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易為 改革難行

歲末年初,大家的心情不會太愉悅。「中國明年的GDP增速不會超過7%。」一位研究中國經濟多年的朋友說。

這是我聽到的最悲觀的判斷了。自從十餘年前吳敬璉老先生提出「我們正在過大關」起,中國經濟幾乎年年都在過大關,不是怕「熱」,就是怕「冷」,正所謂「通脹通縮一線天」。一路有驚無險都走過來之後,現在面對的可能是30多年來最難過的年關了。

許多人抱怨在中國做事難,大量資源和精力耗費在搞關係上。他們說,若非如此,中國經濟還能更快。有人不以為然,說這種支出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減少,經濟增速將下降更多。

我對後者不敢苟同。如果靠支出甚至浪費可以支持長遠的經濟增長,怎麼還會有貧困?令人談虎色變的歐債危機,不正是財政過度透支惹的禍?

是數以億計中國人30年的辛勤勞動,造就了中國經濟的奇蹟。其中的關鍵,一是利用了世界市場,一是提高了生產率。儘管兩者現在都遇到了瓶頸,但以後仍然缺一不可。前者靠開放,後者靠改革。只是開放易為,改革難行。

正如木桶的裝水量是由其最短板所決定的,中國經濟的生產效率取決於壟斷國企。壟斷國企掌握著國民經濟的命脈,其效率低下,意味著全體國民為此付出高昂的成本。擔心投資不足以支持GDP嗎?為什麼不向民間真正開放並保護其在壟斷領域的投資呢?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一旦大量中小企業難以為繼,金字塔尖上的大型國企還能從哪裡吸取養分呢?喊了多年的口號,是時候動真格的了。如果現在還不願觸動少數壟斷企業的利益,則整個國民經濟前景堪憂。

本文留言

作者葉偉強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