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忽冷忽熱 身體快筑「防火牆」(圖)

春天氣溫起伏不定,病毒、細菌頻繁活動,各種疾病紛至沓來。為保障健康,應在日常生活中給身體豎起防火牆,預防各種疾病的侵入。

上火了多吃蔬果

「西醫把上火看作炎症反應,而中醫則認為,它們與人體不同臟腑的「火熱之邪」有關。據華西都市報報導,應對上火,蔬菜水果不能少。蔬菜水果是最天然的「降火藥」,比如草莓、梨、苦瓜、芹菜、冬瓜等。此外,還要少吃辛辣油膩刺激食物,多補水才能降火。眼睛微閉能養肝。閉目養神10分鐘左右,就能起到滅火的作用。春季出門踏青、散步等活動,能使人體氣血通暢,怡情養肝。想要肝火不旺,首先就要養成樂觀開朗的心態。

流感猖獗食療有方

忽冷忽熱的天氣,流感猖獗,除了看醫生、吃藥外,也可以從食物方面入手,讓感冒快速康復。醫生建議:日常食譜中可加入洋蔥,但切忌洋蔥不能過度爆炒,以免破壞其營養成分。另外,不管是流感患者還是普通的感冒患者總體飲食都要講究少油清淡、多喝水。

從中醫角度來看,感冒常分為風寒、風熱、風濕三類。風寒感冒者,症狀為怕冷、頭痛、發低燒,這類患者宜食用溫性食物,如生薑、香蔥、芥菜、大蒜等;風熱感冒 者,主要表現為發熱、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粘或黃、鼻塞黃涕、舌尖邊紅等症狀,這類患者可食用薄荷、野菊花、梨、冬瓜、綠豆等涼性食物;風濕感冒者,症狀有畏寒、發熱、口淡無味、頭痛、頭脹、睏倦等,可食用扁豆、薏米仁、柿子、柿餅、百合、銀耳等食物。

防面癱注意保暖

面神經炎也就是常說的「面癱」,一般在冬春之交,忽冷忽熱的時節易發病,患者不少是受了風寒後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等炎症後出現面癱。

預防措施:外出時注意保暖,天涼時可用圍巾、帽子為頭頸部保暖,盡量避免風寒對面部的直接「攻擊」,特別是過勞、酒後以及患有高血壓、關節炎、神經痛等慢性疾病者,盡量不要迎風走。洗臉時,一定要用溫水,並用溫熱的毛巾在臉上多敷一下。

防哮喘忌食「發物」

關節炎、哮喘等易復發慢性疾病,要忌食易發的食物。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說是指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咸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可適當吃些涼性食物,宜食食物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鵪鶉、鵝肉、蚌肉、螺螄、雞等。

防腸胃不適慎食隔夜菜

春天細菌、病毒容易滋生,有些隔夜菜會發生霉變,食用之後會引起腸胃不適,甚至食物中毒。每天的菜少做一點,以剛好吃完為宜,過夜的菜最好不要吃。可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時令蔬菜,還有冬季保存的山藥、地瓜、白菜、蘿蔔、芋頭等。

提神醒腦喝「明前茶」

中醫認為,菊花能疏風清熱,有平肝、預防感冒、降低血壓等作用。但菊花茶喝多了也會傷肝,因此要適量飲用。而「明前茶」是中醫清明前後最推崇的品茶。「明前 茶」是指每年清明前採摘加工的新茶,有養肝清頭目、化痰除煩渴的功效。俗話說「春眠不覺曉」,飲用「明前茶」有提神醒腦的作用。宜飲的茶有單樅、鐵觀音、龍井和花茶等。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