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貴當道,圈錢股市套現

如果說,桃子是周公解夢裡面財富的象徵,那麼,股市無疑早已成為權貴勢力把夢想付諸行動的目標。

大量的信息表明,昔日大權在握的行政官員,如今正在成批成為上市公司的高管。這與其說是股市對於權力的物盡其用,還不如說是權力對於股市財富的探囊取物。權貴勢力勾結一氣的摘桃子運動,乃是陷中國股市於急不可耐的圈錢套利漩渦的主要動因之一。

通過對上一年度公路板塊上市公司年報的梳理可以發現,從事高速公路收費的路橋上市公司堪稱中國「最暴利行業」,而在19家路橋上市公司中,曾經在地方政府交通系統擔任過主要領導或主要部門要職的董事長,竟然有17名之多。

不過,比起鐵路系統來,路橋上市公司的官場背景不過是小巫見大巫。據國家審計署在去年的工作報告中披露,2010年,鐵道部所屬信息中心6名司局級幹部未經批准,在所屬企業兼職,其中個別領導一人兼任18家所屬企業董事長。而在32家涉足高鐵產業的上市公司當中,很多高管不是有在鐵道部工作任職的背景,就是與鐵道部或其下屬企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有統計顯示,截至2009年末,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有768家聘請了前政府官員甚至現任官員作為公司高管,總數達到1599人,佔A股全部高管總數的比重達到5%。其中七成之多投身於國企上市公司。不過,上述統計顯然並未涉及到目前仍由國務院任命的大型央企高管,他們不僅本身就具有部級或副部級官員身份,而且一些官員在就任央企負責人之前,還會在地方政府部門挂職鍛練。此外,在一些部委機構和地方礦務局、港務局等部門改制後,以及在相當一些地方國企私有化轉制的過程中,大量官員進入了相關上市公司任職。

行政官員大批進入上市公司,反映出的是以行政命令代替市場選擇、以政策干預代替市場規律、以行政管制代替優勝劣汰的經濟運行方式的體制性缺陷。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老先生早就指出:中國改革正在陷入權貴資本主義的泥潭。如其所說,權貴資本主義主要是指在轉型時期利益結構大調整的過程中,某些擁有支配資源權力的人往往能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謀取權益,其中包括某些官員利用行政審批制度進行尋租活動。但這種所謂的市場化改革,在將中國股市急速變成以銀行為主的國企吸金渠道的同時,不僅沒有給大多數投資者帶來賺錢效應,反而讓各種形式的權力資本輕而易舉地一夜暴富。一條「高官—高管—巨富」路線極其誇張地體現了財富向少數權貴快速聚集的效應。這不是改革的成功,而是權貴資本主義的勝利。

值得注意的是,權力資本摘桃子的手法,其實主要是對上市公司股權的謀奪,而不僅僅是對高官職位的攫取。除了見不得人的灰色干股之外,現行政策對於權力資本的法外開恩可謂關愛有加,無微不至。清退職工股,不但無端地剝奪了企業財富直接創造者分享轉制改革成果的權利,而且也給了企業高管和某些名為特殊職工實為利益中人一個「先得月」的明搶機會。而股權激勵計畫,在行權指標被刻意壓低的情況下,實際上等於擠佔了企業預期利潤,侵佔了大多數股東的分紅權益;被激勵高管在擁有股權的條件下可以一再地重複造富,顯然更談不上公平。

此外,在監管當局對直投眼開眼閉的情況下,券商保薦+直投大開方便之門,同時,也不啻為各種比較隱蔽的股權轉持行為和圍繞股權的利益交換利益輸送行為打起了掩護。

PE越腐敗,權力資本在股權上所體現的財富效應就會越膨脹,股市的泡沫風險也就越大。這就難怪權貴們手中的股權越值錢,辭官套現的慾望就越迫切。也就是說,權貴當道的摘桃子運動,與其說是給中國股市帶來財富效應的福音,還不如說是圈錢套現吞噬股市財富的災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黃湘源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