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在中國「新聞」報導有價可買(圖)

【看中國記者李婉君編譯】據紐約時報4月3日(週二)上海報導,北京當局對新聞報導的政治審查臭名昭著,但如果價錢合適,它更願意讓「稱讚」西方和亞洲企業的新聞見諸媒體。

想讓你們公司行政長官的個人資料出現在中國版的《時尚先生(Esquire)》雜誌嗎?據該雜誌的廣告部給出的價格:兩萬美元一版。

需要讓您的高層管理人員在央視(CCTV)新聞節目中露面嗎?據一位安排此類「露臉」新聞的顧問稱,每分鐘4000美元。

在共產黨的宣傳報《工人日報》上刊登一篇「稱讚」貴公司的文章?該報的廣告代理稱,大約是每個字按1美元收費。

雖然中國的法律法規禁止不做註明的有償廣告材料,但在實際操作中,這種做法非常普遍,很多刊物及廣播公司甚至有這樣的費率卡,列出新聞的「售價」。

雖然西方國家的公司和很多中國記者都不願談論此問題,但公關及廣告公司的經紀人,有時驚人的坦率,稱他們的角色就是幫助做「軟新聞」或稱「有償新聞」。

世界上最大的公關和廣告公司之一的「奧美(Ogilvy & Mather)」,承認它在某些類別中,支付中國媒體給自己的客戶做報導

該公司北京辦事處在電郵回覆記者的提問時稱,「我們的政策是要提醒客戶不參與這樣的活動」,「但是,在某些行業,如奢侈品業,採用軟新聞的做法很常見,所以我們有這樣做過。」

一名為另一家美國公關公司工作的中國客戶經理,在談論付錢買報導時驚人的坦率,雖然她要求匿名,以避免激怒業界同仁和她的僱主。

她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如果你想要更多的媒體報導,這很容易做到 - 我們有足夠的渠道讓貴公司上電視,上頂級雜誌和報紙。」

謹守職業道德的媒體專家和中國記者們對這種有償新聞表示痛惜,稱這在全國的媒體都太普通。

中文版《時尚先生》雜誌的管理人員稱,他們定期發布軟新聞,這些基本上是用新聞形式包裝的廣告。

一個例子是關於歐洲音響公司Bang&Olufsen給奧迪汽車提供的設備。在該中文版的雜誌中,沒有一處標明瞭該文章是付錢刊登的(見下圖)。

據該雜誌的高管表示,這篇五頁紙的文章,該雜誌至少每頁收了一萬美元。他們稱,奧迪也支付了其中的一部分錢。奧迪在中國的一名發言人拒絕予以評論。Bang & Olufsen新加坡辦事處的女發言人Cheryl Sim稱,付錢買新聞不是該公司的做法。她說,「我們當然沒有給《時尚先生》付錢」,「但我們將調查此事」。

中國並非如此「過線」的唯一國家。但媒體專家稱,(有償新聞)在其他國家沒有像在中國這樣普遍和盛行。

(譯文有刪節,點擊看原文)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