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山人寫的標題叫《劉文輝的英明和我們的墮落》的文章,講述瞭解放前是四川軍閥、解放後擔任共和國林業部長的劉文輝,他在上世紀主政西康期間重視教育的故事。劉文輝主政西康期間宣布:「若縣府房子比學校好,縣長就地正法。」於是,很想向讀者介紹這篇文章,對照一下我們現在地震中震出來的豆腐渣教學樓,或許有些意思。
人們對劉文輝可能還不是很熟悉,但對他的哥哥劉文彩,因其大地主身份,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被當局列為在農村的頭號「階級鬥爭」反面教材,可算的上家喻戶曉;至今,在四川大邑縣,著名大型系列泥塑《收租院》,仍成為該縣的重頭旅遊景點。
但實際上,劉文彩和其弟弟劉文輝相比,僅僅是一個善於理財的財主而已,沒有太多的關注價值。劉文輝(1894∼1976),字自干,法號玉猷;1864年元月生於四川大邑安仁鎮的富農之家,六兄弟中排行最小。13歲時就謊報16歲,以優異成績考入成都陸軍小學,後保送西安陸軍中學,繼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16年在保定軍校第二期讀完炮科後,回四川投奔其堂侄劉湘,開始了軍人生涯。
劉文輝雖是劉湘的堂叔,但年齡卻比劉湘小六歲。有劉湘的關照,再加上自己的突出才能,劉文輝在四川軍隊中一路官運亨通,僅三年時間就從上尉參謀、營長、團長一直升到川軍第一混成旅旅長,成為四川軍閥中的主要將領之一。1920年,劉文輝以川軍獨立旅旅長的身份佔領四川東部重鎮敘府。1922年升任川軍第九師師長,在打敗楊森之後,劉文輝取得四川幫辦名義,1928年更當上了四川省政府主席,1931年改組後留任。此時劉文輝已擁有7個師,20多個旅、14萬軍隊、81個縣的地盤。而此時的劉湘任四川善後督辦、21軍軍長,他們成為四川的主要統治者。
1931年,劉文輝從英、日等國購進武器和飛機散件,從上海起航經萬縣港被劉湘扣留。二劉間矛盾於是激化到不可調和。同是大邑劉氏子弟的劉文輝與劉湘開始為了爭奪對四川的全面統治,發動四川歷史上的最後一場軍閥內戰,時間是1932年10月到1933年9月。內戰的結果,以劉文輝失敗退出四川結束。1933年9月劉文輝帶著僅存的12個團從成都退到雅安。仍擔任第24軍軍長兼川康邊防總指揮的職務。1935年,國民黨計畫在西康建省,任命劉文輝為"西康建省委員會委員長"。
抗戰爆發後,劉湘的川軍被蔣介石調出,部隊一出川就被拆散調往各戰線,劉湘和蔣介石的矛盾就尖銳起來。1938年1月,劉湘因病去世於武漢。當晚蔣介石就在武昌行營召開會議,謀劃如何以劉湘之死為契機,完全控制四川。蔣當即下令撤銷第七戰區司令長官部,理由是司令長官既死,該戰區自當裁撤。僅隔一天,又任命親信張群為四川省政府主席。由四川地方實力派主掌的川康綏靖公署,亦準備撤銷。消息傳到四川,輿論大嘩。劉湘舊部組織的「武德學友會」緊急商討對策,同時與劉文輝、鄧錫侯兩部取得聯絡,決定共同抵制張群主川。
會後,劉湘生前高級幕僚張斯可即專程會見劉文輝二十四軍駐蓉代表,邀請劉文輝速往成都,共圖大計。就在此時,中共南方局通過劉文輝的兒女親家楊叔明和劉的部下張志和等渠道,與劉文輝接上了關係。1938年夏,中共代表董必武、林伯渠等去漢口參加國民參政會,取道成都,與劉文輝見了面。後來劉文輝說:「從同他們的談話中,我慢慢瞭解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方針和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政策。」1939年,董必武、林伯渠在重慶曾家岩又與劉文輝會晤懇談。中共中央還派吳玉章專門與劉文輝見面商討如何救亡圖存,劉文輝逐漸有了親共傾向,他表示:「今天領教,頓開茅塞,以後我一定按照尊意去努力。」
因四川實力派聯合抵蔣,蔣介石不得不做出讓步。經過一番磋商,劉湘部將王纘緒做了四川省政府主席。以此為條件,王纘緒同意將雅安、西昌兩個專區劃交西康,並在財政上給予補貼。蔣介石被迫同意西康正式建省。1939年1月,劉文輝如願以償成了西康省主席。
此時的劉文輝,既與四川各實力派達成了共識,又與中共接上了關係,雖說軍事力量還小了一點,但畢竟使大邑劉氏家族集團在中國政治舞臺又重新恢復了席位,這也更加堅定了劉文輝反對蔣介石控制的信念。西康建省,蔣介石即設行轅於西昌,以監視劉文輝。行轅設三個處,其中的第二處專管情報,由軍統局特務頭子徐遠舉任處長。同時,蔣介石對四川實力派實行分化瓦解,省主席王纘緒漸漸成了蔣在四川的代理人。這引起川系各派將領的不滿,蔣介石不得不同意王纘緒辭去省主席職務,宣布自兼四川省主席。次年蔣即辭去四川省主席,再由張群接任。四川完全為蔣控制;而西康由於劉文輝的反控制,終於成為蔣介石難以插手的省份。
劉文輝為了避免被蔣介石中央政府吞併的命運,大約從1942年開始,就與中國共產黨建立了秘密聯繫。1949年12月9日,劉文輝在西康做了10年的國民政府西康省主席之後,在彭縣宣布發動起義,公開投奔到中國共產黨一方,中共兵不血仞佔領西康。1950年6月,劉文輝所部國民革命軍第24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2軍合併,劉文輝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委任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後又被任命為四川省政協副主席。
1959年,劉文輝調到北京,任林業部部長;到了北京後,國務院分配住在史家胡同,也就是榮毅仁家現在的那座四合院。1966年的一天,門口突然貼了一張大字報,上面寫:「劉文彩的弟弟還住這種房子!」很快引來了紅衛兵抄家。由於「文革」開始後,周恩來將劉文輝秘密轉移到一所部隊醫院「療養」,紅衛兵和造反派沒能找到他,其人身得以保全。1972年,劉文輝不小心摔斷了腿,1975年又被發現患了癌症,1976年6月去世。
話說1935年,40歲的劉文輝被侄子劉湘逐出成都,落草雅安,出任西康建省委員會主任。主政西康期間,他十分重視教育。1939年,在一次演講中,他語重心長地對國立康定師範專科學校的學生們說:「你們這些學生,很有希望,很有前途,我們國家很需要你們,你們是我們國家的後起之秀。特別是我們這個康定、康巴地區文化素質比較差,希望你們,好好地學習,把你們的文化程度提高,把你們的知識提高,將來為這個康巴做點貢獻。」
上世紀30年代,攝影師孫明經在西康省考察時發現,當地的學校校舍大都寬敞明亮,學生們更是朝氣蓬勃、精神抖擻,和當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令人耳目一新。而一些縣政府卻破爛不堪,比如,一座用石頭砌起來的低矮平房,破敗不堪,由於年久失修,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不得不用樹樁支撐起來,——這,便是堂堂的西康省義敦縣政府衙門。
好奇的孫明經就問一位縣長:「為什麼縣政府的房子總是不如學校?」縣長回答:「劉主席說了,如果縣政府的房子比學校好,縣長就地正法!」從縣長平和的臉上,絲毫看不出他的抱怨和不滿。
為了表示對劉文輝的響應,當時的巴安縣縣長趙國泰就曾放下繁忙的公務,親自到當地小學代課教書,當起了國語老師。他的行動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劉文輝治下的西康省,重視教育早已成為自上而下、實實在在的行動。
勤儉為政、傾囊興教,開化民智、建設桑梓,是劉文輝一以貫之的思想。
他的執政理念,浸潤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透射著面向未來的寬廣視野,展示了那個時代地方實力派兼容並包、繼往開來的特質。
但是,看看如今的政府衙門,那一處不比當地的學校要豪華奢侈?就這一點看,如今的地方官員,還應該學一學80年前的軍閥劉文輝。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若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