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未到樂觀時

CPI8月同比上漲6.2%,近4個月來漲幅首度回落,這印證了此前業界對於物價「拐點」的預期。未來幾個月,在翹尾因素削減以及調控基調難松的背景下,物價漲幅的緩慢回落或成趨勢性事件。

如果物價見頂,貨幣政策將失去繼續緊縮的動力,在當前經濟增長局面尚可的背景下,資本市場將迎來新經濟週期啟動的利好。然而從近期A股市場表現來看,上述邏輯並未得以兌現,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當前物價好轉局面尚不穩固所致,物價走勢還未到樂觀時。

首先,CPI環比指標仍然處於上漲通道,8月物價同比回落完全由翹尾因素貢獻。在豬肉、鮮蛋等食品價格上漲的帶動下,最近三個月以來CPI環比漲幅分別為0.3%、0.5%和0.3%,直接將CPI同比漲幅推升至6%以上的平臺。而從非食品價格來看,8月環比上漲0.2%,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

其次,一些中長期漲價因素可能抬高中國的「通脹中樞」。從國際上看,儘管近期歐美經濟復甦慢於預期,但全球流動性充裕的局面並未改變,未來美國一旦推出新的經濟刺激措施,勢必對國際初級產品價格帶來上漲壓力。從國內看,勞動工資等要素成本的上升對物價的推動影響則是長期、剛性的。

未來物價形勢的真正好轉,除了CPI同比漲幅明顯回落外,還需要環比價格走穩。在此背景下,分析人士認為,穩健貨幣政策基調很可能延續至明年。如果調控政策過早放鬆,則物價有可能反彈。

綜合來看,未來幾個月,不排除有所反覆,但物價呈現緩慢回落態勢應是大概率事件。到今年年底,CPI月度漲幅可能回落至4%-5%的水平。

也應看到,未來物價還可能出現另外兩種局面。一是國內外經濟需求發生較明顯回落,從而帶動CPI漲幅明顯下降。二是出現秋糧明顯歉收等意外的新漲價因素,物價較長時期在6%以上的水平運行。但從目前來看,這兩種局面出現的可能性都不大。

本文留言

作者韓曉東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