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各地清除驅趕 「佔領」難以為繼?(圖)


佔領加州奧克蘭小川廣場的抗議者11月14日被驅逐後當地政府人員視察廣場情況

星期二凌晨,紐約警方進駐曼哈頓下城祖可蒂公園「佔領華爾街」抗議者的聚集地,拆除帳篷,驅趕抗議者,並逮捕了70名拒絕離開的示威者。至此,全美各地取締「佔領運動」的活動達到了高潮,也為這場運動的未來打出了一個巨大的問號。

*全國各地紛紛清場*

過去兩三天內,全美各地城市紛紛對「佔領運動」抗議者的大本營實行清場,其中規模最大的包括加州奧克蘭、俄勒岡州波特蘭、賓州費城、猶他州鹽湖城、科羅拉多州丹佛、以及紐約州的阿爾伯尼等。

各地市政府在取締抗議者聚集地時都使用了相似的理由,那就是「佔領運動」已經超越「言論自由」的範疇,開始威脅到公共安全和衛生。在一些城市,抗議者被指責堵塞交通,破壞市容。另外大本營內出現吸毒販毒行為,衛生狀況惡化,甚至周圍地區的犯罪現象也有所上升。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地政府聲稱,他們動用警力驅逐抗議者是為了消除「健康、安全和消防隱患」。紐約市長布隆伯格表示,抗議者在清場之後仍然可以回到祖可蒂公園舉行抗議,但是不能帶回帳篷和睡袋。他說,這次「他們必須以理念來說法大眾。」

*「佔領運動」面臨困境

今年九月始發於紐約的佔領運動過去一兩個月來吸引了全美甚至全球的注意。這場運動的主要訴求是抗議貧富懸殊、反對大公司企業的貪婪、並要求消除金錢對於美國政治經濟體制的影響。運動從華爾街開始,蔓延到美國各地許多大城市,甚至擴展到歐洲,亞洲和南美洲等其它地方。

其實,早在各地城市對抗議者大本營實行清場之前,「佔領運動」的抗議者們就面臨許多難題:

首先, 抗議者在是否和警方對抗,對抗到什麼程度上存在分歧。十一月初,加州奧克蘭一些抗議者因不滿當地佔領運動的非暴力方式而和警方發生衝突,其中頭戴面罩的抗議者打破櫥窗、設立路障,並燃燒物品的畫面傳遍全國,破壞了公眾對於「佔領運動」的觀感。

民間抗議活動在美國有悠久的歷史,其中以六十年代的民權運動和反越戰運動最著名。但是縱觀各種運動,美國公眾歷來對於非暴力方式存有敬意,而對暴力行動抱著根深蒂固的反感。馬丁.路德金之所以成為美國歷史上廣受尊崇的民權英雄,和他的非暴力主張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當年和他有同樣訴求,但是採取更激烈抗議手段的民權人士都成為有爭議的人物,無法進入美國政治主流。

分析人士認為,如何和警方對抗到一定程度以吸引媒體關注,而對抗的程度又不至於引起公眾的反感,這中間的「度」很難掌握,尤其是對一個組織鬆散的運動而言。

其次,「佔領運動」不管是在全國層面還是在地方層面都沒有統一的綱領和領導者,使抗議活動難以上升到更高的政治層面,對美國政治產生真正意義的衝擊。早在運動之初,保守派人士就諷刺這場運動是民主黨左派、無政府主義者、社會主義份子和流浪漢組成的「大雜燴」上演的「街頭鬧劇」。這一說法雖然刻薄,但也道中了這場運動的鬆散特色。在加州奧克蘭的一名抗議者就表示,在大本營被拆除之後她將打道回府,因為到現在已經不清楚繼續「佔領」的意義是什麼,下一步該怎麼做。對於很多「佔領者」來說,這是一個共同的問題。

最後,「佔領運動」也面臨不少實際的難題: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如何在聚集地堅持抗議示威成為挑戰;另外,美國的各種政治經濟議題不斷出臺,吸引了媒體和公眾的注意力,使他們不可能長久地關注佔領運動。

不可否認的是,「佔領運動」反大公司、反貧富懸殊的主題引起了許多美國人的共鳴。但是這場運動難以為繼的現實,也反映了普通美國人面對強大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的無力感。對他們而言,如何推動和實現「真正的變革」,是一個遙遠而艱難的夢想。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