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京」作為地名已有近千年歷史(圖)


(網路圖片)

望京作為地名,至少已有近千年歷史了。出處主要有四個,其中既見於典籍,亦有廣泛流傳、真實可信的民間傳說。

清代於敏中所輯《日下舊聞考》及吳長元所輯《宸坦識略》中均記有「望京館」。更有歷史文獻記載,早在遼代,「幽州東北二十里有望京館」。幽州,即今北京城前身,位置在今略西。而大望京村,恰在東直門外,恰巧15華里,同時也確實位於京城東北。故此,完全與文獻相吻合。望京館,又稱望京驛館,意為今日招待所、接待處之類,是進出京城的外國使臣及南來北往、東去西回的各地客商住宿、就餐之地。

北宋科學家沈括(公元1031—1095)所著《夢溪筆談》一書中,也記載了「望京」的來歷:京都東北處,有一座望京墩(墩即高臺)。沈括所處的時代,距今九百餘年,據此推算,望京墩的存在,至少與沈括在世同期甚至更早一些。從此可見,望京地名之歷史悠久。

另外還有兩個傳說,一位與清朝皇帝乾隆有關。從村中穿過的自西南向東北流向的小河,本是一條古道(民謠「多年大道熬成河,多年媳婦熬成婆」正可印證),是清王朝歷代皇族、顯貴自京城往返承德避暑山莊必經之路。村北地形獨特,中間隆起的高崗猶如龍形,東西兩側各有一土丘。乾隆登上高崗,遙望京城方向,依稀可見東直門城門樓。於是,「龍心大悅」,遂將村莊正式命名「望京」。自此,「望京」作為村名,正式使用了。而村西一里之遙的一個小村落,也欲分享此一「殊榮」,便自詡「小望京」。於是,「望京」本村,則當仁不讓地成為「大望京」了。此說法歷代相傳,沿襲至今,經久不衰。

另一種傳說,則與古代征戰有關。大至將時間前移到了宋遼時代,提前了六百餘年。

北京是六朝古都,據傳宋遼時代,郊區曾出現多次激戰。從東北的黑水、松遼平原入關的軍隊,與來自江南水鄉的軍隊爭奪土地,你死我活,廝殺不斷。將士們在異地他鄉,十分思念故土、親人,紛紛登上高處,遠望家鄉。只聽見一聲大喊:「快看呀,望見京城了!」一時間,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望京」的名字便誕生了,一直傳到了九百多年後的今日。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