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充分暴露中國「無正義外交」的尷尬

 2011-12-08 23:2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近日訪問緬甸,被外界評論為針對中國的一次外交行動,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今天的中國觀察,要為大家介紹有關中國外交情勢的分析評論。

北京《環球時報》署名朱振明的評論稱:「由於美國一直是西方國家對緬甸實施制裁的帶頭羊,加上希拉里•克林頓是50年來第一位訪問緬甸的美國國務卿,就更增加了訪問的轟動性效應。由於希拉里的訪緬之行,中緬關係將如何發展也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西方媒體在報導中,紛紛推測美國改善與緬甸關係將會引起中緬關係倒退,甚至把希拉里訪緬之日視為中緬關係倒退之時。」「 只要瞭解中緬兩國外交關係長期發展的歷史與現狀,以及地緣政治關係,就可以對上述說法做出否定的回答。」

北京《環球時報》的社論稱:「中國不是毫無力量的國家,亞洲有很多小國在中美之間搞平衡,無論朝中國還是朝美國‘一邊倒’,都非亞洲的流行選項。緬甸的未來大概也跳不出這個邏輯。現在的問題是,緬甸在密松水電站的毀約,讓中國公司損失慘重,西方輿論則對此齊聲叫好。在緬甸改善對西方關係時,很多中國人把密松水電站的事看成了對中國的傷害。緬甸必須在緩和對美關係時,採取同樣有力度的措施彌補中方損失。中國對緬甸向西方開放無任何心理上的牴觸,但中國不會接受這樣的開放同時是對中國利益動剪刀的粗魯轉身。」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袁鐵成的評論稱:「儘管已造成巨額損失,但此事對中緬關係未必帶來根本性的損害,對中國‘走出去’企業也未必帶來根本性的教訓。此事最大意義在於,充分暴露中國過去二十年‘無正義外交’的尷尬。」「過去20年,中國外交正逢經濟全球化。然而,當中國試圖迎上‘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時,又正逢‘政治民主化’的浪潮,還有政治本土化的現實。這就意味著,中國外交在面臨既有地緣政治挑戰的同時,還將面臨政治民主化和本土化的挑戰,還將面臨中國官方價值觀與全球主流價值觀格格不入的挑戰,因而,中國外交會出現種種異象,並引發一系列的、一波又一波的海外公共風險。」

臺北《旺報》署名孫興傑的評論稱:「對中國而言,過去10年是中國快速發展的10年,官方稱此為國際戰略機遇期,世界超強美國忙於兩場戰爭,從而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空間。經濟日漸強大的中國,在外交方面卻陷入困境中,究其根源在於身份的焦慮。」「外交不僅是利益的博奕,也是道義的共享。不干涉內政是1648年威斯伐利亞體系以來的外交原則,但已受到人權外交的挑戰。尊重主權並不意味著可以罔顧人道主義,縱容暴政。」「民主、憲政、法治、人權等是國際外交的道德與倫理,中國外交須順應潮流,及時調整,失去道義支點的外交難有立足之地。」

北京《環球時報》署名龍韜的評論稱:「希拉里此次對緬甸的訪問,從表面上看是對美國苦心經營起來的對華包圍圈進行加固和補缺;但如果換個角度就會發現,此舉還有著更深的心機。緬甸是中國唯一可以通過陸地直達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鄰國,在南海大門事實上處於被封堵的情況下,如果再失去緬甸這一出海口,中國將立即感到‘窒息’。」 「當下的美國,軍事打擊的重點在伊斯蘭世界,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在中國周邊編織包圍圈,只是對中俄進行全球性戰略牽制。所以中國對美國拉攏緬甸的當下舉動,尚不必反應過激,但從長遠看,中國不能聽任美國損害自己安全利益。一旦美國在中東得手,將立即調轉槍口對準中俄。那時,美國提前進行的布點,將瞬間升級為中俄必須面對的戰略前沿。」

来源:法廣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