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老外的中國經:每一次困擾都是一種體驗(圖)

 2011-12-14 03:0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美聯社圖片

在我把家安到北京以前很少碰到什麼讓我頭疼的事兒,不過來到這裡以後為了能有足夠的錢支付房租,我總算遭遇到了一次。

我的房東的意思是讓我一次性支付五個月的房租,當然她原先打算讓我把合同約定的一年租期的租金一次性付清。也只有在中國,這個人民瘋狂存錢有如受過本杰明•富蘭克林教導一樣的國家,這種要求才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我估計了一下,需要電匯20,000美元到我的中國賬戶上才能開始我的生活。這在太平洋另一側的花旗銀行那裡相當簡單。在線點擊幾次之後,我的錢就過去了。幾天之後,中國的銀行給我簡訊說我的錢已經到賬了。接下來,我必須把這些美元兌換成人民幣,因為這裡付賬都是用人民幣結算的。

作為《華爾街日報》國際經濟方面的資深記者,我經常會寫一些關於「中國的封閉資本賬戶」方面的文章。理論上來說,我理解中國需要用各種監管手段來阻止那些被認為是投機的美元進入,尤其是那些瞄準房地產市場的資金。我也意識到中國政府出於擔心巨額外匯蒸發的原因,也在很嚴厲地限制中國人在海外投資。但是我一直都不明白他們具體是怎麼操作的。

說說我的經歷吧。

我找了個中國的新聞助理,Yoli,和我一起去銀行,要知道在中國的銀行裡,他們個個都能說流利的漢語,但是說起英語來卻磕磕巴巴的。我可不想因為誤解了那些好玩的中式英語而拿我的20,000美元開玩笑。在那裡,我們大約等了一個小時才輪到櫃員叫到我們的號,就好像我們在麵包店排隊一樣。他問了我一大堆的問題。

「你兌換那麼多錢是因為想利用匯率和這裡更高的利率賺錢麼?」他問,好像那麼做不對一樣。「當然不是,」我說,「我兌換這麼多錢是為了付我的房租。」心裏暗想「如果她少收我一點兒,我也很樂意少兌換一些。」 當然,相對於以前在富達銀行那可憐的0.01%的利息收入,現在能多掙點我還是很開心。

這個櫃員想了想我的回答,然後叫過來一個人,我猜是一個經理吧。他們用中文討論了大概一個半小時,不停的低頭看看我的護照然後抬頭看看我。這絕對不是個好事兒。Yoli已經對中國人的好管閑事司空見慣,她雖然厭惡這個形勢,但也沒把它當回事兒。

然後他們就把我前幾天花了幾個小時申請到的藍色銀行卡拿走,剪成了兩半。很明顯,形勢愈發惡化了。但是我還沒來得及抗議,他們就拿出一個銀行金卡遞給我。我在銀行裡有這麼多錢,讓我現在變成了一個金卡會員了,這也就意味著從今往後,我就可使用那些面向像我這樣的高端客戶的專用櫃員窗口,而不用忍受手持藍卡的人排的長長隊伍了。

這個經理又花了一點時間告訴我,我每年只能兌換不超過50,000美元,除非我需要更多花費(比如說,付房租,天然氣等等之類)。當然我需要出示證明並需要申請許可,也許他們會同意。我猜如果我真的需要兌換更多的人民幣,我可以直接用花旗銀行的卡在ATM(自動櫃員機)上取出來然後存到我的中國賬戶裡,再用這個賬戶付賬單。我想不管怎麼說中國政府不會記錄我在所有ATM上的存取款記錄,把它們加總統計,然後對我的揮霍浪費說三道四吧。

我面臨的下一個挑戰就是要把這一大堆錢轉入我的房東在另外一個銀行的賬戶中。那要和另外一個助理到另外一個銀行去跑一趟,在那裡我們還會碰到另外一個中國櫃員,他還會把另外一個中國經理喊過來。

這些類似的經歷讓我身心俱疲。今年上半年,剛到中國的前四個月,我總是無視類似的事情。我沒有開設本地的銀行賬號。需要用錢時我就直接在ATM上取,儘管這麼做會讓花旗銀行收取3%的手續費。我也沒有試著費勁去說中文。在這些事情上面我總是漂著。

現在我嘗試著在這裡生活,每天差不多一半的時間花在和中國的官僚機構打交道。我的兒子丹尼爾在中國生活了三年多了,他說我現在才開始體會到文化的衝擊。「你剛來的時候並不一定感受到文化衝擊,」他說,但是在某個時候,你就會意識到這個地方是如此瘋狂和陌生,而你已經身陷其中了。好吧,我需要適應和學習。

我2012年的口號就是:每一次困擾都是一種體驗。(還有,不要看太多美國大使館發布在Twitter上的污染信息,這只會讓你趕緊離開這裡)。

《華爾街日報》博客:當美國人遇到中國的封閉式資本賬戶

原文:Notebook: An American Meets China’s Closed Capital Account
作者:By Bob Davis
發表日期:2011年12月8日
譯者:MZ老道
譯者志願者校對

来源:譯者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