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密碼是陷阱還是安全鎖

信用卡不設密碼更加安全?你可能覺得這是天方夜譚。然而,近日有媒體報導稱,信用卡一旦被盜刷,設密碼的持卡人負全責,沒設密碼則銀行可負責賠償。這樣看來,確是信用卡不設密碼反而更安全。

信用卡設密碼,幾乎是常識。因為領到信用卡之時,銀行或預設了初始密碼,或在激活時要持卡者設密。設密是為了安全,防止被人盜刷冒領。可事情就是那麼弔詭乃至反智,設密而被盜刷,銀行不負責。相反,不涉密的銀行卻負責賠償。這讓消費者懵懂,不設密碼更安全?

廣州的王先生就遭遇了此類尷尬事,信用卡被盜刷3萬餘元。而銀行卻說:憑密碼消費的交易,他們不負責;但若未設密碼,可賠償部分損失。據悉,多數銀行都為客戶提供失卡保障服務,即信用卡丟失後,持卡人在第一時間向銀行申請挂失,銀行對被人盜刷信用卡而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而這種失卡保障,大多針對的是沒有設置交易密碼的客戶。

現代社會,許多人的可支配收入與日常消費行為,幾乎全部負載於信用卡上,若設密還不如不設,人們的消費安全和財產就沒有了任何保障。因此,信用卡設密問題,銀行亟須給出正解,而不是用反智的內幕消息或模糊不清的失卡保障服務來混淆視聽。

其實,若不是媒體報導,人們根本不曉得一張銀行卡還有那麼多的門道。而且是讓持卡人驚出一身冷汗的「陷阱」關鍵這陷阱是銀行預設,給持卡人提供了權利保全(失卡保障服務)卻不告知。因此,解讀信用卡密碼的安全與不安全,其實是偏離了主題,最大的問題在於銀行用反智的手腕策劃了一個針對廣大持卡者的陰謀。這絕非危言聳聽。眾所周知,信用卡辦理,基本是兩個途徑,一是持卡者主動辦理,一是銀行為了完成量化任務而拉郎配。無論哪一種,都應該視為平等的契約關係。銀行有義務向持卡人告知失卡保障服務的全部內容,以及設不設密導致的權利得失。試問銀行,有哪一家做到了告知義務?

故而,如果銀行起初沒有盡到相關義務,銀行與持卡人之間的契約關係是失衡的。當持卡人因設密而導致信用卡被盜刷帶來的財產損失時,銀行應當給予賠償。這就是持卡人希望得到的符合法律正義精神的正解。常識就那麼簡單,道義就那麼清晰,即使訴訟到法庭上,眾人亦可用普遍的公開舉證來拷問銀行搬不上台面的小聰明小陰謀。

既然信用卡設密是大多數持卡人的習慣,失卡保障服務就應該涵蓋「設密被盜刷」。否則,所謂失卡保障服務就純粹變成了銀行裝點門面的虛偽道具了。

本文留言

作者張敬偉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