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動車事故調查結論因政治權衡未能公布

 2011-12-05 23:4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造成 40人死亡,200餘人受傷的「7•23」甬溫線動車特大事故調查報告遲遲未能在法定時限內公布,引起中國社會輿論不滿。據《財經》雜誌的報導,這與報告涉及的各個部門相互推諉,官方出於政治考量法權衡有關。

中國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規定,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事故為特別重大事故,事故調查組提交事故調查報告,應當自事故發生之日起最長不超過120日。

此前,事故調查組組長、國家安監總局局長駱琳曾對媒體表示,「調查結果爭取在9月中旬公布」,但截至11月31日,「7•23」動車事故調查結果公布已經超過120天的最長時限,但最終的調查結論報告仍未公開。《財經》雜誌引述接近調查組的消息人士稱,透露了遲遲未公開的事故調查報告的主要內容。

「導致此次動車追尾事故的原因,既有信號設備軟體設計缺陷,亦有非正常行車下的調度指揮失誤。「從信號設備提供商,到上海鐵路局調度所、溫州南站行車值班員的行車處理,到電務部門的維修、登記,事故暴露出鐵路多個部門均存在問題。」

最終調查報告遲遲不出,原因是中國政府高層對責任認定難以取捨;而技術鑑定結束兩個多月來,事故所涉各方均在推卸責任,導致報告遲遲無法出臺。

令官方頭疼的政治考量是,「若認定信號設備供應商承擔主要責任,則對中國高鐵的國際形象乃至出口更為不利;若認定鐵道部調度管理承擔主要責任,則牽涉責任人眾多;若信號設備缺陷說被推翻,供應商不再擔責,鐵路系統也不會全然接受此說,相應會要求承擔較輕的管理責任,縮小處理範圍。」

此外,杭州電務段溫州電務、上海鐵路局調度所、溫州南站行車值班員各方責任孰重孰輕,對所追究責任人的範圍、職位亦有影響。

媒體呼籲,應「採取更公開、更坦誠的態度,向公眾告知存在的問題和整改的細節,並實事求是地進行問責與整改」。7月23日,溫州動車事故發生後,鐵道部在事故發生後第一時間聲稱系雷擊造成設備故障導致。此後,事故調查組成員、國家安監總局總工程師黃毅曾指溫州電務部門的應負責:值班人員未按有關規定故障處理,沒能有效防止事故發生。這一說法引起杭州電務段反彈,在網上發布公開信反駁。

11月20日,「7•23」動車事故調查專家組副組長王夢恕透露,動車事故的書面調查報告已於9月完成,餘下的責任認定問題和處罰問題均由相關部門研究後給出處理意見,國務院批復後會發布。

原題目:「7•23」動車事故調查結論因政治權衡遲遲未能公布


来源:法廣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