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兩字本是方位詞。日出的方向為東,日落的方向為西,「東西」就是東方和西方,也可以泛指方向。
「東西」除紙東方、西方外,還有其他的諧說,如指不同的方向,用作物品的代稱,還可以引伸來指人或動物。表述在對聯中成為趣話。
一、指方向
相傳,有一個商人,父母去世後進行合葬時,誤將父親葬在西邊,母親葬在東邊。違背了當時的規矩。商人遍訪親朋好友求救,看看能用什麼法子補救一下。大家一時都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最後求到一位老先生門下。老先生想了想,對商人說:你在墳墓前豎一對石柱,我替你撰寫一副楹聯。商人立即照辦。石柱豎好了,只見老先生揮筆寫了:
生前既不離左右;
死後何須辯東西。
二、指物品
「東西」被用作物品的代稱,是何時開始的呢?傳說是從宋代開始的。這裡有個典故。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有一天外出,遇到老朋友盛溫和,盛溫和提一隻竹籃子,告訴朱熹說,要去買「東西」。朱熹問:「難道不能買南北嗎?」盛溫和答道:「東方屬木,西方屬金,金木類,我這籃子就裝得;南方屬火,北方屬水,,水火類,我這籃子就裝不得,因此,只能買東西,不能買南北。」買「東西」從此流傳下來。
雖然金木類不能如口,但「東西」兩字泛指各類物品了,後來人們不但去買「東西」,而且還要吃「東西」呢!
三、指財物
明朝嘉慶年間,有一個太監奉命到杭州辦事,受到管理該城北關的南工曹與管理南關的北工曹的盛情款待,觥籌交錯,酒過幾巡,太監已有幾分醉意。此公雅興不小,趁著酒酣耳熱,想戲謔一下這兩個地方官。於是搖頭晃腦,咬文嚼字,念出一則上聯:
南管北關,北管南關,一過手,再過手,受盡四方八面商商賈賈辛苦東西;
(聯中「東西」指財物)
兩個地方官一聽,太監藉著聯在揭他們的底,以怨抱德,甚為惱火。北工曹知道太監的底細,腦子一轉,很快對出性下聯:
前掌後門,後掌前門,千磕頭,萬磕頭,叫了幾聲萬歲爺爺娘娘站立左右。
四、指人
曹錕,直隸天津(今天津市)人。北洋軍閥首領。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打敗奉系後,曹錕以5000銀元一票的價格收買國會議員590人,被選為「大總統」,世稱賄選總統。有人送他一副對聯:
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
此聯將「民國」、「總統」兩詞分別嵌入聯中四個分句之首,組成四個文言句式,自然貼切。將民國「總統」作為不是東西,給予辛辣的諷刺和唾罵,讀來令人捧腹。聯中「東西」指人。
五、指動物
清乾隆五十七年(1788年),京城工部失火,皇帝命大司空金簡召集瓦工木匠重新建造。當時,京都中流傳一則上聯:
水部火災,金司空大興土木;
聯中將「金、木、水、火、土」五行五個字統統用上,而且妥為安排,說明一件事。要對下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久久未有人對出。有位內閣中書舍人,與紀昀(紀曉嵐)同鄉,自己想對,又無佳句,想起了被稱為楹聯大師的老鄉紀昀,意識登門求他對。紀昀春:「這亦不甚難對。」他略一凝思,微笑著說:「只是對出來有妨先生,您看怎麼辦?」中書舍人求對心切,忙說:「無妨,無妨,只要對得上就好。」紀昀隨口對道:
北人南相,中書令什麼東西。
聯中窘「東、南、西、北、中」五方五字全部用來相對,也同樣說明一件事,十分工巧。聯文中「東西」指動物。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含有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