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改革止步2012?

作者:加籐嘉一  2011-12-14 13:0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中國官員來說,實行了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會不會繼續下去,這個問題似乎沒有討論的必要。就在幾天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紀念中國加入WTO十週年的高峰論壇上剛剛強調了改革開放的意義。

他說「中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中國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毫無疑問,展望未來十年,不會有任何人或機構推翻這個表態,也就是說,中國會繼續堅持改革開放,至少政府表態會如此。

但據我所知,中國的問題不都像說得那麼簡單。改革開放是政府推出的一種政策,所以也只有政府能定義什麼是改革和開放。而中國政府在定義自己的政策時展示了罕見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堅持改革開放的同時,還能同樣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革命事業。因此,倘若未來可預見的政府採用了「某某模式」,採取了某些在現在看來簡直是告別改革的行動,那也不影響堅持改革這一基本原則。

當然,作為中國三十多年來的根本國策,經歷過1989年考驗的改革開放肯定不會輕易變動。但改革開放同時也是根據世界形勢指定的外向國策,隨時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有趣的是,在中國極為重要的十八大即將召開之際,一場幾十年來最大的風暴,正在降臨到改革開放頭上——那就是歐元區瀕臨解體。

正如英國《金融時報》社評所說,由於歐元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成員國政府未能兌現其動聽的承諾,曾被視為不堪設想,因而被人不屑一顧的歐元區解體這個構想,現已作為一種可能性得到各方公開的談論。如果現在不能遏制歐洲債務危機,救助代價就可能開始扶搖直上,超出政界人士的掌控範圍。

對歐元區來說,最好的結果無疑是各國達成共識,拯救歐元;差一點的結果將是穩定的分離,回到統一貨幣之前的共同體概念;但同樣不能不談的是,歐洲一些比較邊緣化的國家,包括西班牙和義大利,都有可能在這場危機中跟歐元一起破產,從而造成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發生在西方的最大危機。

哪怕僅僅從經濟的角度來說,中國也難以對這樣的事情保持冷靜。中國政府擁有據說價值達11萬億元的國有企業,因此中國的各級官員對「賺錢」這一概念的敏感度高於外國同行。義大利的官員也許認為國家面臨破產風險,或者乾脆直接破產了都沒有什麼,但中國人理解的破產卻似乎是失去一切財富和榮譽。

如果義大利脫離歐元區,靠大量印錢來償還國債,那麼不僅僅是官員,整個中國都會把義大利當成90年代初的俄羅斯,把歐盟解體和蘇聯解體當成一回事。佔絕大多數並不太熟悉世界經濟的官員將把這樣的國家視為loser國家,對於往這個方向走感到恐懼。據我所知,這種看法在官員中絕非一種預言,而是早已流傳開來的想法。如果歐元區解體得足夠快,那麼,中共在十八大之前就會把這一事件的檢討變為全黨共識,而這對改革開放無疑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在政治的改革上也一樣。從我來中國的2003年直到去年的今天,政治體制改革在中國都是一個熱門的詞彙,官方媒體不斷鼓吹 「積極穩妥」推進政改。而在一年後的今天,大家已經看到「穩妥」到了「積極」的前面。我認為這與「茉莉花革命」不無相關。

中國官員在政治領域跟經濟領域一樣,基本以實用主義為出發點。中國既然會在蘇聯解體之後迅速拋棄計畫經濟模式,那麼,在歐洲出了問題之後,中國也完全可能會對西方模式進行反思和批判,最終得出類似這樣的結論:「歐元區解體的原因就是歐盟缺乏黨的領導」,「義大利的悲劇根源在於對德國資本過於開放」。

這樣的虛擬結論或許有些可笑,但從官員整體的利益上看,即使對歐元區進行更有深度的思考,恐怕結論也不會有什麼不一樣。政府支持改革的根本動機和他們做任何事的動機一樣,來自於確保他們主導的體制穩定。而確保政治穩定就需要保持經濟的發展速度,需要外部的市場、投資和技術。

過去中國因融入世界而獲得的獎品是WTO,它的意義正如胡錦濤主席前幾天所說的那麼重要。而現在的情況是,世界好像並不像過去想像的那樣能容納這麼多工業國,中美歐之間的矛盾正在變得凸顯,WTO所代表的全球競爭被更加傳統的地區競爭所取代。歐盟正在奪回自己對地中海和非洲的影響力,美國和亞太國家談論的合作框架是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環太平洋經濟戰略合作協議),中國人對此毫不熱心——不是因為它威脅中國的利益,而恰恰是因為一旦中國加入的話就會威脅美國的利益。無論怎麼改革,中國再也不會得到獎品了。

採取一些赤裸裸的保守措施反而有利於中國得到西方的認可。

「剝奪地產,把地租用於國家支出!把信貸集中在國家手裡!把全部運輸業集中在國家手裡!按照總的計畫增加國營工廠和生產工具!」

這是《共產黨宣言》的原文,但華爾街的三大評級機構毫不介意中國政府真的這樣做。評級機構給予中國相當高的主權信用等級,這意味著更多的外國投資和更容易發行國債。相反,如果中國購買大量希臘國債以支援歐洲,評級機構將毫不猶豫地降低中國的信用等級,就像他們把援助希臘的法國銀行降級一樣。完全獨立於美國國家利益的評級機構只是越來越強大的跨國公司的一個縮影,如果說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還必須與西方國家接近以換取跨國公司的進入,現在與跨國公司的合作已經不需要考慮西方的國家意志。

假如歐元區的分裂在使中國在2012年告別改革,那麼,從長期來看,改革會徹底地被「穩妥」嗎?告別了改革的中國還能穩定嗎?這個問題,恐怕無人能回答。因為誰也說不清改革到底是怎麼回事,開放到底意味著什麼。

鄧小平先生作為總設計師所制定並推行的改革開放其實並不是一種設計,它只規定了一個方向性的目標而已:在21世紀中期成為中等發達國家,卻沒有規劃好該怎麼做到,只是讓官員們摸著石頭過河。人們甚至說不清改革開放目前的成功,究竟是因為其本身的正確性,還是因為中共有強大無比的「好運氣」。而運氣,則是無法預測、評估的。

来源:金融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