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官方話語不能總是挑戰常識(圖)

 2011-12-06 21:3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4日夜間到5日上午,北京大霧瀰漫,能見度低,空氣污染嚴重(網路圖片)

從12月4日上午起,霧氣便籠罩了包括北京城在內的整個華北地區。4日傍晚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發布預報,5日北京市空氣污染指數將達到260至280,為中度污染。一旦如此,這將是該市今冬以來首個中度污染天。

但到了5日上午,記者北京市環保局「撥雲見日」,公布當天該市的空氣質量為輕度污染,污染物濃度相比頭一日下午和夜間有所下降。

然而,北京市朝陽區美國大使館這片孤島一樣的美國領土,監測的數據可不是如此。早在沒有霧霾的12月2日21:00,PM2.5細顆粒物濃度都達到了494,北京空氣質量指數為496,有毒害;4日19:00,PM2.5細顆粒物濃度更是達到了522,北京空氣質量指數為500,有毒害。專家也在忙不迭地告誡大家,「哪怕是輕度污染,空氣中污染物濃度仍然很高,身體尚未完全發育的幼兒、青少年的呼吸系統脆弱,容易受到傷害,應該盡量避免戶外運動,‘中小學體育課的一些大運動量課程最好改成室內教授保健知識等。’」

活生生的人則比「有關部門」操縱的機器更「敏感」。潘石屹5日14:44的新浪微博寫道:「幾位同事都說這幾天不舒服,嗓子疼。我說:‘你們都是年輕人,老人和小孩就更難受了。’」他的夫人張欣女士則夫唱婦隨地在微博中呼籲:「我們正在實施把SOHO中國在建的辦公樓都加入‘空氣淨化系統’,就像加入空調和暖氣一樣,淨化空氣比空調更重要,冷一點、熱一點都可以忍受,但不能長期吸入有毒的空氣。呼籲開發商都參與。」

我相信從現在開始,PM2.5將會掀起越來越強大的公民環保運動。但是在這個問題上,看樣子群眾都過河了,官員們還在堅定不移地摸石頭。明明自己在裝有空氣過濾裝置的辦公室裡享受著新風系統,卻告訴人們室外的空氣也一樣清新。

中國是個文字的遊戲國,明明是可以量化、且監測數據中已經量化的東西,發布時卻往往通過不能量化的「模糊數學」來與群眾玩捉迷藏躲貓貓。空氣質量是如此,交通擁堵也是如此。

還是就說這今天成為霧都、平時都是「首堵」的首都北京吧。11月30日,北京交通委副主任王兆榮稱,今年前10月,五環路內工作日高峰平均路網運行速度為25.3公里/小時,處於「輕度擁堵」等級。此外,今年前10月工作日平均擁堵持續時間為1小時,同比減少1小時25分鐘。今天我說北京的路面交通應該用恐怖來形容,他說恐怖已經不足以形容。我問用什麼詞最好?他說已經找不到合適的詞了。

我思來想去,覺得還是北京市交通委的「輕度擁堵」用得最合適。當然是輕度擁堵啦。如果只算你自己堵在路上的時間,最多是上班3小時、下班3小時一共6小時擁堵,這已經頂天啦,即使堵成停車場也不過6小時,只佔每天24小時的1/4,四舍五入,約等於零擁堵。

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的官方話語每每挑戰著公眾常識,不知是欺百姓無知呢,還是有些官員太無恥?

再比如說這前外交大使吳建民先生稱國人爭論贈馬其頓校車反映弱國心態:「我覺得老子《道德經》裡講得好:‘將欲取之,固必予之。’你一毛不拔就想從人家那裡得到好處,是短視的、自私的觀念。那樣做人都不會有很多朋友,何況是一個國家。」我也很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借古話「將欲取之,固必予之」問一問老先生:老百姓不懂此理是無知,官員懂此理但對百姓只搾取(遠非索取)不給予是不是很無恥?

我想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官方話語屢屢與民眾常識相對抗的時代也將一去不復返。人世間總有常識、公理和正義在,不是誰的嘴巴大誰就掌握真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如果官方話語在公眾眼裡只剩下謊言,最後笑到最後的會是誰呢?除非你認為我們都處在無法避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上,美麗的謊言只是最後的心靈安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来源:和訊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