職務則是次要的。而且,日本人普遍熱愛自己的公司。當他們對別人談到「家裡的公司」如何如何的時候,常有一種自豪感溢於言表,似乎為自己的公司而自豪,又似乎為自己「以公司為家」的態度而自豪。

日本人把公司叫作「會社」,這個詞本身就具有「大家賴以生存的集團」的意思,在日本人的觀念中,對自己所屬集團的忠誠是一個人最應該具有的品德。因此,一般日本人是「以社為家」的。同屬一個公司的人們,恰似「一族郎黨」(日語中稱那些與主人沒有血緣關係的門客、家奴等從者為「郎黨」,以區別與主人有血緣關係的「家子」。「一族郎黨」即指那些同屬於一個主人的門客、家奴們)在他們之間有一種類似家庭感情的紐帶把他們連接在一起。公司儼然就是一個家庭,公司關心、保護每一個僱員,也為僱員的家庭負責。反過來,僱員也一心一意的為公司盡力。許多日本人關心自己的公司勝於關心自己的親兄弟,這並非誇張。

日本生命保險文化中心在其《關於工作意識的調查》報告中,特別就當今的企業歸屬意識作了如下概括:第一種類型,以公司為中心,包括對公司信賴、熱愛、忠誠、充滿期待和引以為自豪等內涵。具有這種意識的人認為自己屬於公司,只有與公司休戚與共,才能體現自身在社會上的價值。這是日本工薪階層最普遍的企業歸屬意識。第二種類型,推崇勤懇努力。它包括誠意、不論鐘點、甘願犧牲等內涵。有這種意識的人並不把自己的工作完全看成是為了公司,而是把它看作人的生存方式和個人價值的體現。第三種類型,變種感情色彩。這種企業歸屬一時的內涵包括:把公司當作可意場所,要求它舒適、有意思、充滿活力,令人喜愛並可資精神寄託。由此可見,日本人對所屬企業是非常看重的,而且把企業作為個人實現理想和價值的主要場所。

日本人對工作如此認真、對集體如此忠誠,除了個人深受傳統價值觀念的熏陶和自身道德內在要求之外,還與日本人的企業文化和用人制度直接相關。一位美國學者指出:「日本企業之所有有驚人的生產效率,可能並不是什麼‘東方魔力’在起作用,而純粹在於人們的忠誠信,他們經過卓有成效的訓練而產生的獻身精神,他們個人對公司的認同感,用最簡單的話說,就在於職工及其領導之間那種充滿人情味的關係。」此話道出了日本企業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日本的企業為了保持職工對企業的忠誠心,除了給他們經濟上的刺激外,對於提高職工的歸附觀念,也做了大量的努力。對於新職工,每年都進行組織周密的集訓。集訓從幾個星期到長達一年左右不等。其內容不限於基礎業務知識,為了向職工灌輸愛公司的精神,甚至還要將受公司的歷史及經營哲學。日本絕大多數的企業都有獨自的制服、徽章、本企業的歌曲和生活守則。各企業都將本企業特有的精神強有力的灌輸給職工,如「松下精神」、「住友精神」、「三和精神」等,這些精神實際上大同小異,都是鼓吹對企業的忠誠,對工作的熱愛,以及為企業獻身。許多企業每天在上班或開始營業的時候舉行「朝禮」。日本企業乃至日本社會都強調上級對部下的關心、長輩對蝦倍的愛護,注重群體內部關係的和諧、順暢。公司或單位領導非常重視聯絡部下的感情,籠絡員工的人心。在日本,新工人進廠,廠長、經理都要親自接見,詳細介紹工廠的歷史、現狀以及工人的福利情況,同時對新工人予以鼓勵。工人結婚、過生日或生病時,廠長、經理或廠裡相關人員都要前去祝賀或慰問。工人的一些自發組織開展活動時,廠房也會送上禮品或現金。同時,工廠舉行的一些活動如運動會等,也邀請員工家屬參加。

每到年終的時候,日本人都要在一起舉行「忘年會」。所謂「忘年會」,其實是一種以聯歡為內容的聚會,「忘年」即是指把過去一年的一切都送走的意思。到年末時,公司中同一個「部」或同一個「科」的人,同一個協會或同一個社會團體的人,都要在一起舉行這種聚會。「忘年會」的形式不一,人多的就正式一點,人少的就隨便一點。主要內容就是大家在一塊喝一場,好像是要忘記過去一年中所有的疲勞和不愉快的事,好讓來年從一個嶄新的起點開始。席上,中心人物免不了要有一番致辭,這些至此大都是聯絡眾人感情的話,聽起來既實在又暖人心。席間個人還要表演節目,領導也不例外,而且越是表演的笨拙可笑就越能增加「忘年會」的活躍、和諧的氣氛。在這種氣氛中,每個人都把自己與整體融合在一起了,正一步但是他們生活的依賴,而且也是他們感情的寄託。通過上述這些活動和做法,每一個員工都能感受到集體的存在和上司的關心,都能保持愉快和舒暢的心情。其結果就是「以社為家」意識的增強,在工作中認真負責,願意為集體的利益犧牲諸如休息、娛樂、家庭生活等個人的利益。

日本企業實行終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資制度,這對激發員工的集體意識和敬業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來,日本逐漸出現了終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當時日本開始發展近代工業,需要大量技術人才和管理人員,為了將那些經大量投資培養起來的人員一直留在本企業內,使之盡量發揮他學到的技術,企業開始採用終身雇佣制。逐漸地,這種制度變成了大規模的近代工業中的最普遍的雇佣形態,然後又滲透到大商業機構中去。這樣,隨著近代工業的發展,大量的工人被納入到終身雇佣制及年功序列制中去了。所謂終身雇佣制,就是一旦進入企業,一直到退休都會得到雇佣。在日本,新工人進場後,要經過幾個月的或者一年的試用期。試用期結束後,如果廠房滿意,被試用工人就成為正式職工。對正式職工,只要不發生長期無故缺勤、嚴重損害公司名譽和利益以及犯罪等過失,工廠一般不解雇工人,工人可以一直干到退休。這種制度為工人的就業提供了保證,而且基本上接觸了工人的後顧之憂,同時也把工人的前途和命運緊緊地與企業的興衰拴在了一起。

所謂年功序列制,是指隨著工作年齡的增加,工資和職務相應增長。日本是一個非常講究論資排輩的國家,日本企業的工資制度是與工人在企業的工作年齡掛鉤的。進入一個企業後,工人只要能完成本職工作,那麼隨著年齡(或者說是工齡)的增長,個哦工資也會相應的提高。因此,只要企業興旺,員工的利益就有了保障,而如果企業不景氣,那麼員工的利益也要受到損害,真所謂「廠興我興,廠衰我衰」。而一旦跳槽,一切都得從頭開始。既然與企業共沉浮、同命運,工人就會處處為企業著想,以企業的利益為重,犧牲一些自己的利益而毫無怨言。上訴兩種制度把工人對企業的貢獻大小、服務的年限長短與工人的經濟收入、職務提升、待遇高低等緊緊的結合起來,使員工的命運與企業的命運直接聯繫到一起,使職工感到企業是一個可以依靠的「家」,從而激發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積極工作的敬業精神。一位日本小企業經理曾說:「我對工人講,企業要倒閉了,各位要另尋出路。第二天,幾乎所有的工人都自覺加班苦幹,自發的出去推銷公司的產品。」這句話真切的反映了日本企業雇佣制度對員工集團觀念與工作精神的影響。

促使日本形成高度盡職精神的,不但有源於中國的日本傳統文化的因素,還有歐洲文化的因素。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政府曾經從歐美聘請了許多外國學者到日本充任教師乃至政府部門的高級顧問。這些外國人一絲不苟的求實精神。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風和忠於職守的工作態度都給日本人、尤其是是日本上層社會以很大的影響。日本岡山縣一位中學校長退休後到我國某外語學院任教,在與該校簽訂聘任合同後,曾認真的對校方說:「你們是花大價錢雇我來教書的,希望你們能盡量利用我的知識和能力。」事實上,此君在華工作期間授課量往往是中國教師的幾倍,且教學態度非常主動認真。當中國朋友提醒他注意身體時,他笑著說:「我的薪水是你的5倍,理應加倍努力。」因此,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所從屬的社會集團的忠誠與歐洲文明中對工作的熱忱這兩種思想觀念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日本人盡職精神的堅實的文化基礎。

来源:日本新華僑報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