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世界媒體看中國:緬甸引發焦躁不滿(圖)

 2011-12-02 00:4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緬甸的地理位置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訪問緬甸,不但使緬甸跟西方國家的關係成為世界和中國媒體關注的焦點,也使緬甸與中國的關係受到份外的關注。

*中國感到焦躁和不滿*

日本《產經新聞》11月30日發表記者矢板明夫從北京發出的報導,專門描述了緬甸跟中國多年來的特殊關係,以及緬甸當前跟美國(以及西方國家)和中國的三角關係。報導說:

「美國克林頓國務卿訪問緬甸,緬甸長年的盟友中國感到焦躁和不滿。中國擔心,隨著美國的影響擴大,緬甸會跟中國越來越疏遠。11月30日出版的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表現出了這種不快。該報發表的社論說,‘中國在亞洲的牆角似乎正被美國一個個‘挖掉。’」

「今年3月將政權移交給文官政府的緬甸在軍政權時代與中國建立了蜜月關係,與北朝鮮、巴基斯坦一道,是中國三大盟友之一。緬甸從中國那裡得到經濟、基本建設、軍事等多方面的援助。在人權和民主化問題上受到來自聯合國等國際社會的批判的時候,緬甸也能得到中國的庇護。」

「與此同時,中國建設通過緬甸的輸油管,可以使中東原油經由緬甸西部的港口運送到中國。為了確保雲南省等中國國內的電力供應,中國也在推進在緬甸興建發電廠的規劃,對緬甸給予了絕對的信任。而中國著眼於其海軍將來在亞洲的發展,積極參與緬甸的港口修建。」

「然而,隨著中國資本在緬甸經濟中佔據了主導地位,華人居民在緬甸的影響力擴大,緬甸國民當中反中國的情緒高漲也成為事實。也有人提出,中國主導的一系列建設項目導致緬甸的環境破壞。在這種情況下,緬甸新政權開始與中國拉開距離,力圖與國際社會融合。」

「緬甸與中國漸行漸遠,對中國來說不但是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盟友,而且也意味著先前的援助和投資付諸東流,中國將被迫全面修正對亞洲的外交政策。北京政府的智庫有一位研究者說,‘中國感到被緬甸背叛,但如今只能是靜觀緬甸到底是能跟美國接近到什麼程度。’」

「在克林頓國務卿訪問緬甸之前的11月28日,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跟訪問中國的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蘭舉行了會談。在談論深化兩國之間的軍事交流之外,習近平也表示‘中國支持緬甸的民族團結和經濟發展。’‘支持緬甸的民族團結’的意思是不支持緬甸的少數民族華人的武裝勢力。這被認為是中國開始對緬甸進行懷柔。」

*對中國官方敏感的話題*

日本《產經新聞》記者矢板明夫的報導涉及一系列目前依然對中國當局敏感的問題,其中包括在1960年代,北京公開支持緬甸境內親北京的勢力跟緬甸政府進行「武裝鬥爭。」 即使是在過去20年裡,在緬甸軍人政權跟北京關係特別密切之際,緬甸軍方依然對北京心存疑慮。習近平與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蘭所說的「支持緬甸的民族團結」之類的話,顯然是意圖讓緬甸政府在這方面放心。

另外,中國還有一個公眾大量議論、但中國官方控制的媒體卻不能公開報導或允許辯論的一個話題,這就是中國政府的朋友為什麼總是薩達姆、卡扎菲、卡斯特羅等在國際社會名聲不佳的人,中國在亞洲的三大盟國為什麼會是堅持奉行獨裁專制的北朝鮮和長期實行軍人統治的緬甸、巴基斯坦之類的國家。

中國執政黨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11月30日發表有關美國國務卿克林頓訪問緬甸的社論。社論在說緬甸之外,也特意提到了巴基斯坦和北朝鮮,從而間接地承認了中國公眾長期質疑但官方長期迴避的這個問題: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今天訪問緬甸,輿論對美國同中國爭奪‘在緬甸的影響力’議論頗多,中國在亞洲的牆角似乎正被美國一個個‘挖掉。’」

「美國同中國做影響力的博弈是肯定的,它的很多優勢中國不具備。在緬美關係幾乎‘斷絕’很久之後,美國有力量把自己的影響力在一夜之間‘空降’回緬甸。這一點我們得服氣。即使在巴基斯坦那樣中國苦心經營的國家,也很難說美國的影響力就比中國的差。」

「即使今天的朝鮮,其與美國的對抗也是出於它自身利益,而非為了迎合中國的戰略需要。」

「中國對緬甸向西方開放無任何心理上的牴觸,但中國不會接受這樣的開放同時是對中國利益動剪刀的粗魯轉身。」

《環球時報》社論所說的緬甸「對中國利益動剪刀的粗魯轉身,」 包括緬甸在今年9月底宣布,「為了尊重民意,」決定停建在緬甸北部少數民族地區由中國投資興建的有爭議的密松水電站。《環球時報》的社論說,「緬甸在密松水電站的毀約,讓中國公司損失慘重。」

顯然,「尊重民意」對《環球時報》或中國當局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或者是可疑的概念。在中共統治的中國大陸,不存在所謂的「尊重民意」的問題,因為中共堅持聲言,中共及其政府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任何問題上都代表民意、代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利益。多年來,北京政府還頻頻警告香港或臺灣的政界人士,休想跟北京打民意牌。

*中國眼中的緬美修好*

中國如何看美國跟緬甸的接近,也是《紐約時報》記者黃安偉(Edward Wong)11月30日發表的報導的主題。黃安偉報導的題目是,「中國關注美國在緬甸的舉動。」報導說,

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蘭本星期早些時候訪問中國,受到中國政府和軍方的高規格接待。「在任何一個星期,這種接待都會被迅速報導,迅速忘卻。但這次緬甸軍方高級將領對中國的訪問成為中國一些學者和記者的話題,因為他訪問中國兩天之後,美國國務卿基就要訪問緬甸。那是美國國務卿56年來第一次訪問緬甸。」

「敏昂蘭將軍訪問中國所受到的關注,透露出中國官員和學者重視歐巴馬政府接觸緬甸的政策,以及重視美國政府對緬甸政策對中緬關係可能帶來的影響。中國是緬甸最大的經濟夥伴,近年來中國對緬甸的影響超過了印度的影響。」

「中國軍方和外交政策圈內的一些保守派人士現在經常談論美國試圖圍堵中國,但美國官員對此表示否認。兩個星期前,歐巴馬總統在訪問這一地區的時候宣布,要派遣2500名美國軍人進駐澳大利亞。他還跟許多亞洲國家的領導人當面對中國總理溫家寶表示質疑中國對南中國海大片海域提出領土要求。」

「一些中國官員和學者聲言,歐巴馬政府暗下使勁,勸說緬甸總統吳登盛決定停止建設密松水電站,甚至是鼓勵了緬甸內部反對該水電站建設的抗議行動。美國政府沒有承認在這方面有任何捲入。」

「星期三,在克林頓國務卿抵達緬甸之際,《環球時報》英文版就美國和緬甸關係發表社論,特別提出了密松水壩的大挫折。社論最後說,‘中國歡迎緬甸開放,但堅決反對緬甸踐踏中國的利益。’」

来源:美國之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