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否決票讓中國外交既無道義又失利益(圖)
中國否決安理會譴責敘利亞決議案
中國參與否決由摩洛哥代表阿盟國家聯合提出的對敘利亞政府的譴責案,舉世憤慨,從內到外,對當局的批評之聲四起。官方開動宣傳機器為自己辯護。在筆者看,無論從道義還是從外交利益角度看,此舉都是一極大的失策,遺患深遠。
軟實力、道義與外交
近年,中國官方開始大講所謂的軟實力問題,為此花費巨資開辦孔子學院、搞大外宣,雖不能說全無效果,但與投入相比畢竟收效不佳。箇中原因甚多,且不談內部問題造成的形象損失,在對外關係上,一個關鍵因素在於其外交上缺乏道義價值。雖高唱空泛的「和諧世界」,但往往在許多事件上與人們的希望甚至常識相悖,支持一些專斷腐敗的政權,極大損害中國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對這個號稱信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力量」的政權,實際上卻是迷信當權者的權威,不相信人民,不「以人為本」的,結交維護一些既不是中國人民也不是世界人民包括執政者本國人民喜愛的「老朋友」,缺乏對他國人民的情感和利益的善意瞭解。因此,往往造成自己在一些重大變動前的被動難堪。前些年曾在安理會行使否決權袒護緬甸獨裁軍事當局,現在在敘利亞事件上故伎重演。鐵打的江山流水的兵,人民是江山本身,而政客是流水之人。舍鐵打江山而將利害繋於流水之人,早晚要受損也是必然的。
聯合國權威、主權與人權
此次中國投否決票的理由是與「其它一些安理會成員國一樣」(事實上除俄國外其它13國全體贊成)認為「片面對敘利亞政府施壓,無助對話展開」並要「捍衛聯合國安理會的團結與權威」,反對干預他國事務。
無需諱言,在如何維護聯合國的權威上,在捍衛各國人民的人權和尊重各國的主權上,國際政治中是一直存在某種內在的矛盾和緊張。冷戰結束後,隨全球化的深化,整體的趨勢是國際社會對在各區域、國家內部發生的違反人權的災難不再也不可能熟視無睹,開始以各種方式加以關注,這不僅符合道義原則,也是維護各地區的穩定所需,更是人類進步一個標誌。主權不再能成為一個抗拒他人批評的絕對的擋箭牌。在這點上,中國維護的「主權高於人權」的立場,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也越來越被人詬病。不對殘酷鎮壓人民的敘利亞政府施壓,難道要對因和平抗議不斷被鎮壓才部分拿起武器反抗的反對派施壓?北京和俄國從去年10月來就用「讓敘利亞人民自己解決」的說辭來否定聯合國的相關譴責決議,其結果不就是鼓勵幾個月來敘利亞政府繼續屠殺嗎?
此外,「維護聯合國權威」之說也難成立。在此問題上,中國的立場難道比潘基文更中立,更具代表性?恰恰是他在此次投票後表示極大遺憾,稱這將「削弱聯合國的權威性」。這裡,北京所說的維護安理會的權威性是現有的某些有待改進的規則,潘基文所說的是指維護聯合國存在的根本目的,那就是維繫各國人民在內的世界人民的福祉,當著一個政權用重武器屠殺自己人民包括兒童的時候,聯合國沒有有絲毫作為,聯合國的權威何在?
尊重主權的根本其實還在尊重人權,是人權構成一國的主權基礎,是在這種前提下,侵犯他國主權就是侵犯他國人民的人權,但當著人民的權益被國家權力嚴重傷害,生命受到屠戮的時候,國際社會的干預完全正常。很簡單,我們不能讓任鄰家隨便殺人而置之不理。至於不能讓這種外部參與成為一個國家隨便干預另一國的口實,聯合國的作用才至關重要,遺憾的是因冷戰繼承下來的不合理的常任國否決票制度,極大地傷害聯合國機制的有效運作。此次投票就成為另外一惡證。
既輸道義又輸利益
其實,與俄國在敘利亞問題上所具有的軍事(基地)經濟(大批軍火的出售和投資)和政治(在中東地區能否保有影響力)的利益不同,北京在該地區的最大利益是該地區的穩定和石油供給。即使不講道義,聰明的話,最起碼的也應該是棄權。根本不必隨俄起舞,坐實人們對崛起中國的疑懼。如擔心西方想推翻敘利亞進而圖謀伊朗,中俄加以反對,但阿盟是絕無此圖的,那些投票贊同國家中也有與伊朗關係甚好、依賴其石油的國家。此決議裡並沒有動用武力甚至連讓阿薩德下臺的要求都取消。此情形下,依然投下否決,不僅讓西方、讓阿拉伯世界人民、連像鐵桿弟兄巴基斯坦(投贊同)這樣的國家也憤怒不已……
因在國際上日感孤獨,北京、莫斯科拉扯作伴。但俄因地緣政治的關係,終不會給中國多大的好處,只是利用。作為屠殺人民的領導者,阿薩德的下臺是早晚的事。一旦下臺,他所犯下的血腥屠殺,會被以各種方式最終清算,即使政權不根本更迭,也會被甚至是他自己挑選出的繼承人清算。北京將會再一次處於非常尷尬的處境。中國支持腐敗專制殘酷政權的記憶將長久在阿拉伯人們心中存續下去,海灣最主要的產油國、北非最具有戰略地位和發展前途的摩洛哥和突尼西亞、伊斯蘭世界舉足輕重的土耳其,都因此對中國抱有很大的反感,即使那些如阿爾及利亞等在此問題上有些曖昧面臨轉型壓力的國家,一旦轉型對中國的此舉也定不會有好感……
看來,北京領導人到現在似乎還不清楚阿拉伯世界到底從深層來講發生了什麼巨大的變化。這也難怪,因體制的慣性,其實他們連自己國家社會深處在發生什麼變化也不見得清楚。
缺乏道義的內政所決定的外交
這是一場注定要輸的外交戰,這裡不妨給北京一個建議:爭主動,挽回影響,比聯合國決議要求走得更遠,聯手俄國,逼阿薩德下臺,開啟敘民族和解的新時代,如此或可保證中國在敘利亞長遠的利益和影響。——俄外長訪敘,俄國人是否已在做此盤算?不過,筆者不敢樂觀,倒不是北京沒有聰明人,而是體制問題。而且,一個在內政上面臨合法性危機的政權,保權第一,在國際事務上總是會做出些讓人覺得不可理喻的愚蠢的事情,這也幾乎是個通例。
正如法國「世界報」在相關社論裡指出,北京政權與俄國政權內心深處都害怕人民的反抗。或許,與此相關,前有天安門鎮壓,今有烽起的群體事件,北京的另一個無法言說的顧慮是不想讓聯合國譴責一個鎮壓人民的政權成為慣例。
(原標題:敘利亞危機與中國外交的道義缺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