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學家們的「憤怒」

2008年,郎咸平在上海出席一個論壇時曾放言,「內地某些經濟學家的水平連農民都不如。」

此話引起了內地經濟學界的強烈不滿,甚至有經濟學家針鋒相對地稱,「郎咸平不懂經濟。」

此後,每有海外經濟學家唱空中國股市、房價、銀行資產質量以及經濟增速之時,必有內地經濟學家憤怒地予以駁斥。

內地經濟學家最近一次的集體憤怒,始於今年8月份謝國忠拋出的「中國經濟將出現大幅下滑」的言論。謝國忠的邏輯在於,「自2008年以後,中國經濟完全依賴於地方政府投資,隨著壞賬的不斷出現,地方政府的開支能力將不可避免地受限制,進而導致中國經濟出現大幅下滑。」

隨後在9月份,瑞銀證券發表研究報告對謝的觀點形成呼應,這家海外投行認為,「基於中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上市公司業績增速大幅下滑,流動性持續緊張,房地產去庫存暴露風險,加之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趨勢愈發明顯,預計四季度A股市場還將有最後一跌。」

對於海外經濟學家此種「謬論」,內地經濟學家紛紛撰文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予以駁斥。

易憲容日前撰文評論「匯金增持四大行」事件時公開表示,「匯金入市,是反擊全球對沖基金做空A股的舉動。」

國內某券商首席經濟學家日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亦情緒激動地表示,「海外投行的言論簡直就是危言聳聽,他們的分析思路總是轉變不過來。從短期宏觀經濟數據看,根本不支持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的結論。退一步講,即使中國經濟增速下滑至8%,又將如何呢,如果以這個速度發展5年,中國經濟的前景將會不得了。」

在歷次宏觀話語權之爭中,內地經濟學家習慣將海外經濟學家的唱空言論比作「陰謀論」。不過,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是,所有的海外經濟學家都是「陰謀家」嗎?他們都在處心積慮地時刻準備著搞垮中國經濟嗎?

答案當然不是。雖然郎咸平批評內地經濟學家之言確有「作秀」之嫌,但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的那一句,「研究中國經濟的這些學者,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的那些大學裡邊,目前在世界範圍並不是主流的」卻不失中肯。

陳志武的話確實該使得那些動輒「憤怒」的內地經濟學家汗顏。目前中國經濟已趕超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關於中國的經濟研究卻不是「主流」,內地經濟學家顯然責無旁貸。

眾所周知,經濟學研究的可貴之處在於兩點,一是分析邏輯的嚴謹性,二是分析結論的可靠性。關於這兩點,可能海外經濟學家和內地經濟學家都沒有做到很好:其一,海外經濟學家往往過於關注中國經濟蘊藏的風險;其二,內地經濟學家往往過於樂觀和自信,同時低估經濟運行中潛在的風險。

這兩種研究邏輯和偏好方面的缺陷均極易導致研究結論出現偏差。但不可否認的是,海外投行那些看空中國的觀點在某種程度上是有價值的,因為他們結論背後的分析邏輯可以為中國的政策決策者提供一面鏡子,時刻警惕著來自多方面的風險。

反觀內地經濟學家,在經常「憤怒」之暇,是不是應該抽出更多時間來建立全面、有效、嚴謹的研究體系呢?

本文留言

作者楊冬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