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刀按語:本文是我的新書《窮人通脹富人通縮》的最後一節,排列在尾聲之前。當時的想法是為在高通脹高房價下失去十年的80後提供一點可資借鑒的投資參考,因為2013年很多資產會處在低谷,80後將遇見唯一一次財富增值機會。本書為他們和許多投資人的未來指出一點方向。現刊錄如此,僅供參考。
1.農產品最具投資潛力
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們要與美元決一死戰。而且,這場殊死搏鬥將發生在農產品的定價權上。20l0年上半年,正當中國向印度大幅進口棉花的時候,印度突然宣布暫停出口,理由是國內棉花價格飛漲。當然,這是一句明顯的託詞,因為國內棉花價格飛漲,正好提升棉農的收益和企業的盈利,為什麼突然宣布停止出口呢?而且,還將時間選擇在 4月19日。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產棉國,棉花供應超過500萬噸,出口量也僅次於美國。中國海關統計,2010年1∼2月,中國從印度進口的棉花量達到總進口棉花量的近半成,數量為26.55萬噸,同比大幅增加1694.37%。印度政府限製出口,勢必會在短期內減少中國進口棉花的資源,加劇國內供應緊張局勢,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推高棉價的可能。
來自中國紡織網的統計數據預計,儘管樂觀估計,2010年國內產棉也只有680萬噸,缺口仍將達到320萬噸以上,中國需要再發放100萬噸以上的進口配額。在新疆棉花出運並消化之後,中國紡織業將主要依賴進口棉花。
可是,2010年6月8日開始,喀什地區疏附縣遭遇暴雨天氣,連續的降雨引發山洪,致使多個地方的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造成小麥、玉米、棉花等瓜果農作物受損面積達上萬畝。本來中國棉花就因為國內種植量減少,預期今年將進口30%,加上新疆受災進口量更要擴大,而印度卻在之前宣布停止向中國出口。
印度停止出口棉花的結果是,6月,寧波口岸自美國進口棉花2.1萬噸,同比增長47.8倍,環比增長3.7倍,佔上半年寧波口岸棉花進口總量的58.3%;而6月份自印度的棉花進口量為零。也就是說,中國不得不依賴美國棉花。可是,我們不要忘記,中國曾經是產棉大國。
不僅如此,我們來看大豆,作為食用油的主要原料,我們現在的大豆基本依賴美國。廣州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l∼2月,經廣東口岸共進口大豆101.2萬噸,比2009年同期增長14.1%。受中國政府對國產大豆進行保護性托市收儲影響,國有企業進口大幅下降七成,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進口大幅增長。
美國進口大豆壟斷態勢令人擔憂。海關數據顯示,2010年l∼2月,經廣東口岸進口美國大豆98.7萬噸,增長37.3%,佔同期經廣東口岸進口總量的97.5%。海關介紹說,自美國進口大豆多數為轉基因大豆,其特點是出油率高達200/0,而國產大豆出油率只有16%,同時美國進口大豆在政府高額補貼政策資金支撐下,生產集約度高,成本低廉,嚴重擠壓國內大豆的市場空間,美國通過控制轉基因大豆的核心技術,逐步壟斷豆粕以及煉油等下游產業鏈。
2009年,中國進口大豆比2008年淨增500萬噸。增加量正好相當於2009年國庫積壓的國產大豆數量。此外,外資企業還通過並購國內煉油廠等控制下遊行業,以逐步取得大豆的定價權。掌握全球糧食運銷的ADM公司與新加坡郭氏兄弟共同參股的子公司,正是佔據中國食用油行業半壁江山的金龍魚食用油的「主人」。此外,國產大豆種植面積不斷下降,國產大豆全產業鏈現全面萎縮。預計2010年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為6500萬畝,比上一年減少560萬畝。
中國大豆種植面積持續下降,對豆農及下游中小煉油廠的生存環境將會造成較大的影響。而實際是我們的產量不足以支撐現在的市場需求。外資機構測算,如果美國停止向中國出口大豆,中國要拿出30%的耕地種植大豆。我們還能拿出這麼多的耕地嗎?
我們再來看玉米。中國國有企業中糧集團有限公司在2010年5月12日確認已從美國購置了6船玉米。有美國官員指出,中國本年度已經合計從美國進口了15船玉米。這是4年來中國首次進口玉米,即使是在4年前,中國也僅購買了一船。因受到中國方面購買更多美國玉米的消息推動,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期貨累創新高。
一些分析家指出,雖然中國目前購買的約40萬噸玉米只相當於美國玉米產量的零頭,但是這筆交易將會持續進行,交易量甚至可以達到400萬噸。400萬噸是個什麼概念呢?這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每年向美國出口玉米的總量。現在完全倒過來,我們要向美國進口這麼多的玉米。
還有豬肉,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上市公司新五豐、福成五豐的實際幕後控制人是美國高盛投行,外加順鑫農業、雙匯發展等有豬肉業務的公司,也和外資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高盛的分析師曾說,高盛已經控制中國豬肉市場22%的份額。
我們再來看看住房。目前,有高達6540萬套住宅電錶連續6個月讀數為零,這些空置房足以供2.6億人居住。建設部原副部長楊慎坦言,有必要進行第二次房屋普查,根據新數據制定新住房政策。在這6540萬套空置住宅中,外資購買、外籍人士購買、有國際熱錢背景的中國籍人士購買和港澳臺人士購買的佔1000多萬套。
有分析師指出,這1000多萬套住宅,大多為中國主要城市的高端住宅,為外資囤積,用以壟斷中國城市的住宅市場。再加上中國的汽車、高鐵設施等也為外資進口。由此便形成了美國在經濟上已經完全控制了中國。那麼,中國民眾的衣——棉花,食——糧食作物,住——600多萬套,行——大量的美國汽車和高鐵設施,全由美國進口,還有幾件是中國自己可以做主的?
這種生存狀態,不是一個民族應有的生存狀態。上海的光明乳業收購紐西蘭牧場,讓我們看見了一點希望。我們民族的實業家應該向光明乳業這樣,收購外國的乳業資源和有關國計民生的戰略資源,這才是有經濟戰略思考的行為。而我們現在的許多實業家只知道炒地炒樓,完全不知道我們的經濟體系被外資控制,也完全不知道我們的民生、我們的衣食住行很快將淪落他人之手。
因此,從兩國利益出發,中國要奪回對農產品的定價權。在這一領域,中國投資人一定要有戰略眼光,與美元一決高低,投資空間巨大,獲利也會異常豐厚。不如此,我們的衣食住行很快就將被美元定價,我們的市場就會被奪走,民眾的財富就會被掠奪。
2.原油長期趨勢暴漲
原油的定價權一直以來牢牢地掌握在美國手上,基本上是說一不二。中國政府為了防止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的大幅波動,開始進行原油的戰略儲備。2009年1月5日,中石化集團宣布,中國石化鎮海嵐山原油商業儲備基地(簡稱嵐山項目)工程已通過中交驗收,這也是該集團建成的第一個大型原油商業儲備基地。位於浙江寧波的該項目,總儲油能力將達380萬立方米(1立方米約合o.9噸)。
繼2007年12月國家石油戰略儲備中心成立之後,石油央企紛紛加快步代建立自身的商業儲備基地。2008年7月國際油價暴跌後,逢低擴建石油儲備的呼聲變得更高。「前段時期油價過高,大家認為當時並非是擴大戰略石油儲備的好時候,但如今油價相對便宜,再不抓住這個機會恐怕說不過去了。」一位國家能源局人士解釋說:「未來,我國將形成國家戰略葛油儲備、地方儲備、央企商業儲備及中小型商業儲備四級儲備體系,原油的戰略儲備將相當於90天的淨進口量。」
我國建立石油戰略儲備的討論始於2000年。當年,我國原油淨進口量為6000萬噸,對外依存度尚不到30%。但當時80%的進口原油卻來自中東,進口依賴單一而海路漫長。基於規避原油供應不足或中斷風險的考慮,當年,由發改委、交通部、海運公司、石油公司等方面組成討論組,專題研究油源的多元化和建立石油儲備問題。2003年油價走高後,我國的原油進口量也大幅攀升。2003年8000萬噸,2004年1.2億噸,2007年更是增長至1.5億噸,對外依存度高達約50%。建立石油儲備,因此變得更加緊迫。
2007年12月,國家石油戰略儲備中心成立,由政府投資的第一期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在鎮海、舟山、黃島、大連四個沿海城市興建,總庫容為1200萬立方米。目前,鎮海和舟山兩個500萬立方米的儲備庫已經投入使用。一期項目主要集中於東部沿海城市,而在二期規劃中,內陸地區將扮演了重要角色。
據悉,國家發改委關於總庫容達2680萬立方米的石油儲備二期工程已規劃完畢,但詳細的名單並未公布。新疆鄯善、甘肅蘭州、遼寧鐵嶺、黑龍江林源等,可能成為第二批國家戰略儲備基地的候選。這些城市都具有毗鄰油源地,有一定石化工業基礎的特點。在中石化嵐山項目通過驗收之時,新疆鄯善國家原油儲備庫的一期工程已正式投入運營。
據一位中石油人士透露,鄯善原油儲備項目是第二批國家原油戰略儲備中首個投產的,主要儲存新疆原油和哈薩克斯坦進口原油,並通過西部原油管道(鄯善一蘭州)向東輸送。近年來,新疆在我國石油戰略中的地位不斷升高:中石油旗下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和吐哈油田產量已達5000萬噸/年油當量,中哈石油管線每年又可輸入2000萬噸哈薩克斯坦原油。位於新疆東部的鄯善縣,距離烏魯木齊約300公里,地理位置特殊,被稱為「西部能源通道的樞紐」。
「儘管(新疆)地理位置較遠,但目前已成為中國油氣資源的集聚區,同時又是中哈油氣管線的必經之地,在當地建石油儲備可謂順理成章。」前述中石油人士說。鄯善項目佔地面積480畝,投資8.56億元,其10座儲油大罐的總庫容達到100萬立方米。而這僅僅是一期工程,未來,這裡將建成800萬立方米的庫容,總投資將達到65億元。一位中石化諮詢公司高層指出,一旦第二批國家戰略儲備基地全部投產,我國將擁有近4000萬立方米戰略儲備庫容,這相當於90天的淨進口量,與美歐等國水平一致。
「從全球範圍來看,石油儲備是由國家戰略儲備和企業商業儲備兩部分組成,兩者性質不同,但密切相連。隨著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的不斷提高,中石油和中石化、其他石油企業加大自身商業儲備的積極性很高,隨著投資來源的多元化,我國石油儲備體系已漸次成型。」上述國家能源局人士表示。隨著國家兩期戰略儲備基地的啟動,中石油、中石化也啟動了各自的商業儲備。
嵐山項目是中石化投產的第一個大型商業儲備,位於寧波市鎮海區的該項目,建有38座lO萬立方米儲油罐,總儲油量為380萬立方米,約合2500萬桶。未來,中石化還打算在浙江平湖、廣東湛江和山東青島黃島區建設三個商業儲備庫,以供應華東、華南市場所需。中石油的商業儲備計畫,則將在遼寧鐵嶺、新疆、錦州港和獨山子等地實施。
民營石油企業亦希望進入石油商業儲備體系。2009年1月5日,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趙友山,再次向國家發改委瞭解民營石油企業進行石油商業儲備的意見。此前,他曾代表民營企業提交《關於加大進口石油成品油完善國家能源戰略儲備機制的報告》,希望國家可以向民營企業開放石油進口,鼓勵民營石油企業到國際市場找油,或者由國家出面,租用民營石油企業的油庫儲存石油;同時,他還建議,國家可以適當削減一部分國內產能以增加從國際市場上的進口量。
對於企業來說,國際油價近期的劇烈波動,是直接的商業驅動。2002年僅為20美元/桶的國際油價,在2003∼2007年間,穩步攀升至50美元/桶,並最終在2008年7月中旬到達147美元/桶的歷史高點。此後,國際油價開始暴跌,至2008年11月,紐約商交所原油期貨結算價跌破60美元/桶,距最高位已有近90美元的跌幅。上述中石化諮詢公司高層解釋說,「對於中國來說,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升高是可以預見的,因此每當油價回落時,抄底儲油、等待油價再次高漲,是降低成本的最好辦法。日韓和美國政府、企業都採取曾使用過這種方法。」
但中國石油戰略儲備,往往被解讀為國際油價的推高因素之一。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人民日報》上撰文表示,中國應利用全球能源需求下降的時機增加石油儲備,鼓勵企業利用空置的商業庫容,增加石油儲備。與此形成呼應的是,國家油價近期持續反彈。
中國中小投資人對國際原油的投資,主要渠道是原油期貨。對由美國高度壟斷的原油的投資,一定要高度關注美國和國際原油的主要輸出國的關係,冷靜分析中長期趨勢,並結合技術分析。對原油短期價格走勢最好的技術軟體是斐波那契的技術分析方法。就目前來說,原油價格維持在80美元上下方震盪,但是,原油價格中期走強的趨勢已經開始顯現。
從國際經濟走勢分析,2013年國際原油價格將要挑戰前期高位——由2008年7月11日創下的147美元一桶的價格,現在投資原油期貨,長期趨勢是暴漲。對中國政府來講,現有的原油儲備總量還遠遠不夠,因為中國將成為全球原油消費大國。中國每年1000多萬輛汽車的銷售,決定了中國對國際原油市場的需求。所以,中國應該限產汽油汽車,發展新能源汽車。
3.全球大宗資產價格走勢分析
全球大宗資產價格受到市場供求關係的影響,價格波幅較大,投資機會也很多。這裡,我們簡單地分析一下最具投資潛力和成長性的產品。
稀土。在全球範圍內,中國的稀土、鎢、銻產量佔全球份額的八成以上,「先天優勢」最為突出。隨著國家儲備和產業整合的推進,稀土、鎢、銻將擁有更為充分的定價權。同時,新經濟的增長引擎將拉動稀土、鎢、銦、鍺等小金屬下游呈爆發性增長。
稀土暴漲。始於美國的全球金融危機,但是,全球金融危機何時見底尚不確實,這要看美國、歐洲、日本三大經濟體是不是陷入衰退。因為稀土儘管稀缺,但是對其他行業依存度比較高,特別是拉動稀土消費增長的汽車、石油、數碼影像、電動玩具等幾大稀土下遊行業陷入困境,可能導致稀土產品價格進一步下跌,從而給稀土行業增長帶來風險。
中國房價泡沫破滅,對稀土價格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從全球需求看,2013年,稀土價格還將猛漲。投資稀土,2013年是建倉的好時機。
鍺是一種化學元素,它的化學符號是Ge,它的原子序數是32,是一種灰白色的類金屬。鍺的性質與錫類似。鍺最常用在半導體之中,用來製造晶體管。1886年,德國的文克勒在分析硫銀鍺礦時,發現了鍺的存在;後由硫化鍺與氫共熱,製出了鍺。
投資鍺,要充分估量鍺的市場應用和稀缺性。因為鍺的特殊效能,可以利用鍺金屬的半導體效能提高人的體溫,達到防癌的效果,鍺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現在美、日、韓三國都在將鍺用於美容,很受歡迎。預期鍺的市場將會擴大。投資鍺,在2013年收益將會很豐碩。
鋅是微量元素的一種,在人體內的含量以及每天所需攝入量都很少,但對機體的性發育、性功能、生殖細胞的生成卻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故有「生命的火花」與「婚姻和諧素」之稱。
人體正常含鋅量為2∼3克。絕大部分組織中都有極微量的鋅分布,其中肝臟、肌肉和骨骼中含量較高。鋅是體內數十種酶的主要成分。鋅還與大腦發育和智力有關。
鋅的應用也很廣泛。投資鋅可以做中長線。在國際市場上,鋅的價格目前偏高,預期在2012年回落見底,2013年投資機會很大。不管是鋅業公司的股票,還是鋅的產品,投資前景都是顯而易見的。
無論是鍺,還是鋅都與人體生命機能有關。這樣的產業將來是中國乃至全球最具成長性的產業,未來發展空間廣闊,業績成長迅速。同時,他們還有一種特性,非常稀缺,將來能夠提煉多少,是否能夠滿足全球市場的需要都很難說。我們看好這塊市場和這幾種貴金屬,並不等於排斥其他的貴金屬,因為還有很多產品都有投資價值,在依賴人們的挖掘。
4.外匯市場永遠有機會
下面簡單地講一下外匯市場,是因為外匯市場的投資對中國人來講,已經非常便捷,而且,投資收益可能比股市更大。未來的外匯市場,在2012年洗牌完畢,美元指數重新大幅走強,機會又將來臨。
從2010年5月起,任何一個中國公民,只要帶上身份證,就可以去銀行換50000美元,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多了一條生財之道——投資外匯市場。炒匯的人要學會做「豬」——在看不清行情的時候敢於像豬一般懶惰,按兵不動;而當機會來臨時,勇於像豬一樣貪心,不輕易收手。而若想準確把握時機,最根本的,要多瞭解相關知識。
外匯投資最怕的就是「錯」,一次大的虧損就可以使你毫無翻身之力,而很多時候犯錯誤就是因為不瞭解。比金錢更有力量的是知識,只有考慮週全,方能萬無一失。2009年12月,我在東華大學給碩士生演講時,就談到外匯,談到美元指數。我當時說,2010年美元可能逼空歐元,所以,美元指數可能大幅上漲,至少站穩80點。想想看,現在做多美元,要賺多少錢?
2010年,果然不出所料,美元借希臘主權債務危機之際,大局逼空歐元,美元指數最高上衝89點,在逼空歐元後回落。所以,外匯投資,獲利也是非常豐厚的。外匯市場賺錢的途徑有兩種:一是利用匯率波動賺錢,比如先從銀行借某種即將貶值的貨幣,全部賣出,等它貶值的時候再全部買回還給銀行,從中賺取差價;二是利用利息差賺錢,也就是向銀行借低息貨幣買入高息貨幣賺利息。
國際清算銀行2004年統計報告顯示,2004年外匯市場交易量比2001年增長了57%。原因之一就是此間外匯市場上出現了兩種方式同時獲利的現象——美元、日元、瑞士法郎利率很低;澳元、紐西蘭元和英鎊的利率非常高,而美元又呈現出相對於其他貨幣貶值的趨勢。這種幾乎是無風險的投資機會,帶來了很大的獲利空間。
最著名的外匯投資實例就是索羅斯不到一個月就獲利10億美元的成功投資。索羅斯是外匯市場上的哲學大師,他根據自己的哲學思想判斷英鎊將貶值,於是拿出10億美元放在銀行當押金,按照國際慣例採用10倍槓桿,借出50億英鎊(約為100億美元),然後把50億英鎊以時價「2」的匯率賣出,換回100億美元。當時英國政府許諾英鎊不會貶值,一直用政府外匯儲備購進英鎊,等到外匯消耗殆盡,就只好宣布英鎊脫離歐洲貨幣體系開始貶值。當英鎊匯率跌到1.7附近時,索羅斯開始購買英鎊,而此時買回50億英鎊只需90億美元,於是索羅斯淨賺10億美元。
國際外匯市場上有四種交易形式——主要是期現貨交易、外匯保證金交易、外匯期貨交易及外匯期權交易。外匯期權交易,是中國銀行提供的服務之一。外匯期權如何賺錢呢?比如一份5萬元、手續費為2%、未來3個月行使價格為1.28的歐元看漲期權,實際上就是在未來3個月內按照1.28匯率從銀行買5萬歐元,付給銀行1000歐元手續費的權利。假設3個月內歐元匯率漲到1.35,就可以行使這個權利,以1.28的匯率買入5萬歐元再按市價1.35賣出,從中賺取差價。當然,如果3個月內歐元匯率從沒上過1.28,就要損失1000歐元手續費。
投資期權時有一種馬鞍形策略,即看漲和看跌期權各買一份,不管漲還是跌都能賺錢。但要是市場沒大變,不夠填補期權費,就會虧本。這種策略適合長期未有大變化的幣種,因為按照市場規律,橫盤很久的貨幣必然要變化,而且業內講「橫著有多長,豎著就有多長」。期權交易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風險和收益不對等。期權買方的潛在收益是無限的,但損失最多就是既定的手續費。因此,從投資角度講,投資者應當避免做期權的賣方。
目前,市場已經積累了很多匯率走勢分析方法,掌握方法,才能更準確地預測匯率走勢。購買力平價理論——簡單地講,該理論認為麥當勞的一個漢堡在中國和在美國的售價應當一致,若在中國賣得比在美國便宜,則意味著美元相對於人民幣將貶值。利率平價理論——在美國存一筆美元和將這筆美元換成人民幣存在中國,利息收入應相等,否則利率高的幣種將貶值。
還有一種均價理論,不僅可以預測趨勢,還可以提示買賣時機。方法很簡單,就是將每天的收盤價加總算平均價,5天算一次,20天算一次,分別描點、連線,兩條線平行上行即為上漲趨勢,5日線向下下穿20日線時,上漲趨勢就會停止。這種技術處理方法,要特別細心,準確把握。
投資的目的是賺錢,職業投資者的「賺錢」指的是長期穩定獲利,而不是一時暴利。索羅斯的投資業績,是28年平均每年複合增長率28%;巴菲特的投資業績,是30多年平均每年的增長率為30%。外匯投資的關鍵是心態要好。著名外匯專家安狄說,當一個趨勢來臨的時候,它的結束需要震盪很長時間,所以勝利的時候不要著急抵倉。但如果事後發現抵倉過早,也無須懊悔,只要沒虧大錢,機會還很多。
國際外匯市場的「:非常6+1」規則,是從金融投資角度看外匯投資,國際外匯市場有六大特點,這就決定了其投資操作有別於其他投資形式。
第一,外匯市場是以美元為中心的浮動匯率體系。國際外匯市場上佔交易量80%的是七大主要工業國的貨幣,安狄將其形象地稱為「非常6+l」:「1」為美元,國際外匯市場主要交易量都發生在美元和其餘6種貨幣間的兌換,美元交易量佔總交易量的70%;另外6種貨幣為日元、英鎊、瑞士法郎(因瑞士為永久中立國而被視為避險貨幣)、歐元、澳元、加元。人民幣暫時還未進入國際外匯市場。浮動匯率體系是指7種貨幣之間的匯率處在時時刻刻的變化之中。貨幣的匯率不是由政府決定的,而是由市場供需力量所決定,購買者多的貨幣就會升值。
第二,外匯市場是以銀行為中心的市場運行機制。期貨採取集中清算的方式,市場中的一方可以清楚地知道對手是誰,而且因為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所以可能會無所不用其極地使用各種手段,競爭十分慘烈。而外匯市場採取的是分散清算的方式,只要世界上有可以進行外匯交易的銀行還在開門營業,外匯市場就在波動。所以從星期一早上5點到星期六早上5點,外匯市場無時不在變動之中,不會出現連續的跳空或跌停漲停,也沒有直接可見的競爭對手,規律性相對較強。但是有時給人的壓力也很大,上個廁所的工夫,可能原本賺錢的交易單就虧本了。
第三,外匯市場規模大。2004年3月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顯示,外匯市場日均交易量達到1.9萬億美元。而在2010年,每天交易量突破6萬億美元。如此巨大的交易量,可見個人力量很難影響整個市場,投資風險也就相應地要小些。
第四,外匯市場是以國家信譽為核心的市場機制。貨幣本身的印刷成本很低,它的交換價值以其國家實力為後盾。人們之所以願意交易這7種貨幣,就是因為這7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強。因此炒外匯比炒股的風險要小,因為股票是以公司信譽為保障,而公司信譽和七大工業國信譽的穩定度不可同日而語。從另一個角度講,國家的政治經濟波動形勢對其貨幣匯率影響很大。「9·ll」時世貿大樓一倒,美元相對於瑞士法郎就貶值了5%∼60/o。這就要求外匯市場操作員胸懷全局,放眼世界,關心國際時事政治。
第五,外匯市場沒有牛熊市的概念,漲跌都能賺錢。
第六,外匯市場是全球主要金融市場的連接紐帶。比如你想買澳大利亞的國庫券,就要先換澳元;國庫券到期換成澳元後,才能再換回美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牛刀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