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私營」銀行正吹大泡沫

上週,當有人讓他形容一下自己的商業模式時,廣州一家大型私營銀行的經理回答道:「機會主義」。

這正是問題所在。起初,中國的私營銀行填補了國有銀行留下的缺口,向國內具有活力、但亟需現金的中小企業貸款。它們的運營模式更像一個投資俱樂部——在當地放貸,並清楚自己的風險。

但這一良好的初衷,卻被中國長期存在的流動性過剩問題逐漸弄變了形。私營銀行如今正催生著一種泡沫——類似於過去10年西方出現的泡沫。

在中國,由於數據有欠透明,實地研究的重要性不可取代。過去兩個月來,我會晤了一系列私營銀行,這些銀行大多情況下都會偽裝成獲得官方批准的信貸擔保公司。

私營銀行之所以能夠成功,原因顯而易見。它們可以在1到2天的時間內,對你的貸款做出決定,而且它們的行政成本估計僅為國有銀行的五分之一——這主要是因為它們在當地放貸。對於一個遭遇週轉資金問題的中小企業而言,速度尤為重要。

然而,中國人民銀行(PBOC)堅持不懈(且值得稱讚)的貨幣政策收緊操作,卻導致了灰色貨幣市場利率的飆升。月利率已飆升至3%到6%,而且往往還會更高。

我們很難想像哪家中小企業會為了購買新的機器設備,以如此高的利率借款。

大多數時候它們也不會這麼做。實際上,私營銀行的貸款正越來越多地轉向出於投機目的的購買,這些業務的收益率自然也更高。商業地產就是其中一項。但我同樣也聽到過寶石與其它稀有物品。

在南部省份福建的龍岩市,甚至有證據顯示,一些國有銀行僱員利用許可權,辦理用於一些私人用途的貸款,然後將這些錢存入私營銀行,從中套利。

從中可以看出,即便是擅長行政收緊的中國央行,也難以阻止國內過剩的流動性被用於投機目的,而且是在實體經濟的信貸資源逐漸枯竭之際。

(中長期貸款在國有銀行貸款中所佔比重自危機以來增長了8%,這一事實再次表明,即使國有銀行是在放貸,發放對象主要還是其它國有機構。)

其結果就是系統性風險加大,因為私營銀行加大了它們對失衡(主要是房地產行業失衡)的敞口。而我們對這些銀行知之甚少(除非上門造訪)的事實,只會進一步加劇這個問題。

在未來數月經濟出現硬著陸的擔憂加劇之際,不斷拉長的失衡清單上,又多了私營銀行一項。為了避免出現硬著陸,即將上臺的新一任領導層將必須全力解決這些失衡問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