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脹是指經濟增長停滯、高通貨膨脹以及高失業率同時存在的經濟現象。一般來說,高通貨膨脹率和高失業率不可能並存。因為,通貨膨脹可以有效刺激需求,從而使得失業率下降。但是,1970-1982年間,美國出現了高通貨膨脹率和高失業率並存的現象,這段時期被稱為滯脹。造成滯脹的主要原因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石油價格暴漲。
二戰後,美國長期執行赤字財政政策,以刺激經濟回升,創造就業機會。1946-1979年間的34個財政年度,有26個財政年度有赤字,僅8個財政年度有盈餘,財政赤字在1976年創下了73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當年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2%。在1970年至1979年的10年中,政府的財政赤字預算達3507億美元。為了彌補財政赤字,美國政府只得發行大量的國債。1970年國債發行額為380.9億美元,1979年國債發行額達到8295億美元。聯邦政府每年為國債付出的利息也從1970年的144億美元增加到1979年的426億美元;利息由佔聯邦支出的7.4%左右上升為8.5%。由於實體經濟缺乏增長點,擴張性財政政策沒有起到刺激經濟增長的作用,反而成為通貨膨脹的推手。
在1969年尼克松就任總統時,通貨膨脹率為5%,這是自朝鮮戰爭爆發以來最高的通貨膨脹率。當政府頒布一攬子反通貨膨脹的預算時,尼克松擔心緊縮會加重失業,而且美聯儲也贊成實行貨幣擴張政策,以抵消預算的通貨緊縮影響。因此,在制定經濟政策時,傾向於擴張性。1970年伯恩斯就任美聯儲主席後,貨幣供給開始擴大,但是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未能促進經濟增長,反而由於貨幣供應量過大,成為推高通貨膨脹的另一隻手。
1973年,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崩潰,美元停止兌換黃金,國內外認為美國已經放棄反通貨膨脹的主張,美元持續貶值,加重了通貨膨脹。此外,由於石油價格暴漲,加劇了通貨膨脹。
回顧美國經濟滯脹有助於我們認識當前經濟形勢並規避滯脹的發生。當前中國經濟極有可能會出現滯脹,原因之一是國際油價和鐵礦石價格處於高位,加大了國內企業的生產成本,制約了企業規模的擴張和就業增加。由於中國經濟增長高度依賴能源和資源投入,企業生產成本不斷上升,限制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就業創造能力,成為企業擴大再生產的約束。另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最終會以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形式傳導至國內,推高國內價格總水平。
原因之二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流動性過剩,不斷加大國內通貨膨脹壓力。2008年中央財政赤字僅為1800億元,為應對美國金融危機,中國政府增加了4萬億的投資計畫,並大幅增加2009年的財政赤字預算。2009年中央財政預算赤字7500億元,加上中央財政代地方發行2000億元債券形成的赤字,財政赤字為9500億元,佔GDP的比重約為3%,逼近赤字率的國際警戒線。2010年中央財政赤字高達8000億元。2009年新增貸款9.6萬億元;2010年新增貸款7.9萬億元;2011年新增貸款7.47萬億元。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條件下,雖然經濟增長得到了保證,但也誘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也就是說這兩年的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以通貨膨脹為代價實現的。2010年以來,CPI不斷創出新高,從1月份的1.5%上升到11月份的5.1%。進入2011年7月,CPI則躍升至6.5%,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極大影響。當2011年國家將抑制通貨膨脹列為首要目標後,人民銀行通過連續6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3次提高存貸款利率回收流動性,通貨膨脹雖未得到有效控制,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日漸嚴重,大量中小企業陷入困境,有的甚至瀕臨倒閉,這將對未來的經濟增長構成嚴重威脅,是引發增長停滯的潛在因素。
原因之三,美國至今仍未走出困境,第三輪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在即,引發了全球性通貨膨脹的預期。這樣一來,減少貨幣資產、持有實物資產就成為理性的選擇,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在所難免。另外,世界各國為應對危機採取的貿易保護,使得國內的出口導向型企業面臨嚴峻挑戰,失業加劇在所難免,溫州小微企業頻頻倒閉就是有力的證據。
在當前國內宏觀政策與國際經濟環境的雙重作用下,物價水平受前期貨幣供給量過大和輸入型通脹影響,已經難以回落,而失業並沒有得到緩解,中國經濟已經具有通貨膨脹的特徵。雖然這幾年經濟增長率保持在10%左右,但中國經濟增長方式是典型的粗放式,低於8%的經濟增長就會呈現出蕭條的跡象,另外,4%多的城鎮登記失業率根本無法反映真實的失業狀況。所以我們切不可依照經濟增長率和城鎮登記失業率輕易判斷中國不會發生滯脹。
一旦陷入滯脹,宏觀調控將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為刺激經濟增長而實行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由於實體經濟缺乏投資熱點,失業不會得到緩解,過剩的資本將湧向虛擬經濟領域,導致資產類價格暴漲;而為了穩定物價實行緊縮性的政策,則會因為投資和消費不足使經濟增長陷於停滯。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