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親密餵養孩子(圖)


(圖片來源:中國育嬰網)

影響我們家最深的元素就是「親密」。孩子的心需要父母用親密來餵養,跟孩子的身體需要食物餵養一樣。我用很多的親密來餵養我的孩子。兩個女兒的食量雖然很小,但是她們從小吃「親密」吃得非常飽足。

平常爸爸、媽媽都陪在孩子的身邊,家裡也有很多娃娃圍繞在她們身邊,陪伴她們。每天睡覺前,孩子也都會一一跟床邊最愛的娃娃說晚安。女兒小時候,我都鼓勵她們跟心愛的玩偶打過招呼再睡覺。這個舉動,平常看來不覺得特別重要,當有一天晚上,爸爸媽媽沒辦法趕回家陪她們入睡時,她們就會發現,這些曾經受到她們關愛的娃娃,在這一刻都回報她們了。

因此,哪怕是沒有生命的娃娃,只要平常積存對它們的愛,當孩子孤單的時候,這些心愛的玩具好像也在對她微笑。娃娃如此,更何況是人呢?

親密的感覺在平日渾然不覺,然而一旦發生困境,來自父母的一個擁抱、一聲安慰,任何能喚起過去親密的記憶一出現,剎那間,那種安定的能量都回來了。因為親密在她們的內在已經有很深很深的積存,可以任她們隨意支領利息,享用不盡。

只是她們平常沒去碰觸,不知道父母已經把許多安定的、美滿的、幸福的能量存放在她們的內在。當她們需要的時候,會發現那些幸福的能量好用得不得了。因此我知道,「親密」是最美的積存。

當我還是青少年時,一些接受西方先進教育觀念的人認為,要讓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自己睡,孩子哭也不要馬上理他。我當時覺得這麼做好殘忍。我告訴自己:「將來我絕對不會這樣對孩子!」

在我成長的經驗中,曾經被冷漠對待,讓我難受得幾乎無法度過。有一次被至親誤會、嘲笑,讓我在不愉快的情境下入睡。沒想到一覺醒來後,那種負面的感覺還在。對一個孩子來說,那真是無比恐怖的經驗。

一個還在成長中的孩子,假如一開始就知道不管他怎麼表達,都得不到該有的關懷與溫暖時,他就會去適應這種狀態。我覺得這是一種令人感傷的、不健康的狀態。

假如孩子因為肚子餓而哭,但他發現即使哭得聲嘶力竭,還是沒有人理會時,也許他就學會忍耐;假如尿布濕了,卻沒有人來幫他換,他就會適應那種不舒服的感覺。有些教育觀念之所以可以被執行,並不是因為它是對的,而是人本身就會去「適應」。

其實,「親密」不會讓孩子不能獨立,反而會讓孩子真正的勇於去獨立,因為他的內在堅韌、豐腴、有養分,這樣的孩子不會是冷酷的人。很多人獨立的時候,因為內在並沒有被「親密」所滋養,所以他的性格是冷酷的,對身邊的人也很冰冷。

「親密」除了是一種積存,也可以讓生命很堅韌。因此,不要害怕跟孩子親密,這攸關親子間信賴感的建立,而信賴感來自於父母必須真正陪伴孩子,陪伴則包括完全的親密。

本文留言

作者口述/應志遠 撰文/張瓊齡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