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極具藝術魅力的作品--題畫詩(圖)

 

  

王穀祥的花鳥和乾隆御題詩

題畫詩植根於我國古代詩畫藝術繁榮昌盛的沃土中,是詩畫融通的產物。題畫詩生動形象地反映出中國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美、畫境美和詩藝美,是一種非常具有藝術魅力的詩歌作品。題畫詩歷經了六朝時代的濫觴、唐五代初具規模,宋元明清的鼎盛各個發展階段。一千多年來,題畫詩數量以千百萬計,質量日趨成熟,臻於極詣,呈現出異彩紛呈的可喜局面。下面,我們從幾個不同側面,簡要描述題畫詩豐富多彩的狀況。

一,從題詩部位看,題畫詩詞可以分為畫面題詩和畫外題詩兩大類。從現有文獻載錄和文物資料考察,畫面題詩始於宋徽宗趙佶,他將自己創作的題畫詩,選擇畫面恰當位置,用瘦金體題寫在畫面上,構成詩、書、畫三種藝術融成一體的藝術品,使筆情、墨趣、詩境、畫意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富有東方文化的獨特神韻。從此以後,畫面題詩便蔚然成風。畫面題詩以「不侵畫位」、「不傷畫局」為原則,選擇適當空間題上詩或跋,可以採用豎寫式、橫寫式、因勢題寫式、多處題寫式等多種方式,畫家隨意選用,不拘一格。

另一類是畫外題詩。從六朝到唐五代、北宋,題畫詩大多另紙書寫,唐宋時還題在詩板、屏風、牆壁上。宋代興起畫面題詩以後,畫外題詩依然大量存在,有人另紙書寫後,附裱在畫卷之前、後,畫幅之上、下,或用對題之法(即一幅冊頁畫,配一幅題詩),如瀋周《兩江名勝圖冊》。

二,從體裁形式看,題畫詩詞的體式很多,長篇五七言雜言古體詩、五七言排律、五六七言律詩、五六七言絕句、五七言雜言短古,詞中的小令、中調、長調,均可以題畫。長篇古詩、律詩、絕句,比較常見,不再舉例。短篇古詩如劉辰翁的《蘇李泣別圖》:「事已矣,泣何為?蘇武節,李陵詩。」這是三言短古。吳融《壁畫折竹雜言》:「枯緾籐,重欹雪,渭曲逢,湘江別。不是從來無本根,畫工取勢教摧折。」這是雜言短古。戴熙《題畫》:「夢裡模糊記,轉身化綠筠。起看窗上影,卻是夢中身。綠霧迷天暗,蒼煙冪野平。瀟湘今夜雨,應有佩環聲。兀兀常離俗,超超迥出群。一生唯尚直,不覺已干雲。」這是五言排律。劉辰翁《如夢令·題四美人畫》:「落葉西風滿地。獨宿瓊樓丹桂。孤影抱蟾寒,寄與月明千里。休寄。休寄。粟粟蕊珠心碎。」這是小令題畫詞。瀋周《小玉山·題梔子花圖》:「花盡春歸厭日遲。玉葩撩興有新梔。淡香流韻與風宜。帘觸處、人在酒醒時。生怕隔牆知。白頭痴老子,折斜枝。還愁零落不堪持。招魂去、一曲小山詞。」這是中調題畫詞。文徴明的《水龍吟·題蕉陰仕女圖》(詞從略),則是長調題畫詩。

在眾多體式中,題畫絕句和題畫小令詞,最為常見,也最受到歷代詩畫家的青睞,喜歡採用。為什麼呢?因為這些題詩體式短小精悍、語言精煉、聲韻悠然、意蘊完整,易於發露感情、闡述畫理,書寫在畫面上,所佔畫幅不大,不傷畫局,有利於詩、書、畫三藝的融通。而且這些詩詞易於記誦,容易學習和掌握,更適合在中青年詩畫家和廣大詩畫愛好者朋友中大力推廣。

三,從畫科分類看。畫以科分。各種畫科,各有專家,佈置設色又各不同。以畫科來分門別類,順理成章。唐以前,畫科分得很粗,有些還沒有獨立成科,如山水畫,原先只是人物畫的背景,到唐代,山水畫得到蓬勃發展,成為獨立的畫科,與人物、花鳥畫鼎足而立。隨著繪畫藝術的不斷發展,畫科分得愈來愈細,有的畫科,大類中又兼容小類,如人物畫科,又可細分為寫真、仕女、仙佛、神鬼等;山水畫科,又可細分為名勝、古蹟、樹石等;花鳥畫科,也可細分為花卉、禽鳥、蘭竹等。宋代《宣和畫譜》分畫科為十門,凡道釋(附鬼神)、人物、宮室、番族(附番獸)、龍魚(附水族)、山水(附窠石)、畜獸、花鳥、墨竹、蔬果(附草蟲)。到了清代,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則分為二十九類,雖然分得極細,然大類不出人物、山水、花鳥三科,另外有禽類、獸類、鱗介(即《宣和畫譜》中的龍魚和水族)、禾蔬類等。題畫詩當然也依畫科分類,因而題材內容包羅萬象、多姿多采。各種畫科的題畫詩,還因為畫科自身的藝術特徵,呈現出不同於一般題材詩歌的美學特徵,例如,人物畫科的題畫詩,具有寓教性、包孕性、敘事性、動作性等美學特徵。山水畫科的題畫詩,具有再現性、可居住、移情性、擬真性、遊觀性等美學特徵。花鳥畫科的題畫詩,具有比德性、擬人性、審美性、喜慶性等美學特徵。因此,各種畫科、各式各樣的題畫詩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四,從基本模式看,題畫詩的寫作,有四種基本模式,即描寫型、議論型、感嘆型、綜合型等多種模式,各種模式,有各自的基本特徵。

其一是描寫型。詩人觀看畫幅後,意有所會,興有所發,揮毫作詩,對繪畫藝術品的畫面景物,進行白描式的描寫,描寫它們的形態、風姿、色彩、神采,描寫人物一瞬間的舉動、情節場景。詩人不著議論、不帶感嘆、不抒寫主觀情思,偏向於客觀描述,再現畫境美,給讀畫人以美感享受,而詩人的情思、議論和感嘆,都蘊含在詩境中。如明高啟《題雜畫十二首》:「夕陽數峰遠,靄靄江南思。煙外有鐘聲,山僧獨歸寺。」「遠岫浹煙光,斜陽在釣艇。眾漁歸已盡,獨自過寒塘。」吳歷《題畫山水二首》:「春風阡陌草初平,遠岫煙浮細雨晴。白屋門前烏桕樹,夕陽高下鷓鴣聲。」數詩純寫畫面,遠近景物,動靜配合,再以聽覺形象「鐘聲」,「鷓鴣聲」申補視覺形象,愈加顯出山居生活的靜謐幽曠,而詩人和畫中人的閑逸情趣,完全滲透在詩境中。

其二是議論型。詩人觀看畫幅後,既不描繪畫面具象,也不抒寫主觀情思,卻將視角投向審美理性的層面,對畫作作深入的理性思考,發表繪畫藝術見解,或則發表史論、政論式的議論。表現畫論的議論型題畫詩,如宋《蘇李泣別圖》:「酷愛此君心,常將墨寫真。毫端雖在手,難寫淡精神。」表達出畫家畫形易、畫神難的創作體驗。鄭燮《題畫蘭竹》:「日日臨池把墨研,何曾粉黛去爭妍。要知 畫法通書法,蘭竹如同草隸然。」點明畫學中書畫相通的理論。發表史論、政論的議論型題畫詩,如瀋周的《題墨蠶》:「牡丹論花不論葉,桑柘論葉不論花。饒爾五陵歌舞地,未如辛苦養蠶家。」以養蠶家的苦辛和五陵歌舞地的豪華歡樂作強烈對比,由墨蠶的畫像生發,發表貧富不均的政治議論。又如晁補之《明皇打毬圖》:「宮殿千門白晝開,三郎瀋醉打毬回。九齡已老韓休死,明朝應無諫疏來。」諷刺唐明皇耽於聲色、拒絕諫諍的史論,陸游《老學庵筆記》評此詩,說:「皆(指此詩與另外一詩)偉論也。」

議論型題畫詩,可以整首詩純寫議論,也可以先寫畫面,然後由此生發,發表各種議論,形成畫論結合的格局,如李方膺《題梅花圖》:「鐵干銅皮碧玉枝,庭前老樹是吾師。畫家門戶終須立,不學元章與補之。」前兩句描寫畫面形象,後兩句轉入議論,論說真正的畫家要師法自然有獨創精神,要自成一家,切莫亦步亦趨,追隨他人。

其三是感嘆型。整首題畫詩,抒發詩人觀畫後的深切感嘆,或則是先描寫畫面,再抒發感嘆。凡是那些抒情言志的題畫詩,基本上都採用這種模式。觀畫感嘆有多種多樣,有寫生活感受的,有寫審美體驗的,有表達願望的,有懷念家鄉的,有憶念畫家的,豐富多彩。例如宋王安石《學士院燕侍郎畫屏》,「六幅生綃四五峰,暮雲樓閣有無中。去年今日長干裡,遙望鐘山與此同。」詩人看到燕肅畫的青山,很像金陵的鐘山,油然生出憶念金陵、憶念舊居的悠悠情思。元黃公望《題曹雲西畫卷》:「十載相逢正憶君,忽從紙上見寒雲。空江漠漠漁歌度,一片疏林帶夕曛。」畫上還有題識,云:「雲西與余有交從之舊,別來四年,心甚念之。一日,子章以長卷見示,不啻見雲西也,展閱不已,既題而復識之。」雲西,即元代畫代曹知白。詩人看到畫友的畫卷,見畫如見人,因而題詩抒發懷友的深情。

其四是綜合型。長篇題畫詩,往往糅合描寫、感嘆、議論型的多種寫法,將審美感知、審美情感,審美理性融合在一首詩裡,杜甫的《題李尊師松樹障子歌》:「老夫清晨梳白頭,玄都道士來相訪。握髮呼兒延入戶,手提新畫青松障。障子松林靜杳冥,憑軒忽若無丹青。陰崖卻承霜雪干,偃蓋反走虯龍形。老夫平生好奇古,對此興與精靈聚。已知仙客意相親,更覺良工心獨苦。松下丈人巾履同,偶坐似是商山翁。悵望聊歌紫芝曲,時危慘澹來悲風。」前四句,敘寫玄都道士來訪,次四句描寫畫面景物,第三層四句,論說此畫奇古的風格和畫家的良苦畫心,結尾四句,抒發觀畫感嘆。一首詩,綜合多種表現手法,融合無間,杜老真不愧是寫作題畫詩的老手。即便是篇幅不長的律詩,有人也用綜合型寫法,如蘇軾《宋復古畫瀟湘晚景圖三首》(其二):「落落君懷抱,山川自屈蟠。經營初有適,揮灑不應難。江市人家少,煙村古木攢。知君有幽意,細細為尋看。」詩的首聯和頷聯,描寫畫家宋迪的懷抱和藝術構思,用了議論句式。頸聯轉而描寫畫面景象,尾聯寫出觀畫感嘆,收結全篇。短短八句詩,綜合描寫、議論、感嘆等多種手法,構成綜合型的格局。

題畫詩積澱了一千多年詩人、畫家融通詩畫藝術的文化精神和寶貴經驗,形成一個多種畫科、多科題材、多種體裁、多種模式、多種格局交織一起的異彩紛呈、驚人耳目的文化局面。

這一筆文化遺產彌足珍貴,作為詩畫藝術的創作者,有責任弘揚、傳承這筆文化遺產,努力汲取歷代藝術家融通詩畫藝術寶貴創作經驗,創作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珍品來。有條件的畫家可以多創作一些畫上題詩的作品,成為當代的詩、書、畫「三絕」和詩、書、畫、印「四絕」的藝術家,將傳統的詩歌、書法、繪畫、印章合璧的藝術,推向新的高度。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