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活熊取膽,真實與謊言

 2012-02-24 04:1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亞洲動物基金的外事總監張小海前所未有地忙了起來。今年2月以來,他每天幾乎只能睡三五個小時,時間都用於與數不清的媒體見面,和歸真堂、中藥協會激辯活熊取膽的殘忍以及熊膽的替代性。14年來,這個動物保護組織都在為救助黑熊而努力。

這一次,他們的靶子是福建歸真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後者自2009年以來一直謀求在創業板上市,募集更多的資金,用於「年產4000公斤熊膽粉」和「年存欄黑熊1200頭」。

2011年年初,歸真堂上市申請第一次被披露就引起一場紛爭,政協委員張抗抗在當年召開的兩會上提交過抵制活熊取膽的提案;一年之後,再次謀求上市的舉動引起一場更大的地震——除了72個投書證監會阻擊養熊大戶歸真堂上市的社會名流,還有數以百萬計的公眾,在各大門戶網站的民意調查中,超過90%的網友反對活熊取膽。

對動物保護組織而言,阻擊歸真堂的上市,並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他們希望永久地終止活熊取膽這一產業。張小海甚至樂觀地認為,這也許是給「活熊取膽」的最後一擊。

謎一樣的養熊業

1980年代,中國從朝鮮引進活熊取膽技術後,養熊業變得富庶而神秘。所謂活熊取膽,是在活著的黑熊身上插上一根管子,持續不斷地從它的膽囊內抽取膽汁,以替代一次性的殺熊取膽,滿足對熊膽的各種需求——從最低級的中成藥原料、注射劑到熊膽粉禮品。

動物保護組織口中的養熊業和歸真堂、中藥協會口中的活熊取膽似乎是兩個世界。一個是地獄,狹小的鐵籠子、永不癒合的傷口、移位的內臟器官,甚至還有生鏽的鐵馬甲;一個是天堂,黑熊喝著最喜歡的蜂蜜牛奶,取膽就像開自來水管一樣簡單無痛,取膽過後還能痛痛快快地出去玩。

大門緊閉的養熊場有極其正當的理由——國家林業局的規定,極少有人能窺得其中一二。

公眾對活熊取膽最初的印象來自於流傳在網路上的圖片和視頻,在這些圖片和視頻中,黑熊無一例外地被關在狹小的鐵籠子裡,被鐵質的馬甲緊緊地束縛住,腹部裸露著一個幾近潰爛的傷口,插入一根透明的或金屬的引流管,流淌著黃色的膽汁。不出意外,這些黑熊將持續地被抽取膽汁,直至死去。

見過這些圖片和視頻的網友們都將活熊取膽視為一種持續的酷刑,「慘絕人寰」。就連一貫支持養熊業的中藥協會也承認,這是「殘忍」的。

但無論是歸真堂、中藥協會還是政府主管部門國家林業局,都把這種殘忍歸因於上個世紀。歸真堂就聲稱公司主營的活熊取膽是採用「無管引流」技術。

根據國家林業局的說法,中國現階段「養熊取膽」技術和條件與過去二三十年相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進——比如,「自體造管引流」和無痛操作等。

所謂無管引流,是通過外科手術,在熊的腹部製造一個永久的傷口,利用熊的軟組織造一根引流管,把腹部、膽囊和外界連通,每天兩次,熊場的工作人員會通過黑熊腹部的傷口將一根金屬漏管插入熊腹部的傷口,取得膽汁。

中藥協會更是認為,這種技術是「無痛」的,對黑熊的健康沒有影響。那些經過「批准」的、國家政府部門、中藥協會和部分研究機構的來訪者,在參觀過熊場之後大多都表示認同。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高學敏聲稱,他在熊場沒有看到動物的痛苦或者疼痛呻吟的吼叫。中藥協會會長房書亭更認為,取膽熊「沒有異樣」、「很舒服」。

歸真堂也發起了反擊,它通過曾給蒙牛、雙匯做過危機公關的世紀隆華公關公司,邀請媒體、持異議人士分別在2月22日、2月24日參觀養熊場,但未得到各界友善回應,動物保護組織質疑歸真堂有可能把參觀的熊場弄成一個「樣板間」。

根據多名記者的暗訪,黑熊的境況不像有人參觀時的待遇那麼好。曾在吉林、黑龍江和山東暗訪過熊場的記者潘濱認為,養殖廠的熊非常痛苦,都被關在狹窄的籠子裡面,不斷做搖擺運動。

《法制中國》記者李明露說,在延邊暗訪的近十家養熊場後發現,仍然有黑熊穿著重達幾十斤的鐵衣,甚至無法完成簡單的趴下這個動作。

熊的情況也不佳。成都軍區總醫院原病理科主任汪盛賢教授近期對49例取膽熊進行病理檢測,發現它們普遍存在肝癌、癌細胞擴散到血管和肺部;慢性膽囊炎;炎症,組織壞死,各種肝臟、膽管病變等疾病。

動物保護組織也極力反對「無痛說」。亞洲動物基金解救的277只黑熊中,181只的黑熊採取無管引流的取膽方法,165頭取膽黑熊有後遺症,99%患膽囊炎,其他疾病包括膽結石、膽囊息肉等。在121只去世的熊中,35%患有癌肝。

「當我們打開無管引流熊的肚子時,我們發現,它的內臟器官都已經移位了,因為無管引流要求把原本包裹在肝臟裡的膽囊拉出來,靠近腹壁,這會造成黑熊的器官移位,」亞洲動物基金的張小海說,「這個傷口是永遠不癒合的,它天天要插一個管子,每天插兩次,細菌是會帶進去的,怎麼會不疼,怎麼會不感染髮炎呢?」

天然熊膽不可替代?

本來是養熊業與動物保護組織的博弈,中藥協會的「挺身而出」讓事情變得撲朔迷離。

2011年12月,中藥協會發給媒體一封溝通函中提到,亞洲動物基金會是「受西方利益集團資助的」,「打壓民族中藥」,「假借動物保護名義,長期從事反對我國黑熊養殖及名貴中藥企業的宣傳。」其目的就是「削弱中藥競爭力、為西方利益集團壟斷中國肝膽用藥市場謀取更大利益」。

在2012年2月16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藥協會雖然迴避了之前的西方利益集團論,但仍然拋出了「熊膽不可替代」論,並對其會員單位歸真堂的上市表達了支持。

根據多篇學術論文(出處均為國內各中醫學報、學刊),熊膽可謂包治百病:從解熱鎮痛、護肝利膽、降血脂、抗腫瘤到抗病毒、抗炎、抗菌,還有效促進微循環……

現代醫學認為,熊去氧膽酸是熊膽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可以通過人工合成製備,用於溶解膽結石和改善肝臟功能。事實上,國內已經有兩種熊去氧膽酸膠囊上市,分別是德國的優思弗和義大利的滔羅特,年銷售額達數十億美元。

但中藥協會會長房書亭認為,熊去氧膽酸不僅僅是熊膽中的一種有效成分,熊膽中還有其他幾十種成分的協同作用,因此不能代替熊膽的全部功能。

與房書亭持相同觀點的不在少數。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藥專家李連達撰文認為「人工合成的化學品僅是熊膽汁有效物質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有效成分,其藥用價值有很大區別。」

通過光譜分析等手段,現代醫學已經搞清楚了熊膽的主要成分。除了熊去氧膽酸,還有鵝去氧膽酸、牛璜熊去氧膽酸等多種膽汁酸類化合物,以及膽固醇類、膽色素類、氨基酸類及其他微量元素等(《熊膽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臨床研究概況》,2005年),其中,熊去氧膽酸是熊膽特有的,而其他成分的功效還未完全查明。中醫作為一種經驗醫學,至今未能發現或證明熊膽中其他的具有重大治療功效的成分。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熊膽的主要功效在於「清熱解毒、清肝明目」四大功效。

諷刺的是,著名中醫學家劉正才在《新京報》上表示,尋常的中草藥材也能代替熊膽的四大功效,就清熱解毒而言,野菊花、金銀花更好;清肝明目方面,龍膽草、梔子的功效也更勝一籌。

實際上,瀋陽藥科大學原副校長姜琦和他的同事們,為了人工熊膽的上市,也等待了30年之久。

早在1983年,瀋陽藥科大學的前身瀋陽藥學院就承接了「人工熊膽」的課題,不到7年時間,課題組應用仿生學原理,合成了化學組成、理化性質、穩定性等和天然熊膽相差無幾的人工熊膽,並走到了新藥開發的最後一步——人工熊膽二期臨床試驗。

在1992年對人工熊膽進行第二次的新藥評審中,20多位專家對人工熊膽的臨床方案與臨床結果一致通過,並認為這是中醫藥科研的創舉。只是為了進入國際市場,希望課題組再擴大幾個病種補做臨床試驗。

此後的2003年1月、2003年5月、2004年的5月4號、2007年9月,課題組又多次報送了相關臨床,補充了有關資料,並做了詳盡資料。

人工熊膽課題組組長姜琦說,3家研發單位,近20家臨床醫院,百多名專家教授和研究人員,花了巨額資金,圓滿地用仿生學原理研究出完全可以等量、等效替代天然熊膽的人工熊膽,懇請國家藥品審批中心盡快予以批復。

但時至今日,人工熊膽仍然沒有拿到藥監局上市的批文。「技術上,它(人工熊膽)該做的,都做到了,就是到現在還沒批,」衛生部新藥審評委員會委員、曾經為人工熊膽設計二期臨床試驗的首都醫科大學教授高益民說。

利益鏈

中國是除朝鮮外,全球唯一可以合法從事活熊取膽行業的國家。在中國,熊膽粉被製成中藥、保健品甚至是日用品。從養熊的農戶、熊場、到藥企,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利益鏈。

據張小海介紹,中國自1984年從朝鮮引進活熊取膽技術後,成為農民致富的新途徑,1980年代,四川省資陽縣的一個公務員養殖的二百多頭熊,就被作為政府推廣的示範點。

在部分地方政府的默許和推廣下,1990年代初期,全國範圍內已經有480多家養熊場。

這數百家養熊場的上萬頭黑熊被抽取的膽汁經過乾燥之後,製成熊膽粉,源源不斷地流向了下游企業,誕生了凱寶藥業、歸真堂等年銷售額數個億的上市或准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凱寶藥業預計2012年對熊膽粉的需求達到18噸,以熊膽為主要成分痰熱清注射劑2011年為公司帶來了8億的銷售額。

按照每隻熊年產4kg熊膽粉計算,凱寶藥業一年就需要4500只取膽熊,根據中藥協會的數據,中國現存的取膽熊約6000只到8000只。

巨大的商業利潤更刺激了養熊業的壯大,歸真堂的此次上市募集資金的目的之一就要把現有的400只取膽熊提高到1200只。

中藥協會更是稱養熊業支撐183家中藥企業、153個中成藥品種,是中醫藥的上游支柱產業。

但根據東北林業大學楊淑惠《中國熊膽粉的生產和利用現狀》報告,只有質量較差的熊膽粉作為生產中成藥的原料,價格並不高,不過3-5元/g,年銷售額也只有8000萬,而那些質量最高的熊膽粉被直接賣給消費者,市場價格高達80-120元/g,年銷售總額超過4億元。

那些賣給消費者的天價熊膽粉,也並非遵循藥用價值,更多的是作為高檔禮品或保健品。在歸真堂公司網站,「金膽尚品,養生臻品」是其熊膽粉的廣告詞。

動物保護組織質疑,正是由於這個完備的活熊取膽產業鏈的擠壓,人工熊膽立項近30年未被批准上市。

在1992年衛生部回覆人工熊膽課題組的批件中稱,「目前引流熊膽產量已暫滿足藥材所需,也請開發時綜合考慮。」

養熊業的主管部門國家林業局的態度同樣曖昧不清,在1990年代後期,由於國際動物保護組織和申奧的壓力,當時的林業部將關閉了一些養熊場, 禁止用「鐵背心」、「小鐵籠」對待取膽熊,取膽技術改為無管引流。目前,國內的養熊場已由1990年代初的480多家下降到68家。

2006年國家林業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時任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司副司長王偉稱,熊膽功效是其他中藥難以替代的,還沒有時間表宣布取締「活熊取膽」。

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汪松認為,正是中國特有的野生動物的產業化,才導致野生動物保護這麼難。「黑熊在其他國家都是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以保護為主,只有在中國,才以產業化為重。」

来源:南都週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